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6

外国文学6

一、单项选择题1.《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开篇写的是(B)。

A.不和的金苹果B.阿喀琉斯的愤怒C.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D.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2.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A)。

A.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B.中世纪末期的文学C.中世纪中期和末期的文学D.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C)。

A.报杀父之仇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D.雪夺妻之恨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D)。

A.英雄史诗B.教会文学C.骑士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5.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D)。

A.情场上的悲欢离合B.官场上的升迁起落C.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6.莫里哀的《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是(A)。

A.爱钱,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丧失人性B.爱钱,但更爱女儿,具有温馨人性C.不爱钱,不爱女儿,只爱儿子D.不爱钱,不爱女儿,只想娶一个年轻漂亮姑娘为续弦7.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A)。

A.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B.用理智克服情欲的正面人物C.有坚定意志和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革命者D.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8.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肯定创造和劳动的名句是(C)。

A.“种我们的园地要紧” B.“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C.“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D.“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大自然索取”9.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

A.普加乔夫起义B.十二月党人革命C.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从魔法师手中救出妻子D.主人公篡夺王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失败的悲剧10.华盛顿•欧文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大部分内容写的是(B)。

A.美国本土故事B.英国故事C.阿拉伯故事D.法国故事11.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A)。

A.英国宪章派文学B.德国工人革命诗歌C.巴黎公社文学D.苏联文学12.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是(A)。

A.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妇女B.在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C.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D.恪守封建礼教的贤妻良母13.易卜生《人民公敌》中所谓的“人民公敌”指的是(D)。

A.市长B.市政当局C.小业主们D.医生斯多克芒1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和吉姆殊途同归,逃到密西西比河上,目的是为了寻求(D)。

A.浪漫的爱情B.意外的财富C.革命的真理D.自由与独立15.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着力刻画的“硬汉子”形象是(B)。

A.杰克B.桑提亚哥C.亨利D.曼努埃尔16.H•L•门肯说:“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天才。

”“他”指的是(A)。

A.德莱塞B.马克•吐温C.欧•亨利D.杰克•伦敦17.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内容上的突出价值是(C)。

A.歌颂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B.歌颂了古代英雄的勇武和智慧C.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崩溃D.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生18.萨特的剧本《禁闭》中的一句名言是(D)。

A.自由选择自己的路B.沉沦就是解放C.人间缺少同情D.他人就是地狱19.海勒小说创作形成的独特风格是(C)。

A.悲剧史诗B.阴沉的悲剧C.绝望的喜剧D.欢乐的喜剧20.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被称为“历史传说”,主要写的是(A)。

A.古代勇武王的两个儿子持国和般度及其后代的故事B.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同自然及社会暴力抗争的故事C.古代拉丁族人民反抗入侵者的斗争故事D.古代尼罗河流域人民反对暴君统治的斗争故事21.《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的是(B)。

A.幕府时代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B.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C.镰仓时期武士生活的各个方面D.江户时代町人生活的各个方面22.著名哲理诗人海亚姆曾传世400余首“柔巴依”,“柔巴依”的意思是(C)。

A.八行诗B.十四行诗C.四行诗D.六八体诗23.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集《吉檀迦利》是(A)。

A.一部英文诗集B.一部印地语诗集C.一部梵文诗集D.一部巴利文诗集24.纳吉布•马哈福兹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A)。

A.他融汇贯通阿拉伯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灵感的结果B.他融汇贯通伊朗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灵感的结果C.他融汇贯通印度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灵感的结果D.他融汇贯通黑非洲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灵感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25.“古典时期”,古希腊文学繁荣的几大外在要素有(ABCD)。

A.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优越B.对外战争的胜利及其对民族的鼓舞C.奴隶制经济的繁荣D.执政者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和提倡E.奴隶们普遍热衷于文学26.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有(ACDE)。

