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蒙太奇的分类蒙太奇可分为二类:叙事蒙太奇和对列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要目的。
定义:按照事件、事物发展的时间流程、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以及段落。
它是影、视中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可以按内容的时间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分叙等几种。
纪录片、新闻片大多数是按叙事蒙太奇技法来构思、拍摄、编辑电视片的。
1.顺叙蒙太奇又称连续式蒙太奇。
它按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时间的先后次序,有节奏地组接镜头,进行连续的叙述。
这种形式的蒙太奇,又是叙述式中最常用的、最普遍的一种。
《最后的山神》做桦皮舟。
顺叙蒙太奇缺乏时间、地点和场面的变化,无法处理多线索同时发展的情节,容易造成平铺直叙的感觉,缺乏表现艺术。
2.倒叙蒙太奇倒叙蒙太奇先交代故事的结局、事件的结果或某些关键性的情节,再倒回去具体叙述故事始末、事件发展过程。
它常常借助于叠印、化变、画外音、旁白等,转入倒序。
倒叙方法的直接结果是产生叙述上的变化,造成悬念,引人人胜地展开故事的情节。
《停战以后》《第八个是铜像》3.插叙蒙太奇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有关联的其他内容,用以说明背景、交代情节、介绍人物,帮助观众弄清主要情节内容和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插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打乱时间顺序。
在故事片、电视剧中,它常以回忆的形式出现。
插叙形式的回忆,往往不是大段的回忆,否则会影响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分叙蒙太奇分叙蒙太奇是把几个故事或几条情节线索分开来进行叙述,在表现方法上既可以交替描述,也可以依次表现。
这些故事和情节,可以有某种剧情上的联系,也可以毫无关系,但是,它们都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同一个主题思想的。
《奥德加的等待》5.平行蒙太奇在分叙蒙太奇中,特别要提一下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在同一个主题中,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强调的是同时性。
它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依次分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替分叙的方式。
例:《911》如在《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分别表现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以及游击队机智地分析敌情,及时阻止了敌人的炸坝阴谋。
三条线索同时进行,依次表现。
二、表现式蒙太奇表现式蒙太奇又称对列式蒙太奇,它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要目。
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前后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撞,从而产生一种,通过画面与画面的联系产生单一镜头本身不具有的、更为丰富的含义,并用它表达某种感情、情绪、心理或思想,造成观众的联想和强烈的印象。
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
根据镜头对列所产生的作用,可以分为累积、交叉、对比、象征和重复等几种。
1.累积蒙太奇通过把几个有内在联系形象、内容相似的镜头并列组接起来,使总体效果产生累积的加强,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突出某种含义的目的。
《蜡笔小新》进球《战争没有结束》在专题片中,也常使用这一方法。
如想要表示市场繁荣,就应该收集一系列有关商店柜台、橱窗陈列摆设和顾客购买商品的镜头,作并列表示。
在累积蒙太奇中,就每一个镜头而言,内容比较单一,时间也不太长,但当它们组接在一起,却可以从中综合、概括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2.对比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是将内容和形式上有强烈对比的画面、场面或段落组接在一起,产生相互对比、相互冲突和相互加强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绪。
对比的内容可以是画面的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和卑下,胜利和失败等;也可以是画面的形式,如景别的大小,角度的仰俯,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声音的强弱等等。
对比的手法,在诗歌里是用得十分普遍的,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强烈对比,可以使人从中体会出一种寓意。
在银幕或屏幕上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的对比,会迫使观众对眼前的场景产生联想,进行思考。
在影片《子夜》中,运用了上下两个镜头的直接对比:在前一个镜头中,交际花徐曼丽由白俄美容师精心地为她的纤纤素手涂指甲油;下一个镜头,则是丝厂女工粗陋的手,在滚烫的开水中缠丝。
观众看到此地能无动于衷吗?不同的生活,两种命运,意味着什么不是十分清楚吗?例:《桥的对比》《车臣不相信眼泪》在使用对比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谨慎,这一手法使用得太多、太明显、太直接,往往会破坏艺术性。
3.隐喻象征蒙太奇象征蒙太奇通过镜头画面的对列,把具有相似性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类比,观众通过联想去琢磨、体会,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作者的寓意。
常常可以起到暗喻的作用,加强对情绪的渲染等等。
如在前苏联影片《罢工》里,把枪杀工人的场面和屠场宰牛的镜头并列起来,象征刽子手的残忍和无情。
在《秋瑾》里,开头,古老的剑匕京城烟雾弥漫,一队队洋鬼子践踏着我国的国土。
这时,不断地插人几个愤怒的石狮子的特写,用它象征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o ·《额博》草原小草(沙漠)《隐喻象征》12344.平行交叉式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是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
