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多选题、判断题1、无国界医生组织志工任用期平均为6个月。
2、国际性特赦组织只在伦敦受理志工方案,志工工作时间仅全职8周,兼职则3个月。
3、超国家关系论是由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爱德华-L-莫尔斯、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4、2001年6月16日上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和上海电信公司执行总监郑宝奇敲响了希望工程的钟声,郑重宣告希望义卖中心暨华东理工大学义卖部成立。
5、希望义卖中心是中国首家义卖中心,它的成立本身是中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第三部门发展的样本。
6、劝募是义卖中心运作的初始阶段。
7、义卖中心主要选定高校和社区作为劝募场所。
8、爱德基金会的成立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以南京为基地的中国非政府组织。
9、台湾慈济功德会是在全世界28个国家拥有500万志愿者的宗教性非政府组织。
在证严法师的带领下,一种怜悯与救济苦难众生的佛教事业,成为了实践慈济之道。
10、慈济功德会的使命是通过其国际性的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等项目将整个世界变成慈爱的家园,实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11、如何解决互益性社会团体负效应呢?政府自律;通过人大监督,一方面监督政府,一方面制约互益性社会团体。
1、全球化的特点:A渗透性B扩张性C去疆域性2、全球化的特点反映在:A经济领域B文化领域C科技领域D社会领域E环境领域等3、中国社团的产生有两个来源:A供方,目前多来自政府的供应B需方,社会成员的需要4、捐款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A政府捐款 B混合性收款C收取费用和会费。
5、第三部门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分别为:A互补B笼络吸纳C冲突6、第三部门间建立联盟往往起于两个原因:A达成特定目的B协助其他非营利性组织7、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特性在于:A公共事务议的范围具有超国界性B公共事务的性质具有超官方性。
8、萨拉蒙对NGO特性的概括:A组织性B非政府性C非营利性D自治性E志愿性9、与一般的政府机关和企业机构不同,非营利性之中包含三种人员:A负责决策的董事会中的董事B执行计划的支薪专职人员C不支薪的志愿人员10、从社团本身性质来划分,可分为:A公益性社会团体B互益性社会团体(这样划分的优点是,可以体现出社会团体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11、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现象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A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B契约失灵理论C第三者政府理论。
12、社会的价值观有两大类:A内在的(指我们不计个人得失均予遵循的价值观)B工具主义的(是指那种因为它直接对人们有利,才予以遵循的价值观。
13、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对中国的民间自治组织概括了六大类:A行业协会B互助与慈善组织C学术性组织D政治性组织E文艺性组织F“会党”等秘密结社。
1、全球化不是20世纪末叶或中叶开始的,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时候已经有全球化。
2、志愿主义就是以尽社会责任的态度来从事服务3、第三部门与企业联盟,必须建立在“双赢情境”之下,也就是必须建立放弃某些控制权及决策权的共识,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成功。
4、超国家关系论主要观点:国家已经不再是国际关系中唯一行为主体,而是降格为诸多行为主体的尊长者。
5、地球共同体论主要观点:抛弃民族国家主义的观念,树立起地球中心的观念。
6、非营利管理的教育训练就应以非营利组织中实际之管理者的观点和立场来进行规划。
7、出于“自养”矛盾,使筹集活动经费成为一个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8、要解决社团筹集活动经费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既要靠政府的监督,还要靠团体成员的监督。
而且团体成员的监督更为重要。
9、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具有“取私为公”、“去私存公”的“公共”特性。
10、民间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慈善的基金会、教会机构、学术智库、公共福利取向的组织。
在有关人权、性别、健康、农业、社会福利、环保、原住民等项目上。
11、亨利-汉斯蒙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非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即契约失灵理论。
在某些领域,消费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评估服务的质量,一般的契约机制无法帮助消费者监督生产者的行为。
12、古代中国社会是高度专制的,实际上,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是高度自治的。
13、志工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志愿主义”。
14、中国的善书是劝善书的略称,是规劝人们“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通俗读物。
自宋代以来善书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清时代是善书的鼎盛时代。
15、NGO一定会大发展,中国NGO必定有党组织。
二、名词解释1、市民社会的含义——是指建立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的一切私人领域和非官方公共领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2、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由一名叫戴维-麦格塔格的加拿大工程师发起,于1971年9月15日成立,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目前在全球39个国家成立办公室,目前总设于阿姆斯特丹。
3、全球化的函义——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通过设立各种跨国合作机构,打破国界限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国际合作和调节,致使世界各国各地区向着增加共同性、减少差异性的方向发展的进程。
4、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含义——是指在有意愿且有能力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游戏规则制定、并承担和实施相应义务和责任的行为者。
5、NGO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如红十字会、希望工程、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组织、基金会等。