A.《哈姆莱特》B.《雅典的泰门》C.《麦克白》D.《李尔王》E.《奥赛罗》27.古典主义要求作家在创作中必须体现一个最高原则,即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服务,其具体表现为(ABC)。

A.赞美贤明君主的文治武功B.歌颂国家的统一强盛C.宣扬公民的义务与责任D.称颂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英雄E.崇尚感情,排斥理性28.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各种文学在此时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前奏的文学主要有(ABCD)。

A.英国感伤主义文学B.德国狂飙突进文学C.前浪漫主义D.哥特式小说E.自然主义文学29.意识流小说艺术上的共同特征有(ABCDE)。

A.“作家退出小说” B.淡化情节C.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D.时空交错和象征暗示E.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30.高尔基的著名散文诗《海燕》的重要内容有(ABDE)。

A.表现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之间进行的激烈斗争B.揭露小市民的丑恶嘴脸C.预示着农奴制改革即将开始D.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战斗精神E.热情欢呼革命高潮的到来31.贝克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ACD)。

A.无家可归的流浪汉B.注意控制自己不表现痛苦的人C.坐以待毙的残废者D.浑浑噩噩的糊涂虫E.积极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32.《旧约》是古代希伯来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其内容主要有(ABCE)。

A.律法书B.历史书C.先知书D.《次经》E.诗文杂著三、名词解释33.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对沙俄专制社会进行批判,一方面又宣扬悔罪、“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这些思想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

34.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其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一流派作家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阿斯图里亚斯、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35.吠陀(1)“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为宗教“圣典”(1分)。

(3)它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夜柔吠陀》。

四、简答题36.为什么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1)作者通过斐迪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第三等级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

(2)剧本勇敢地把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揭露了庸俗鄙陋的黑暗现实。

(3)作者公开地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戏剧真实地写出了德国平民那种“力所能及”的最高反抗行为,表现了德国市民资产者的弱小。

37.简谈“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多方面用了“美丑对照原则”:(1)人物外貌美丑对照;(2)人物内心善恶对照;(3)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对照;(4)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对照;(5)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对照。

38.简述《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中的地位。

(1)《一个人的遭遇》通过一位普通苏联公民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真实地再现了千万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历的痛苦生活,反映了德国侵略者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小说对苏联军事题材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文学作品展现战争题材开辟了新的道路,使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由对英雄主义的描写转向对战争更加深沉的思考和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

五、论述题39.联系《十日谈》、《巨人传》、《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四部作品,谈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1)思想内容方面。

人文主义文学高举人文主义大旗,用人权、个性解放、现世主义、理性、平等观念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2)创作方法方面。

现实主义方法运用上更加自觉。

抛弃取材圣经,以及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取材现实生活,如实反映生活。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戏剧臻于完美。

散文、小说普遍受到欢迎。

(4)具有民族风格。

放弃拉丁文,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写作,从民间吸取养分。

40.论述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一千零一夜》展示了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生活真实生动的图景,描绘了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习俗风尚。

①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②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婚姻爱情的生活。

③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和他们的苦难与不幸。

④揭示出最高统治者是人民苦难的根源。

⑤反映了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

(2)。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很高。

①富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

②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

六、分析题41.《红与黑》中的于连和《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同属个人奋斗的典型,试比较它们人生道路的异同。

(1)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具有平民意识和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级怀有本能的厌恶。

他走的是一条反抗——妥协——失败的人生道路。

(2)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他初到巴黎时,想通过勤奋努力获取功名,但抗拒不了上流社会的诱惑。

对权力和金钱的饥渴使他泯灭良心,堕落成狂热的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野心家。

(3)于连和拉斯蒂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雄心勃勃、聪明能干、意志刚强。

都以个人名利为前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

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道路。

但结局却不一样。

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决不允许他跨越封建等级制度的樊篱。

而拉斯蒂涅成功了,因为他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他在金融资产阶级逐渐打败封建贵族的时期,由没落贵族子弟演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