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5.地貌: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答: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2地貌相对年代的确定原理: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切割率(接触和切割关系,主要用于岩浆岩);3地貌绝对年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 b.年间法 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 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b.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很长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2.古土壤: 指地质时期、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3.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4.崩塌: 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称为崩塌5.错(座)落: 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6.撒落: 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7.倒石堆: 上部粒度细、下部粒度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分选。
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8.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9.片流: 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水流(片流)对坡面的破坏作用。
10.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11.泥流: 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残积物特征: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坡积物特征:①坡积物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为细一段式。
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②坡积物的厚度:与斜坡形态和坡面流速有关③坡积物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
平面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
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
表面常发育古土壤,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
2.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崩塌,错落,撒落,滑坡,土层蠕动,片流,泥流3.简述滑坡要素和主要的滑坡地貌滑坡要素:①滑坡体②滑动面与滑动带③滑坡床滑坡地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床,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隙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答:一切具有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间,坡脚下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1)岩性条件:易滑地层(2)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3)地貌条件:临空面(4)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a.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b.地震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土层液化,可诱发滑坡发生及老滑动面再活动c.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体负荷;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5.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
滚落包括崩塌、错落和撒落;滑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5.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滑坡壁遗迹,反坡台阶,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6.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
滚落包括崩塌、错落和撒落;滑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7.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答:一. 必要条件(内因):易滑地层、软弱面、临空面二.触发因素(外因):降雨、震动、人类活动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1.洪积物: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的堆积物。
2.洪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称为洪(冲)积扇。
3.泥石流: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4.河谷: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5.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6.隘谷:谷坡陡峭或近于直立,谷宽与谷底几近一致,河谷极窄,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
7.障谷:是隘谷进一步发展而成,两壁仍很陡峭,但谷底比隘谷宽,常有基岩或砾石滩露出水面以上,可以通行8.峡谷:隘谷和障谷进一步发展形成峡谷。
峡谷横剖面呈明显的“V”字形,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
9.迂回扇: 河床侧方移动常常是多次进行的,在每次侧方移动中都能形成大致平行的滨河床沙坝,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
10.牛轭湖: 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oxbow lake)。
11.河流阶地: 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12.冲积平原:山前若干洪积扇(或冲积扇)相连形成的中—大型组合形态13.水系: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14.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15.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被夺河在袭夺弯以下的河段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洪积物: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③分选性差④磨圆度较低⑤层理不发育⑥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坡积物:①不具分带现象②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物砾石丰富③分选性比洪积物差④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⑤坡积物略显层状⑥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厚度较大2.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答:泥石流堆积物由巨砾到粘土混杂堆积组成,分选极差,与冰碛物相似。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具双峰,泥石流中则含风化粘土。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
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
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3.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答: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三.对比题: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答:a.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成其他类型的沉积物。
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b.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也叫基岩阶地。
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