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标准,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体员工参与持续改善的习惯和氛围,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公司5S管理。
3 术语3.1 5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活动。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词在日语的罗马拼音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5S”。
3.2 整理:将工作现场“有用的”和“没用的”东西分开,消除没用的东西,保留和管理需要的东西,丢弃和处理不需要的东西。
3.3 整顿:将需要的东西加以定置,且保持在需要时能立即找到,任何人都很容易找到、使用、返还它们。
3.4清扫:消除一切不需要的东西诸如污垢、灰尘以及其他影响工作现场清洁的外部影响因素,建立并且维持工作现场的清洁。
3.5清洁:维持上面3S的成果,并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直观化控制系统,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
3.6 素养:通过进行前4S活动,形成持续坚持5S 活动的纪律与习惯,让每一位员工都养成好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4 职责制造部/品技部/采购部/财管部的共同职责,负责确定本部门5S管理责任区域以及责任人员。
负责本部门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5S管理的执行。
4.1 财管部财管部是公司5S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公司5S管理标准及制度(“有用”与“无用”、5S定置管理、看板管理),以及策划和组织相应培训,负责公司生产现场和办公区域5S管理执行的例行和监督检查。
4.2 制造部负责建立生产现场(包括物流、装配、油封等场所)的5S管理标准及制度(“有用”与“无用”、5S定置管理、看板管理),负责公司生产现场(包括物流、装配、油封等场所)5S管理执行的例行和监督检查。
4.3 品技部负责建立内外检生产现场的5S管理标准及制度(“有用”与“无用”、5S定置管理、看板管理)。
负责公司内外检生产现场5S管理执行的例行和监督检查。
5 正文5.1 5S责任区域划分和责任人员5.1.1 财管部制定5S责任区域划分的模板(见附件1),各部门(课室)规划各自辖区的5S责任区域,并落实责任区域的责任人员。
5.1.2 财管部根据各部门的5S责任区域划分结果,制定公司的5S责任区域图。
并落实责任人员。
5.1.3 各部门(课室)将责任区域图和责任人员张贴在看板上,并适时维护。
5.2 “有用”与“无用”的标准5.2.1财管部组织各部门结合生产现场和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有用”与“无用”的标准(见附录2)。
5.2.2生产现场的无用物品,用红标签(见附件3)进行标识、隔离。
5.2.3各部门对“红标签”的使用情况汇总填写“无用物品清单”(见附件4),并进行统计,与责任部门共同讨论、沟通后整改。
5.3 5S管理要求5.3.1.1财管部组织各部门讨论制定各5S管理检查表模板(见附件5)。
5.3.1.2各部门根据5S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5S管理自主检查表”,明确各区域的5S管理要求。
5.3.2地面要求5.3.2.1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无积水、无油脂、无绊脚物等。
5.3.2.2应对转角、通道附近的设备加装防护栏杆。
5.3.3通道要求5.3.3.1通道宽度要求A、人行通道/参观通道:≥1.2米;B、车行通道:≥1.2米;C、消防通道:≥4米;D、安全通道:≥1.2米;5.3.3.2通道划线的要求A、通道线颜色:黄色;B、通道线宽度:10Cm用于主干通道;5 Cm用于区域内间隔通道;3 Cm用于区域工作台面的区域标识;C、通道线线型:实线表示人/车/台车/小车不能通行,虚线表示可以通行或临时存放。
5.3.4消防通道要求5.3.4.1消防栓、灭火器在安装时,必须保证消防栓、灭火器箱打开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顺利取出消防水管、灭火器;5.3.4.2消防栓、灭火器箱和/或其他消防设施前1米不能有障碍物;5.3.5安全通道要求安全通道时刻保障畅通,不能堆放零部件、产成品、台车、设备或其他物品。
5.3.6标识要求5.3.6.1区域标识A 各部门应在生产现场划分细分区域,并在看板上张贴《5S责任区域图》。
B 地面区域(前后/左右)居中位置标明区域的名称,并与《5S责任区域图》对应。
C 竖直区域,在正上方(优选正上方,其次左上方,最次右上方)标明区域的名称。
D 区域名称字体优选仿宋体(优选仿宋体、其次宋体,最次楷体),字号大小适中美观。
E 字的颜色:红色表示禁止、危险、不合格品;黄色表示警示、警告、可疑状态;白色或绿色表示安全、提供信息、合格。
灰色表示固定区域。
5.3.6.2状态标识A 安全通道应有醒目标志,“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牌应有夜光效果,高度不得超过1米。
车间应安装“安全出口”等安全标识。
B 消防栓应标识完好、检修状态。
C 灭火器应标识合格完好状态;不合格灭火器不应放置在生产现场。
D 完检用于测试的汽油以及其他生产现场所必须的易燃易爆品、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有毒物资应存放在“5S责任区域图”规定的位置,并进行红色警示标识。
E 生产所必需的零部件放置在盛具/台车/吊蓝上;不合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放置在红色不合格品箱/台车内;状态可疑零部件和/或生产不需的零部件放置在黄色盛具/台车。