平行蒙太奇只注重情节的统一,主题的统一,注意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及事件的平行发展。
而交叉蒙太奇则强调它所表现的两条嫩条线索的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
它采用频繁的交替表现形式,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
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引起悬念,以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或事件的全面叙述。
影片《渡江侦察记》、《奇袭》中的摩托追卡车,《铁道游击队》中刘洪骑马追火车,警匪片中汽车、快艇追逐的内容等,都是两条情节的交替表现。
三、声画蒙太奇声音已经同画面一起,共同负担起表达节目主题、内容和情节的任务。
声画蒙太奇一般是建立在声画分立的配音关系上的。
它除了使声音对画面作补充、丰富画面内容之外,更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声音和画面在各自传达出的信息意义上的冲撞,出现了声画对位和对立的关系。
这时,表达的意义,已不是画面和声音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通过冲撞出现声画两种信息以外的意义。
在声画蒙太奇中,声音并不局限于语言,它可以是声音的其他元素,如音乐、效果声等等。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声音和画面之间的配合关系,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声画合一,一种是声画分立,还有一种就是两者的混合运用。
1.声画合一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或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是在具体说明画面的内容。
a.声画同步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录音。
电视实况转播、新闻、纪实的同期声。
电视剧中人物的语言,一般都是声画合一的配音关系。
音画同步指音乐节奏与画面的情绪节奏、动作节奏一致。
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
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先期录音也称“前期录音”。
影片制作中先录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
多用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片中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由演员在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还音进行表演。
后期用非线性编辑机剪辑。
2.声画分立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画面内容不一致。
也就是说,声音不是来自于画面中的发音体(人或物),或者声音并不简单地重复、说明画面的内容,它们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结合,造成一种非画面或声音能单独产生的整体效果。
声画分立主要表现为声画对位和声画对立两种形式。
a.声画对(错)位声音与画面作非同步结合的剪辑手法之一。
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相互配合,表现共同的含义或戏剧情节,以画外的声音推动画面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音为画面内容服务的目的。
将声音处理或向前或向后位移,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或者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以构成上下镜头转换的自然流畅,或引出某种戏剧效果,也属声画对位手法。
在电影、电视的对话场景里,常常使用声画对位的处理方式,表示一方对另一方言辞的注意、思考和反映。
声画对立的声画关系,在新闻、社教节目中也常使用。
这些节目往往以声音为主,以画面辅之。
节目的内容,主要通过语言声音传达给观众,画面只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电视新闻报道一位妇女冒着严寒,救起了一名溺水儿童,镜头画面却是该妇女接受记者的采访和平静的湖面。
报道某地某处发生了一次火灾,画面却是火灾后的残迹和在医院里对受伤人员的抢救情况。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滔滔不绝地报道新闻,而画面和他所说的语言内容不相符合是常有的事。
这往往是因为记者没有能够及时地赶到现场拍到真实的镜头,因而,采用了这种声画分立的表现手法,这一点观众是能够理解的。
b.画外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旁白是影片创作者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进行客观性叙述。
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
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
c.声画对立声画对立;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相互对立,通过声音和画面韵对立、冲撞,产生特定的含意。
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
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
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在电视片和专题片中,也经常使用声画分立的方法,用声音加强对画面的描写,创造出生动的视听效果。
如在电视片《迎接挑战》中,讲到中国古代文明时,画面是身穿盔甲:的古代士兵瓷板画像,画外的声音却是“叮叮哨哨”的打制兵器的铁锤敲打声;讲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画面是攻打巴士底监狱的油画,画外音是炮声和呼喊声,通过声画结合亏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历史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