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流程

模具开发流程
批准人: 文件编号:
会审人: 版本: 主题:模具开发制作流程
起稿人: 生效日期: 1、目的:
1.1通过对新模具的品质控制,确保新模具及时、优质以便顺利投产。

1.2通过对修模前的详细检讨及修模后的确认确保修模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塑料模。

3、职责:
3.1 工程:负责产品结构评审、工艺分析和产品工程图的制作。

3.1设计:负责召开模具结构评审、模具设计和各种模具图纸的制作及模具品质监控。

3.2钳工组长:负责模具制作进度、并跟踪模具进度及模具试制;人员调度安排及工作现场5S管理。

3.3钳工师傅:负责模具配模、组装及模具尺寸精度控制修模后的确认及设备保养。

4、工作内容:
4.1 新模具制作流程:
4.1.1工程部将需开模资料提供给模具部,模具设计师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模具评审资料档。

4.1.2模具设计师根据产品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主要包括产品结构、模具结构、冷
却系统、流道、排气等。

参加人员为钳工组长,工程经理及项目跟进人,成型主管。

并记录
评审需更改的事项,与会人员签字,编写《模具评审记录表》
4.1.4 评审确认后,模具设计师需进行模具设计,主要包括3D修正、3D分模、模具组装图各散件
图、EDM图、电极图等,图纸整理好后,组织相关人员评审,确认无误后,图纸盖章受控后
下发模具组。

4.1.5 模具组长收到受控图纸后,工模师傅需对图纸进行评估及理解,如有异议可与设计沟通,设
计师同时安排定料。

4.1.6 模具材料回来后,工模师傅须及时对材料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规格的材料须上报主管裁决,
对合格材料须及时安排技师完成钳工工作,其工作主要包括车、磨、铣、螺丝孔、运水孔、
顶针孔、CNC开粗等,须着重注意各直角边的精度、顶针孔的避空和各制作基准、开粗余量
等。

对完成开粗的模具散件需及时外发热处理。

4.1.7 对热处理后的散件,工模师傅须检测其硬度等,一般模仁硬度为46-50HRC,对分布均匀的九
个点,要求其硬度相差不大于1HRC。

4.1.8 电极加工,一般来说对料位电极须做精粗两种,精公火花位0.08单边,粗公0.2单边(以实
际情况为准),加工时,务必注意各加工基准,加减火花位后,一般直接加工到尺寸,加工
后的电极须做检测。

- 1 -
批准人: 文件编号:
会审人: 版本: 主题:模具开发制作流程
起稿人: 生效日期:
制作流程图
4.1.9 在精加工前,须对模仁打直角,垂直度不得超过0.02毫米,光洁度1.有
余量的模仁,须分中磨到尺寸,以分中后拿基准,对线割和CNC精加工
的配件,须以分中后的基准为基准加工。

4.1.10 线割时,请注意各配件的基准,对镶件孔和顶针孔一般以放大0.02毫米为
配合间隙,对不标准的顶针,以实际顶针大小大0.04毫米为配合间隙。

4.1.11 模仁精加工,须以打直角后的基准为加工基准,对可光刀到数的位置,一
般留0.02毫米作为省模余量(不考虑刀具磨损),同时CNC须及时自检。

4.1.12 EDM加工,按图纸尺寸加工,精工单边0.08,粗工0.2(以实际情况为准),评审
加工时请注意加工基准,对由火花机加工省光的,省光余量0.03-0.05毫米。

4.1.13 流道表面必须抛光,达到?6或?7光洁度,不容许表面有火花纹或刀纹模具设计
存在。

对光刀位,一般省模不得超过0.02,对火花纹位,省模不得超过
0.05。

4.1.14 在模具组装前,工模师傅须应对相关配件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在确保无误评审
的情况下,做清洁和防锈处理。

《模具检测总表》
材料定购 4.1.15 试模时,设计、工模师傅和工程负责人应到现场,对成型试模时产生的异
常作出分析及处理,根据结果对模具和成型工艺进行改善,生产一部填写
材料验收《试模报告》
4.1.16 试模时需按可量间性的成型条件进行试模,并提供走胶板即缺胶板,
尺寸
模具开粗 OK后的现状样,水口供试模后检讨。

4.1.17 试模完毕后生产一部需在4H内将模具退还至模具部,并由模具部指定人
热处理员进行签收。

注意下模前必须对模具喷防锈油.
4.1.18模具改模
电极加工模具设计按工程提供的改模通知单进行设计,并将设计方案交给改
模组进行修正。

模具修模单上需有问题点与修模对策,对策需详细说明,同时数据化,以便模具师
打直角傅进行自检,模具修改完毕后模具师傅进行自检,自检OK后在修模单上签名,同时
通知工程部跟进人现场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在修模单上签名,然后模具师傅将修
线切模单交模具部统计处,由统计归档并安排模具送至生产一部,工程部安排试模。


割模时的流程同4.1.15。

模仁精加工 5(相关/支持文件:
EDM 新产品开发流程
6(记录:
1)《模具制作申请单》 2)《模具评审记录表》抛光 3)《模具总进度表》 4)《模具制作日进度表》 - 2 -
5)《尺寸控制表》 6)《试模报告》
组装 7)《模具制作验收单》-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