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氟氟化工产业园项目推荐项目1:无水氢氟酸(AHF)项目(原材料)项目2:1,1,1,2-四氟乙烷(HFC-134a)项目(制冷)项目3:二氟一氯甲烷(HCFC-22)项目(全部用于生产TFE,不对外销售)(原材料)项目4:含氟涂料项目(TFE原料)项目5: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含TFE单体)项目6:聚偏氟乙烯(PVDF)项目(含VDF单体)项目7:四氟丙烯(HFC-1234yf)项目项目8:六氟丙烯(HFP)项目项目9:聚全氟乙丙烯(FEP)项目项目10:氟橡胶(FKM)项目项目11:FEVE氟树脂项目项目1:无水氢氟酸(AHF)项目(1)产品概述氢氟酸是通过酸级萤石(氟石精矿)同硫酸在加热炉或罐中反应而产生出来的,分无水氢氟酸和有水氢氟酸,它们都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和强烈的腐蚀性。
无水氢氟酸(AHF)是生产各种有机和无机氟化物和氟元素的关键原料,是有机氟化工的基础原料。
它通过与氯仿等甲烷氯化物相互作用,生产毒性小、化学稳定性高的含氢氟氯烃和碳氟化合物,多用于制造氟致冷剂、氟聚合物、二次氟化物、冰晶石和氟化铝,也可直接作为分离钴、钽等稀有金属的溶剂和炼油烷基化触媒等。
(2)市场简析我国已将氟化学工业作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行业,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围。
在“十二五”规划中,氟化工将单列为一个专项规划。
在国家政策方面,我国已将氟化工产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含氟材料定位为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材料及实现传统产业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基础原料—氟化氢(AHF)。
2011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资源保障;对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的萤石消耗、综合水耗、综合能耗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这都为氟化氢行业迅速良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有氟化氢生产企业近50 家,主要分布在拥有或靠近萤石资源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等。
2009年总生产能力约为13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68万吨,出口量约9.6万吨,占AHF总产量的14.1%。
目前,国氟化氢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是有机氟工业,已占到氟化氢总消耗量的75%以上,主要是用来生产HCFC —22等产品;其次是无机氟化盐行业,占总消耗量12%;再次是石油烷烃催化、金属酸洗、军工特种产品等,占总消耗量12%。
含氟系列产品中主要是氟氯烃及其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品、含氟有机精细化学品。
国外无水氟化氢的主要消耗去向是在氟碳化合物生产上,包括制冷剂、氟聚合物和有机氟精细化学品等,但主要用来生产氟氯烃制冷剂的替代品,如HFC—134a、HFC-32等。
无水氟化氢的国外市场主要在氟制冷剂和二次氟化物,但随着无机氟化物、炼油、核工业、氟精细化工的兴起,无水氟化氢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其消费比例也不断调整。
如美国从70年代开始,仅原子能工业的氢氟酸用量每年就递增65%,日本从80年代开始,氢氟酸的年消费总量增长约10%。
我国的无水氟化氢用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增长,这几年,随着我国氟制冷剂质量的提高和萤石资源的出口控制,无水氟化氢的国外市场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
图5.3.1-1 2005-2008年我国氢氟酸产量变化(万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萤石资源的保护逐渐重视,正采取有关措施进行保护。
自2010年起,针对萤石开采的政策频频出台,当年更是开始了对萤石矿实施开采总量控制。
2011年萤石矿开采总量指标较10年下降4.5%,控制为1050万吨(矿石量)。
按照政策的趋势,未来萤石供应量还将进一步减少。
由于国外萤石资源短缺,主要生产氢氟酸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过去都靠进口大量的萤石,生产氢氟酸满足国市场需要。
自从我国控制萤石资源的出口以后,国外公司就把进口产品直接转向氢氟酸,氢氟酸的价格也随之上升,再加上我国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和下游工业的迅速发展,氢氟酸的市场需求量也将进一步上升。
(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无水氢氟酸(AHF)装置生产能力:20万吨/年(4)工艺技术生产氢氟酸有两种工艺路线,即磷矿石路线和萤石路线。
目前,世界上氢氟酸的生产因磷矿石路线还未达到工业化阶段,现阶段采用的均是以萤石为原料的生产路线,即以CaF2含量在97%以上的萤石和硫酸为原料来生产无水氟化氢。
以萤石为原料生产无水氟化氢,虽工艺路线相同但工艺技术相差较大。
目前国一些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基本上还是五十年代的工艺技术,反应器为一个外加热式的小型回转炉,加热用热烟气经加热回转炉后即排空;原料酸只采用98%的硫酸;反应气的精制都采用粗馏、脱气、精馏流程。
这种工艺存在原料单耗高、反应器粘壁严重、传热不良、设备腐蚀严重、三废排放量大及操作环境恶劣等弊端。
目前国最先进、最成熟的工艺技术是,反应器采用热烟气夹套加热,从夹套出来的热烟气大部分经热气风机循环使用,其余热烟气与燃烧器吸入空气热交换后从烟囱放空。
原料酸采用98%酸和105%酸混合,这样可以减轻对后系统设备的腐蚀,其产品质量和三废排放均达到国先进水平。
根据当地具有丰富萤石资源的现状,本规划推荐采用萤石路线生产无水氢氟酸。
