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测试卷3及答案
一.填空:(20分)
1.文学常识(20分)
(1)韩愈,字, 世称,卒谥“”,作品集有《》,他是唐代“”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2)朦胧派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内容、形式,它往往借助、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们获得特俗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
2.诗词填空:(4分) .
满载一船星辉,.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
. 是美丽的错误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二.选择题:(21分)
1.《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A.不满现实 B.渴望自由 C.想超越现实而不能
2.《项链》以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线索展开情节,
是全文的转折点。
A.借项链 B.失项链 C.赔项链
3.《故都的秋》渲染了一种意境
A.清静、祥和、安谧 B.清、静、喜悦
C.清、静、悲凉
4《生命的化妆》中,化妆的最高境界是、一流的化妆是A.无妆、精神的化妆 B.淡妆、生命的化妆 C.无妆、生命的化妆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抒情,诗作所抒发的情感具有以下特征:
A.真实性、独特性、普遍性
B.真实性、跳跃性、音乐性
C.真实性、多义性、跳跃性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判断题(15分)
1.戏剧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
2.《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抒写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
3.鲍西娅从人道主义出发,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
在策略上,她欲擒故纵,以退为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根据契约依法击败夏洛克,致使夏洛克作法自毙。
( )
4.意境是灌注了诗人喜怒哀乐之情的生活图画。
( )
5.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
四.阅读理解、回答下面各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这段文字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坎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2、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
3、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啊。
五.作文(30分)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
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
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请以“《劝学》读后感”为题写一篇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
王安石、曾巩
(2)2.自我意识、含蓄隽永、虚实相生、象征、比喻、舒婷、顾城、北岛。
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张在一起
我达达的马蹄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二.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A 7.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阅读理解
1.(1)比喻、排比(2)比喻、对比(3)比喻、对比
2.B
3,.D
答题卡
一.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20分)
(1)
《》
(2)
2.诗词填空:(4分)
(1)
(2)
(3),
二.选择题:(21分)
1. 2. 3. 4. 5
6. 7.
三.判断题:(15分)
1. 2. 3. 4. 5.
四.阅读理解,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1)()(2)()(3)()
2.()
3. ()
五.作文:(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