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结尾的四种形式及示例:开头的四种基本形式一、情境叙描式开头(景物烘托或人物情境描写)二、矛盾悬念式开头三、议论抒情式开头(可借助事件中的某个意象或梦境委婉表达)四、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开始叙事)结尾的四种基本形式一、情境叙描式结尾(景物烘托或人物情境描写)二、对比深化式结尾三、议论抒情式结尾(可借助文中出现的意象或梦境委婉表达,也可借助引用经典名句来深化)四、补叙情节式结尾(通过补叙情节,阐明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或者通过美好的结局表达对人物的赞扬,或者补充后续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旨)开头结尾示例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开头(倒叙,设置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结尾(人物描写凸显主旨,议论点明主旨)《别踩疼了雪》朱成玉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
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
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开头(开门见山)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
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核心细节)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结尾(托意象议论和抒情)《灯笼》朱成玉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开头(开门见山,阐明观点,树立人物形象)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结尾(比喻委婉议论)《善良的种子》朱成玉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开端)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
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
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
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感谢您,让我拥有了一双自尊、自强、自理的翅膀。
”—————结尾(补叙讲出影响意义,语言议论)《不想拆掉你的翅膀》朱成玉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开头(开门见山)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结尾(意象委婉议论)《一根善的拐杖》朱成玉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一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多种一些。
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碧润可爱的在地里躺着,专我回家吃。
—————开头(开门见山)月光潋滟,我的心放松似水中柔柔的一根水草,迷糊着就要睡过去了。
母亲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当然记得,那个粗眉大眼的女人,干起活来,大男人也及不上她。
她死了。
母亲语调忧伤的说,早上还好好的呢,还吃两大碗粥呢。
准备到田里除草的,还没走到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呀,母亲叹一声。
人呀,我也叹一声。
心里面突然惊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还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日,是决计不会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住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结尾(组合素材引发情感变化,抒情)《小扇轻摇的时光》丁立梅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开头(开门见山)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
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却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结尾(情感的变化,欲扬先抑的扬,是一种情感的波澜和对比)《柔软的父亲》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开头(交代人物异常行为和心理,隐晦交代了矛盾和愿景,营造紧张悲伤气氛)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
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结尾(通过对意象的议论一语双关,双线并行写法)《母亲的菊花》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
花盛开,很喜人。
—————开头(人和意象融合,烘托人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
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
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
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
她说,眼睛亮着。
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
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结尾(补叙,表达对人物的赞扬情感)《萝卜花》和朋友一起外出,在天桥上遇见了一个少年在卖艺。
—————开头(开门见山)我深深地被打动了。
是啊,对于一个落魄的人来说,尊重远远比廉价的怜悯更为重要。
—————结尾(抒情议论)《谢谢,你拉得真好》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开头(矛盾)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结尾(对比)《躺在母亲身边》王晓明经典开头:“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
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
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阿婆,你看这日历》经典结尾: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
隔在两代人之间的那扇玻璃也被雨后的那片残阳熔化了。
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雨中品读》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虚写梦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荔枝蜜》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虚实结合写影响)《藤野先生》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再现情境,突出强调+议论)《故乡》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再现情境,突出强调+抒情)《背影》父亲那只寂寞的手琴台①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为了还原手上的皮肤,医生将他的右手缝到肚皮上,据说要养护一段时间。
②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
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上。
白日里无事,小夫妻两个经常叽叽咕咕地凑在一起说私房话,做父亲的,远远坐在安静的走廊长椅上,一只手在眼眉上滑来滑去,衰老的眼睛湿漉漉地看着某个地方发呆。
即便吃饭的时候,他也是沉默的,唯一话多的是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他总要追着医生问东问西,听到解答后,又一个人怔怔地去长椅上发呆了。
③一天夜里,病房的空调调得太低,年轻的儿媳感冒了,昏昏沉沉躺在病床上睡着了。
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④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⑤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
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
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和摁棉签,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⑥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
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
⑦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
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
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⑧孩子日渐长高,世界愈发开阔,父亲终于不再是生命中唯一的英雄。
这时,孩子的手开始离开父亲,落在朋友的肩上、恋人的臂上,做父亲的,欣慰地笑了。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父亲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些许失落的阴影。
孩子大了,血缘浓情依然在,可父亲的手却从此寂寞下来。
再也没有那个娇气的丫头拉着他的手到街角去买一串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