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一)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9分)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⑴表1、表2和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⑵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表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者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 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图1 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⑴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⑵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⑶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二)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注: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1/4,在全国排名第一。
材料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苏省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如,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行业存在投资过度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
⑴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⑵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观点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系2002年数据⑴联系“一号文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11分)⑵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
(10分)⑶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
(11分)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三)5、(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
(3分)(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
(7分)(3)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人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
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10分)(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
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12分) 6、(60分)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城之一。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表2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单位:%)表3 东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状况(单位:%)(7)分析表2和表3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
(8分)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四)7、(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图15 “微笑曲线”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
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
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⑴“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
(6分)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
(10分)8.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年初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 1 号文件; 2005 年初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l 号文件。
(1) 上述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⑶从哲学常识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谈谈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五)9、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
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材料二: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
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2)材料二的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0、(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⑴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8分)⑵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的措施。
(12分)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六)11、图1 2001--2005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图2 2005年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⑴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1: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 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
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2: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 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⑴材料l 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什么特征?(7分)⑵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2、材料3和材料1具有什么联系?(7分)⑶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
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4分)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七)13、(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交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对美出口额不断上升,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出口的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微薄,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表1 2003~2005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情况(6)映的现象。
(12分)14、(60分)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图11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表2 中国与B 国GDP 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比较⑹运用政治、经济常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2分)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8分)⑺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10分)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八)15、(16分).表1 A地区工业总产值构成单位:%注:①1978年A地区国有工业产值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占很大比重。
②1998年A地区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产值只在重点行业中占较大比重,其中在电力、通讯、自来水、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占80%;在化学、冶金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占50%;在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40%。
⑴上述两表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⑵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⑶这些经济现象与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16、某轻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规模及其构成如图1、图2:注:该企业在1987年、1992年和1997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0%和25%。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指该企业产品销售量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
市场占有率高是企业竞争力强的表现。
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⑴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⑵图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2和图1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⑶结合该企业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为。
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九)17、(18分)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
图表1: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图表2:1995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其年产量大都超过百万辆,每个汽车工人年均产量约13—17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