6、互益性社会团体——除了公益性社会团体外,其他的社会团体都可归入互益性社会团体。
实际上就是自利性社会团体。
7、利益回避原则的函义——即避免利益冲突。
《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指出,非营利组织的干部、董事和员工应当要避免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法律应规范到何种程度则必须仔细思考。
8、训练的含义——又称为培训。
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功能之一。
9、正确理解的利益——以不达到伟大的目的为宗旨,不要求人们发挥伟大的献身精神,只促使人们每天作出小小的牺牲。
10、NGO的定义——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是指从事公益性服务或生产,从事互益性及互助性的服务或生产,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构或社会组织。
1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简称NPO,是“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是指不以获得利润为目的,以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为活动内容的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独立机构。
12、行业协会的概念——是指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和以经济类为主的社团法人,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
13、资源导向——由于社团必须为生存而挣扎,渐渐变成组织随着资源走,称之为资源导向。
14、劝募的含义——是指基于公益目的募集财物或接受捐赠而发动社会公众爱心的行为。
15、志愿者管理——给志愿者发放统一的标识性识别物,形成义卖机构统一的形象;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岗位培训;制订一整套关于作息时间,工作要求等具体规章。
三、简答题、论述题1、中国应如何发展NGO?答:1、解决好NGO资金来源和独立性问题;2、进行制度现代化构建。
2、西方社会理论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解?答:1、不同流派的西方哲学家把市场社会看作自发形成的社会团体;2、西方社会理论对市民社会的关注集中于如何确保它既能促进社会创新,又有保证社会的稳定;3、马克思强调了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的体现,大多数西方自由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所以他们也在努力寻找缓解不平等的途径。
3、治理组织的特征?答:1、名称大多为董事会或委员会;2、大都已经进入成熟期;3、组织成员具有国际性;4、治理董事会由会员大会推选。
4、志工管理的特点?答:1、志工条件日趋专业化;2、志工必须经过甄选;3、志工任用期间受到限制;4、慈善性组织比较依赖志工;5、专业性组织较少使用志工;6、会员制组织仍欢迎志工。
5、从全球性公民社会组织的运作经验出发,治理组织应遵循的思路?答:1、建构制度化的治理组织;2、建立授能的治理运作模式;3、建立多元的募款途径;4、志工管理专业化;4、与政府建立合作联盟;5、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6、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联盟。
6、目前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主体?答:1、国家;2、跨国公司;3、非政府组织。
7、全球治理的发展经历了哪五个阶段?答,从时间角度看,全球治理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1、全球相互依赖现象的论述阶段;2、由全球化预测国家的“去疆域化”或者国家权力的“去中心化”的论述阶段;3、全球地球村的论述阶段;4、政府、NGO与国际组织共同合作以加强跨国管理的阶段;5、以联合国为中心推动全球治理研究阶段。
8、什么是7C全球治理策略?答:接触——沟通——冲突——妥协——共事——共识——合作。
9、促动中国公共管理格局变化的因素?答:1、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蕴藏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巨大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2、在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大量公共管理职能从政府部门转移出来,一些原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职能逐步社会化,走向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道路;3、社会改革必须出现一些新社会不公平,需要形成新的模式来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公正;4、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社会接轨,对政府部门的冲击也是较强的,这使得自治组织与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5、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中,公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公民自由、自主、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意识逐步培养和觉醒起来,这也为社会自治和向多元治理模式的转型奠定了文化基础。
10、简述互益性社会团体的负效应?答:1、它会形成行业垄断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2、它会通过一定途径对政府施加影响,使政策有利于行业利益而不利于人民群众利益;3、行业协会有可能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4、某些互益性社团可能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从而影响政治稳定;5、某些互益性社会团体可能在经济上作出有损于国家的事。
11、目前行业协会发展中的问题?答:1、官办协会民间化的问题;2、是政府权力转移还是政府补充的问题;3、行业协会强制性权力合法性的问题;4、行业协会如何避免权力腐败的问题;5、官办与民间生长的问题;6、官办协会的社会合法性问题;7、关于“自我服务”和“为政府服务”的问题。
12、政府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体制问题?答:1、传统的管理体制:实行民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三重管理(社团管理署管理社团事务)2、人们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一是市场,二是结社。
所以政府应鼓励人们学会用社团的功能自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政府要放松对社团的控制,出现新的管理体制;3、新型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提供比较宽松的空间、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政府对社团的控制转为服务、协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