小学文明礼仪班级评比细则
依据我校制定的《礼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特制“文明礼仪班级”评比细则。
一、班主任工作(20分)
1、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条例》,努力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工作有计划并落实。
(5分)
2、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全面关心学生,既热爱尊重学生,又敢于严格要求、管理学生。
(5分)
3、经常深入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学生活动场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5分)
4、团结任课老师一起创建文明班级。
(5分)
二、班委会工作(20分)
1、在班主任指导下,认真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学习《礼文化》,思想端正,班级活动有计划有落实。
(5分)
2、班委会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责任心强,工作主动热情,模范作用突出,勇于改革创新。
(5分)
3、在班主任指导下独立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5分)
4、班委会与少先队配合协调,班委会干部是非观点明确,表扬先进并与不良现象斗争。
(5分)
三、班级学生表现(60分)
(一)仪容仪表(5分)
1、上学期间学生穿着要整洁,不准披衣散扣,佩戴红领巾。
(违者扣1分/人)
2、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不能披头散发,必须把头发扎起。
(违者扣1分/人)
3、校园内随时随地检查。
(二)爱护公物(10分)
1、故意损坏桌子、凳子分别扣1分。
2、故意损坏电视机和教室工作台、班班通等,视其损坏程度扣1—10分,并取消当月文明班评比资格。
3、学生、教师离开课室,班班通、灯、风扇、电源要及时关闭,不及时关闭的发现一次扣1分。
(三)班貌卫生(10分)
为了保障教师、学生健康,使大家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各班要坚持对教室和环境区进行,每周一大扫,每天两扫。
具体要求:
1、地面:室内、走廊地面保持整洁。
做到无纸屑、无笔屑、无痰迹等污物。
(2分)
2、墙壁:室内、走廊墙壁要保持整洁。
做到无手印、无鞋印、无蛛网等印迹。
(1分)
3、桌椅:教室内课桌椅的排放要做到排行整齐,做到无刻画,抽屉无垃圾,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教学平台要保持内外整洁,粉笔及粉笔刷装在盒子内。
(1分)
4、窗户:各室窗户上玻璃和防盗网要保持洁净、无积灰;学生放学离班前及时关好门窗。
(1分)
5、黑板:教室前黑板每天下午放学后要用水擦净,每日清理黑板槽内粉笔灰。
(2分)
6、各班内的垃圾要及时清倒,做到垃圾不过夜。
(1分)
7、清洁用具:教室内的清洁用具要定点安放;摆放整齐、雅观。
(1分)
8、每天检查2次,早读、下午放学后各一次。
(四)早、午读:(5分)
1、早读、午读纪律好,无逗打嘻闹的行为。
(2分)
2、有班干部负责。
(1分)
3、声音宏亮,读书风气浓。
(2分)
(五)早操、升旗及队列(5分)
出操、升旗及到功能室上课等列队的要求
1、集合迅速(2分)
①出操、升旗时,在铃声响后1分钟内在教室门前整好队伍,由班干部自行组织,体育委员按要求整队,做到快、静、齐。
②体育委员在集合队伍时要按照统一的口令整队。
③队列整齐,在队伍行进中,要做到整齐化一,无打闹、追逐、喧哗、插队等现象。
2、动作规范(2分)
出操、升旗到达场地后,体育委员按要求将队伍整好。
不能随便讲话,搞小动作。
在做操和升旗中要按照要求,统一标准,动作规范严格要求。
3、礼仪(1分)
①参加升旗仪式,衣着整洁,少先队员佩戴好红领巾。
(违者扣
0.5分/人)
②奏国歌时,面向国旗行队礼,不得交谈、起动或做其它动作。
(违者扣0.5分/人)
(六)文明礼貌(10分)
1、在课堂起哄、打架、怪叫,在任何场所做危险运动现象的一人扣2分。
2、预备铃响后在教室外逗留者,每人每次扣1分。
3、课间追逐打闹的,一次扣2分。
4、见到外来领导、老师不会敬礼问好的,酌情扣分。
(七)活动(10分)
1、班级内设立固定的文明礼仪宣传阵地。
按优秀、良好、一般分别得:3、
2、1分,没做不得分。
2、按时召开文明礼仪队会,随机组织文明礼仪教育,并能及时上交相关材料的得4分。
3、德育处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会,了解各班礼仪教育开展情况。
(3分)
(八)加、扣分(5分)
1、做好人好事受社会表扬的,视情况由学校给予加分。
2、尊重值日干部,任何漫骂、侮辱值日干部的行为扣5分,并通报全校批评。
3、不配合值日干部,不接受检查,或登记虚假信息的,一次扣5分。
四、有以下现象之一者文明礼仪班级评选实行一票否决制:
1、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凡出事安全事故的班级,当月的安全分为零,并取消当月文明礼仪班级的评比资格,学校根据其影响程度和责任大小,裁定该班能否评文明礼仪班级,凡知情不报,故意隐瞒事实者一律不能评文明班,并追究其责任。
2、安全事故的界定:凡因管理不善造成家长投诉或造成学生要送医院就医,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故。
五、评选办法
据各班开展情况和效果(以得分为准)表彰文明礼仪班级6个(每个级1个)。
德育处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