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
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
1、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3、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形成及演变趋势。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综合国力
2、文化
3、人文地理学
4、城市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
2、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
3、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
4、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
5、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
6、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7、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8、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
9、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
10、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
11、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
12、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
13、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
14、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15、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4、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5、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6、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
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
1、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2、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形成及演变趋势。

3、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