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氟化工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8年氟化工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8年氟化工产业链分析报告正文目录氟化工全产业链价格上涨,迎来景气周期 (5)行业概览:产品性能优异,种类繁多,环环相扣 (5)17年氟化工底部反转,18年迎来全产业链景气周期 (9)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10)萤石、氢氟酸:环保趋严,产能受限,推升全产业链产品价格 (9)萤石:产能规模停止扩张,环保高压抑制开工 (11)氢氟酸:生产限制日趋严重,挺价动力更甚萤石 (14)原料供应瓶颈为全产业链提供价格支撑,利好原料自给厂商 (16)制冷剂:供需格局偏紧,价格持续高位 (17)供给端:生产配额叠加环保督查,制冷剂供应预计持续紧张 (17)需求端:制冷剂传统旺季再临,提供稳健需求支撑 (20)制冷剂价差趋高,原料自给率高的一体化企业最受益 (24)含氟聚合物:壁垒较高,产业孕育中长期成长性机会 (26)原料技术均稀缺,聚合物行业壁垒更深 (26)高端产品前景广,充分利好相关厂商 (28)无机氟化工:周期与成长机会兼具 (29)氟化铝:迎来景气周期,原料挺价和环保高压仍是主旋律 (29)六氟磷酸锂:价格筑底,短期过剩不改长期需求趋势 (32)主要公司分析 (33)巨化股份 (34)东岳集团 (34)金石资源 (34)多氟多 (34)中欣氟材 (35)图目录图1:含氟化合物性质 (5)图2:氟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5)图3:氟化工全产业链概览 (7)图4: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占比 (8)图5: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销量占比 (8)图6:近年重要氟化工产品价格走势 (9)图7:近年中国萤石产量(万吨) (12)图8:近年中国萤石表观消费量(万吨) (12)图9:2015年全球萤石产品产量分布 (12)图10:全国主要萤石精粉产能分布 (13)图11:近年酸级萤石精粉(华东地区)价格走势(元/吨) (14)图12:2016年全国无水氢氟酸产能分布(万吨) (15)图13:近年无水氢氟酸价格走势(元/吨) (16)图14:氟化工产业链主要产品价差变动趋势 (16)图15:近年主要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数及预测(万吨) (19)图16:全国制冷剂产能分布示意图 (20)图17:国内空调、冰箱及汽车主要制冷剂示意图 (21)图18:2016年新生产终端产品对制冷剂需求结构估算 (21)图19:近年中国空调逐月产量(万台) (22)图20:近年国内冰箱逐月产量(万台) (22)图21:近年国内汽车逐月产量(万台) (22)图22:近年R22旺季价格走势(元/吨) (25)图23:近期R22产品价差走势(元/吨) (25)图24:全球含氟聚合物市场份额占比 (27)图25:国内PTFE产能分布(吨) (27)图26:近年中国PTFE进出口数量及进出口单价(右轴) (29)图27:近期氟化铝价格及价差走势(元/吨) (30)图28:近期氟化铝产量及开工率 (31)图29:近期电解铝产能及开工率情况(万吨) (31)图30: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元/吨) (32)图31:2020年国内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估算 (33)表目录表1:《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发展目标 (8)表2:主要氟化工企业17年业绩概览(人民币亿元) (9)表3:全国部分主要萤石企业产能情况(万吨) (13)表4:主要氟化工产品的含氟原料成本一览 (16)表5:常用含氟制冷剂代际概览 (17)表6:全国主要制冷剂产能分布(万吨) (18)表7:2018年全国各企业R22生产配额(万吨) (18)表8:主要无氟制冷剂及特征 (24)表9:制冷剂产品价格价差及预测 (26)表10:PTFE优势性能描述 (28)表11:主要氟化盐及无机氟化工产品及特征 (30)氟化工全产业链价格上涨,迎来景气周期行业概览:产品性能优异,种类繁多,环环相扣氟化工泛指一切生产含氟产品的工业,氟作为自然界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素,存在于种类繁多的有机和无机物之中。

含氟物质往往具有稳定性高、不沾性好等独特特性,具有较高的工业和商业价值。

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无机氟化物、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后三类统称为有机氟化物。

我们依据产业链中重要的氟化工产品种类,对氟化工行业全产业链进行梳理如下。

图1:含氟化合物性质图2:氟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萤石和无水氢氟酸:二者是氟化工产业氟化工产业链主要原料。

萤石是天然不可再生矿石,主要成分为CaF2,是自然界中氟元素的来源。

萤石矿中的氟元素难以直接提取,因此从矿山开采出的萤石矿,须加工为粉状并提炼为高纯度酸级萤石精粉,随后与工业硫酸反应生产出化学活性极高的无水氢氟酸(AHF),再供下游氟化工工业使用。

因此,萤石和无水氢氟酸是几乎所有氟化工产品的必备上游原料。

萤石和氢氟酸的产量和价格也深刻影响着整个氟工业的周期波动。

与此同时,萤石精粉和氢氟酸的生产过程中均伴有较大量的三废排放,氢氟酸还是腐蚀性极强的危化品,因此近年来萤石和氢氟酸产能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

. 无机氟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氟化盐。

氢氟酸极活跃的化学特性使其能够轻易与碱和盐反应,生成各种氟化盐。

常用氟化盐包括氟化铝、氟化锂、冰晶石(Na3AlF6)等,分别因区别于其它无机盐的化学特性而应用于冶金、玻璃、陶瓷工业等。

另外,六氟磷酸锂(LiPF6)也是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产品,是目前锂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制冷剂:是氟化工行业中产值最大的产品类别,主要供下游制冷设备使用。