F 在制车只能放置在流水线上或返修区域;成车放置在待检区域;合格成车放置在合格品区域;并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标识。
G 工装、夹具、工具、辅具、计量器具按《工具管理办法》、《工装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其有效状态进行标识。
H 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按《监视与测量控制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有效状态标识,无效状态的计量器具移出生产现场,不能使用的检测设备挂上“正在检修”或“停用”状态标识。
I 车间在通道内标识摩托车可行驶范围,并用红色标明不可行驶范围。
J 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按《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完好设备”标识,无效状态的计量器具移出生产现场,不能使用的检测设备挂上“正在检修”或“停用”状态标识,报废设备移出生产现场。
K 生产现场的所有标识应优先正对使用者,其次面向检查和参观者。
5.3.7零部件、在制车、成车要求5.3.7.1零部件、在制车、成车应进行标识,标明名称、规格型号、适用车型。
5.3.7.2零部件(包括不合格品)不能落地。
5.3.7.3零部件(包括不合格品)应轻拿轻放,不准摔、敲、打、座、踩。
5.3.7.4不同规格、不同状态或型号合格零部件不能混放在同一中转箱或台车的同一层;同一台车的不同层,可以放置不同规格、不同状态或型号合格零部件,但必须进行标识。
5.3.7.5生产现场的零部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灰尘、碰划伤。
5.3.7.6生产现场的包装材料、辅料应进行挂标识,应标明名称、型号、适用车型。
5.3.7.7在制车/成车放置时,应与主通道平行或垂直。
5.3.8标件、辅料要求5.3.8.1标件、辅料在同一盛具中不能混放,盛具上表明名称、规格。
5.3.8.2车间暂时领用的标件、辅料应标识最大存量。
5.3.8.3标件、辅料(包括不合格品)不能落地。
5.3.9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电梯、升降机要求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电梯、升降机应按《设备管理办法》具备操作作业指导书、检查表。
并进行日常维护、填写检查表。
5.3.10工装、夹具、工具、辅具、计量器具要求5.3.10.1工装、夹具、工具、辅具应按《工装管理办法》、《工具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维护。
5.3.10.2计量器具应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进行日常维护、保管。
5.3.11图纸、作业指导书、现场纪录的要求5.3.11.1图纸、作业指导书、现场纪录应放在指定位置。
5.3.11.2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保证最有效版本、资料的清洁、完好。
5.3.12机动叉车/电动车/人力叉车行驶要求5.3.12.1机动叉车/电动车/人力叉车未使用时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并进行“闲置”、“充电中”等状态标识。
5.3.12.2机动叉车/电动车在车间指定区域行驶时,速度不得超过5Km/小时。
5.3.13摩托车行驶要求5.3.13.1摩托车驾驶人员必须在制定范围内行驶。
5.3.13.2没有资格的人员不能驾驶摩托车。
5.3.13.3任何人不能私自称骑合格成车。
5.3.13.4除检测外,不能将摩托车(包在制品、不合格品)当座椅使用。
5.3.13.5摩托车在车间指定区域行驶时,速度不得超过5Km/小时。
5.3.14工作台、工作面要求5.3.14.1工作台、工作面应进行区域划分和标识。
5.3.14.2工作台、工作面应保持清洁。
5.3.14.3工作台、工作面应铺垫软性材料,以避免零部件碰划伤。
5.3.14.4与产品无关零部件、个人物品,不应放置在工作台、工作面。
5.3.15盛具、台车要求5.3.15.1盛具或台车应与主通道线平行或垂直。
5.3.15.2空盛具或台车应移出生产现场或放置在制定区域。
5.3.16安全、消防要求5.3.16.1生产现场的消防器材和/或设施应是有效的。
5.3.16.2任何人严禁在生产现场抽烟。
5.3.16.3易燃易爆品、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有毒物资应进分类整理、隔离、存放;5.3.16.4完检测试用汽油应进行标识、隔离。
5.3.16.5按《设备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要求安全用电,不得私自接电线,发现漏电、断电、错误用电应立即报告、保修。
5.3.16.6在通道附近的设备应增加防护栏,在运转设备(如轮胎压装机)周围应加装防护栏,以保护产品、行人。
5.3.16.7不得在流水线上行走,不得跨越流水线。
5.3.16.8发动机升降机不做他用。
5.3.16.9车架打刻、油封射钉枪手、焊工等特殊岗位,应配备并使用耳塞、防护眼睛。
5.3.17电梯/升降机要求按《设备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的要求安全使用。
5.3.18休息区域要求5.3.18.1休息区域应清洁、卫生。
5.3.18.2休息区域应无零部件。
5.3.18.3座椅清洁、卫生、整齐。
5.3.19个人物品、劳保用品要求5.3.19.1个人物品、劳保用品使用后应放在指定位置。
5.3.19.2非工作使用的劳保用品、个人用品不应放置在零部件、在制品、成品、辅料、包装箱以及设备、设施上。
5.3.19.3食物、零食、书报、雨具不能进入生产现场。
5.3.20环境清洁卫生要求5.3.20.1纸屑、零部件自带的包装防护物、饮料瓶等垃圾应放在垃圾桶内。
5.3.20.2地面干净、无油污、水。
5.3.20.3不准随地吐痰、乱仍垃圾。
5.4检查与考核5.4.1各部门自行组织对责任区域例行检查。
5.4.2财管部每2周组织定期5S检查,并发布检查通报,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