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写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怎样写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怎样写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怎样写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呢?请你先记住:开头别把弯子绕,结尾不要喊口号。

怎样开头才算好,这个问题很简单。

写得清楚、明白、有意思、吸引人,就好。

让人看了感到糊涂,不知所云,那就不好。

下面我介绍三种开头的方法:其一是‘开门见山’的写法。

开头有什么写什么,直奔主题,不绕弯子。

这就仿佛是吃包子,咬了三口还没吃着馅儿,那就没意思了,谁还吃呀!开门见山的写法是开头要先写出事情发生的起因(后面再写出事情的经过、结果)。

这种开头的方法好学好用,能够清楚地展开叙事,对突出主题有很大的作用。

例1:初三一班正在开班会的时候,二班的韩小飞一下子闯进一班教室,大声喊道……
例2:早晨,我又睡过了头。

妈妈一把揪住我“把牛奶喝了再走!”我用力挣脱了。

其二是‘倒叙’的写法。

这种写法和上一种写法正好相反,而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

选择这种开头的方法首先应该考虑,你计划要写的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用倒叙的方法,并且要弄懂用法,千万别把文章写得颠三倒四层次混乱。

例3:再次的,妈妈哭了,不过今天却是因为高兴才哭的。

我以前那样伤过妈妈的心,我懊悔的望着妈妈挂满泪花儿的脸,想起了……
例4:夏天又到了,头顶上是火辣辣的毒日头,脚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

我又回到了……
其三是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扣人心弦的开头。

例5“野百合也有春天……”我哼着小曲儿,精神饱满的情绪高昂的准备开始今天的奋斗。

不过刚走进教室的门,班长就冷不丁地喊我,“咳!班主任让你现在去趟办公室。

”说完班长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例6沙沙,沙,沙,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像发丝一样柔。

春雨踩着优美的节拍,悄悄走远了,只留下一缕春风向那新生的花儿、草儿、苗儿诉说着春的故事。

这种开头方法较以上两种要难一些,但是读起来非常吸引人,是一种很不错的开头方法。

写结尾,对于中小学生写作文来说是件极容易的事,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了,把一件事叙述完整了,讲的一个故事结束了,也就有结尾了。

这样说来怎样的结尾才算好结尾呢?我认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利用结尾把主题写得更深刻的,就是好结尾。

写结尾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喊口号,空喊口号不但不能突出主题反而使主题没有了力量。

还要注意的是我们中小学生写的作文篇幅还不长,所以结尾要简短、精练、明确、扣题。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

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打造记叙文的结尾有哪些较好的方法呢?下面以一些优秀记叙文的结尾为主择要介绍。

一、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不过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例一】(题目《季节》)
今年的秋天不一样,林子里没有落叶,小根带着他离开后学校寄来的学费全免通知书上学去了。

他相信,明年的夏天是凉爽的,愉快的……
【例二】(话题“行走在消逝中”,题目《石榴树》)
今夏,我又回去了一次,在快到外婆家拐弯的那个路口,一株枝叶繁茂的石榴树映入了我的眼帘,红星点点,生机盎然,我的童年的记忆之门在刹那间被打开。

有外公慈祥的笑容,有小东西的成长,还有又红又大的石榴和我的眼泪,它们都化成了树上的红星,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着、飞舞着,仅仅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外公亲手为我种的那一棵。

二、画龙点睛法(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使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能够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一】(作文材料:丛飞的故事。

题目《落红》)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例二】(话题“2007年全国卷Ⅰ漫画‘摔了一跤’”,题目《让我摔一跤,继续前行》)
当我成功了,再来回顾摔的这个跤,我心中成功的喜悦将会把疲惫吹尽。

【例三】名篇《驿路梨花》的结尾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三、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不过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例一】(题目《沉默的父爱》)
今天。

考场上。

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仅仅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例二】(话题“2007年全国卷Ⅰ,漫画‘摔了一跤’”,题目《蜡、粉笔、蚕》)你正是鲁迅赞扬的那种人:“将血一滴一滴地润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逐步瘦弱,也以为快活。


【例三】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例一】(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题目《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开头]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

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结尾]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

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例二】(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题目《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开头]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结尾]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

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
五、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直截了当表述出来,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题目《淡笑无痕》
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这般决绝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次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

当破晓的光晕驱散西湖之畔的水气,当混沌的晨晖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

她不再拥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

淡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
六、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往往会在朴实中渲染一种或恬淡、或哀伤、或明丽、或迷蒙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

【例一】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道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

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

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例二】题目《一步与一生》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点题式,引用式,评价式,反思式结尾)
一、点题式。

《在下雨之前》一文,作者这样结尾:因为我不想再让雨淋湿我的美好回忆。

有过一次伤心的结束便已够了,太够了。

我会带上伞,在每次下雨之前。

这个自然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二、引用式。

《吾爱吾师》这样结尾:正如那首老歌:“我以何回报您呢?如果您想要月亮,我会将它奉上,但我宁可将我真心以赠,啊!吾爱吾师。

”这个结尾别具匠心。

三、评价式。

例《河之韵》一文结尾写道:这条平凡的河也有它无尽的独特风韵啊!正是它蕴育出古城松江辉煌灿烂的文化,它正是松江的风韵所在!这样的结句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反思式。

《走入低谷,更要登攀》就如此结尾:自从那次失败以后,我觉得,我的性格比以前坚强了。

我明白,当一个人走入低谷时,不能气馁,而要目光向上,努力攀登,攀上胜利的巅峰。

这段话含蓄、深刻,启发人们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