含氟小分子有机物具备优秀的制冷性能,至今仍是各类制冷设备最常用的制冷剂种类,广泛应用于空调、汽车及冰箱制冷。

氟制冷剂主要可分为氟氯烃(CFCs)、氢氯氟烃(HCFCs)及氢氟烃(HFCs),工业上通常采用无水氢氟酸+相应小分子有机物制备。

目前常用的制冷剂包括R22、R32、R125、R134a等。

其中,R22是最受关注的制冷剂品种,其不仅是老式空调中使用量最大的制冷剂,同时也是下游含氟聚合物产品必备原材料,用以制备四氟乙烯(TFE. 含氟聚合物:含氟单体聚合而成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

氟元素的加入能改变有机物质的熔沸点、化学活性等,含氟聚合物也因此具备独特的理化性质。

含氟聚合物产业通常以上游制冷剂等产业所生产小分子含氟有机物为材料进行制备。

聚合物结构复杂,同样的单体可能聚合而成理化性质差异很大的聚合物,也因此含氟聚合物行业也具有技术难度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品类丰富的特点。

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系列是含氟聚合物的代表性产品,耐高温、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 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精细化学品是另一大类氟化工产品,产品品种极为丰富,通常为需求精细制备条件的含氟有机小分子物质,一般用作农药、医药及染料等中间体。

产品种类繁多,而单个产品市场均较小,产品之间差异很大。

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厂商也一般为体量较小、深耕于少数几类产品研产的企业。

图3:氟化工全产业链概览我国已成为全球氟化工第一大国。

新世纪以来,在不断扩张的下游需求和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我国氟化工行业实现了快速扩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17年我国从事氟化工的企业超过1000家,年产值超500亿元。

伴随着发达国家大量削减含氟制冷剂等氟化工产品生产,我国氟化工产业的体量在全球占比快速提升,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氟化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氟化工基础产品及通用产品总产量约占到全球的48%~55%,总销量占到约35%,均位列全球第一。

图4: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占比图5:中国氟化工主要产品销量占比氟工业关乎国计民生,而我国氟化工产业虽规模庞大,但在高端、环境友好度高的氟化工产品研发方面尚有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在2016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是我国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冲刺阶段”“发展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20年成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后劲和风险应对能力大幅增强的氟化工强国。

”在支持氟化工发展同时,鼓励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自氟化工大国到氟化工强国的转变。

具体到细分产品门类上,《规划》提出保持萤石、氢氟酸、传统制冷剂等传统氟化工产品产能保持不变或适度增长的同时,鼓励环保制冷剂、高纯无机氟产品、新型含氟高分子材料等高端产品研发及生产。

表1:《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发展目标17年氟化工底部反转,18年迎来全产业链景气周期近年来我国氟化工行业虽高速扩张,却也同时带来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困境。

随着下游制冷设备等重要行业需求趋稳,部分氟化工工业供需失衡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2015-2016年间,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库存积压是以含氟制冷剂为代表的氟化工行业的主题。

期间,包括氟化工原料在内的各种氟化工产品价格下滑至历史低点,氟化工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也跌至谷底。

而自2017年以来,氟化工行业经历了明确的周期反转。

2017年初以来,伴随上游原料环保限产,下游制冷剂旺季,氟化工行业自数年来的低位徘徊中摆脱出来,行业景气度陡然反转,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制冷剂产品均价已较17年、16年分别提升约25%和100%;聚合物及氟化铝均价较17、16年提升约30%和80%;萤石产品均价较17、16年提升约50%和90%;氢氟酸均价更是较17、16 年分别提升50%和140%,现已达到历史高点。

从企业盈利来看,相关厂商氟化工产品在17年普遍呈现利润增厚,相关氟化工业务一举摆脱微利甚至亏损的困境,为厂商带来丰厚利润回报。

图6:近年重要氟化工产品价格走势表2:主要氟化工企业17年业绩概览(人民币亿元)2017年虽然已经过去,但从目前来看,促使17年氟化工行业景气反转的核心因素仍然并未消失:行业产能扩张仍然高度受限,环保高压常态化或将持续影响企业开工,下游传统需求在保持稳健的同时、氟化工产品新的市场空间也正在被打开。

因此,站在当前时点上,我们认为此轮氟化工行情仍将持续,行业高景气有望贯穿18年全年。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近期我们对氟化工全产业链进行了详细调研,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希望阐述以下区别于市场的观点:观点一:本轮产品价格上涨启动于环保趋严及原料产能受限,而下游需求正提供有力支撑,行业景气可持续性强。

17年的环保高压使得氟化工全产业链生产受限,氟化工企业普遍受到原料短缺和环保限产的双重制约,从供给端大幅拉涨产品价格。

而在当前时点,我们注意在行业供给受限的局面尚未缓解的同时,氟化工下游产业同时也形成强有力的需求支撑,如制冷剂产销已进入传统旺季、无机氟化盐需求保持稳中有增等,在供需格局持续趋紧的背景下,我们预期本轮氟化工行业景气具有很强可持续性。

观点二:在本轮价格上涨中,氢氟酸价差增厚最为明显,氢氟酸处于氟化工产业链“咽喉要地”,得氢氟酸者得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