(5)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动力消耗注:消耗定额按生产每吨AHF产品计。
(6)投资估算和效益初估建设年产20万吨氢氟酸项目总投资为56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50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85000万元,年利税额20000万元,年利润额15000万元。
项目2:1,1,1,2-四氟乙烷(HFC-134a)项目(1)产品概述1,1,1,2-四氟乙烷(HFC-134a)是一种无色、无毒、不燃烧的化学物质,臭氧损耗潜能值为0,其热力学性能与CFC-12十分相似,成为首选的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
从90年代中期开始,HFC-134a 在工商制冷、汽车空调、中央空调、家用电冰箱、塑料发泡、医药、化妆品气雾剂和医用气雾抛射剂等行业在世界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汽车空调领域,由于其不可燃性,迄今为止HFC-134a 几乎是唯一的替代品。
HFC-134a也用于和HFC-125、HFC-32 混配成混合工质R-407C、R-410a 使用,作为制冷剂HCFC-22(CHCLF2)的替代品。
近年来,在萃取溶剂领域,人们对HFC-134a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多开发成果。
(2)市场简析a.市场供应现状国外是从1990 年开始工业化生产HFC-134a。
1993~1994 年以后,随着国际市场HFC-134a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国外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截至2005年国外HFC-134a年生产能力为22.9万吨,实际产量在14-16万吨,装置开工率69.87%。
下表为国外主要HFC-134a装置的生产情况:1999年3月,金珠近代化学研究所建成投产200吨/年HFC-134a中试装置试车成功,结束了中国氟利昂替代品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截至2007年4月,我国HFC-134a生产能力达到12.8万吨左右,实际产量6.78万吨左右。
装置开工率52.97%。
由于国HFC-134a 的产量不大,国市场的HFC-134a 主要依赖进口。
HFC-134a 自1995年进入中国,到2002年,国家在汽车行业全面强制性使用后,进口量激增。
据海关统计,2002年进口4279吨,2003年进口6000吨左右,2004年进口达14424吨,2005年进口12682吨。
b.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国外从1990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后,在1990~1991年市场基本上没有需求,从1993~1994年开始需求量迅速增长,其产量也开始迅速增长,但产量增长速度高于需求增长速度。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HFC-134a消费领域启动早,从1994年起所有新产汽车的空调器使用HFC-134a作为制冷剂,汽车维修业通过改进制冷系统以适应HFC-134a;从1995 年起新产家用冰箱和冷柜不再使用CFC-12 制冷剂,美国、日本以HFC-134a 作为主要替代品,而欧洲以碳氢化合物和HFC-134a两种作为主要替代品;从1995年起工商制冷行业开始全面淘汰CFCs,目前替代制冷剂主要为HCFC-22,少量用HFC-134a;在发泡用途中,HFC-134a用于替代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用的CFC-12和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用的CFC-11,但其热导率高造成隔热效果降低,且CFC-141b、HFC-152a、HCFC-22等碳氢化合物也是替代品;HFC-134a在国外是MDIs、CFCs喷射剂的主要替代品,已获得40多个国家的批准,1998年9月,美国国家环保局颁布一项法令,要求气溶胶生产者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在45~55%以下的喷射剂,可以选用的两种氟化学品满足这一要求即HFC-152 和HFC-134a;1999年1月轮胎充气剂的主要销售公司要求所有充气剂用不可燃的材料配制,又将拓宽HFC-134a的用途。
从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HFC-134a消费领域比我国的消费领域宽,已分布到发泡剂、空调等领域。
我国已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并提前到2007 年6 月30日停止CFC-11/12 的生产。
因此HFC-134a 作为替代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
HFC-134a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行业:(a)汽车空调行业:HFC-134a在汽车空调行业的消费量比较大,约占总消费量的80%。
根据《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战略》和《中国汽车空调行业整体淘汰计划》,HFC-134a是我国汽车空调制冷剂CFC-12的唯一替代品。
制冷剂的转换从1995年开始,1998年转换率约为53%,1999年约为70%,2000年约为80%,2002年基本完成转换工作。
新建汽车生产线采取一步到位的技术。
汽车工业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HFC-134a的发展前景也应是良好的。
2007年7月1日后政府将禁止使用CFC-12,HFC-134a作为主要替代品,其需求量将有较大的增长,加之目前各汽车厂家对空调汽车的扩建及改造,HFC-134a的需求量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加。
(b)家用冰箱行业:我国电冰箱市场潜力很大,预计2000年以后,我国电冰箱的年均增长率将为3~5%,甚至会更高。
作为制冷剂替代品之一的HFC-134a,其消费量也将有一定的增长。
但由于HFC-134a在冰箱行业的高替代成本,使得HFC-134a产品在我国冰箱行业的需求量远低于汽车空调行业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