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翁亭记背景资料

醉翁亭记背景资料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一○四四年)八月,欧阳修被命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明为重用,实为剥夺在朝发言的权利。

欧阳修虽身在河北,但时时不忘朝中的事。

于庆历五年四月上书仁宗,请求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

上书未被采纳,反而激起了反对派更强烈的排抵。

更巧的是,此时发生了“欧阳修外甥女张氏案”。

原来欧阳修有妹一人,嫁给襄城张龟正为续弦夫人。

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一○三五年),张龟正逝世,留下了前妻所生,七岁大的女儿,欧阳修看到妹妹已“寡居无依”,便将她们一齐迎回家中居住。

等到此女长成后,与欧阳修族兄之子欧阳晟结成连理,但是张氏女竟与欧阳晟的奴才通奸。

东窗事发后,由开封府权知府事的杨日严审办。

这真是个“不幸的巧合”—杨日严曾因贪污渎职,被时任谏官的欧阳修弹劾在案。

杨日严怀恨而伺机报复,便诬指欧阳修与张女有暧昧关系;又从有关案件中发现张女曾变卖妆奩ㄌㄧˊ中财物,购置田产,并立下欧ㄢ阳氏契券,杨日严便牵强附会,判定欧阳修“人财两得”的意图实已昭然若揭,再难狡辩。

(事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在杨日严布置设计下,连仁宗都动摇了对欧阳修的信任。

八月,欧阳修受到“落龙图阁直学士,罢都转运按察使,降知制诰,知滁州”的惩戒。

十月,抵达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二、作者二三事(一)“六一居士”名称由来欧阳修告老辞官后,居住在颍州,改号六一居士。

自云:“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附注:欧阳修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

他搜罗秦到五代的金石刻文达千卷,编写了一部《集古录》,共十卷,加以详细解说,记载了四百篇《石刻跋尾》。

后来,其子又续撰《集古录》二十卷。

到了北宋,最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与李清照根据自己收藏的三代彝器及汉唐石刻,编撰了一部传世之作《金石录》,其体例就是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这两本书并称,世人称“欧赵之学”。

(二)醉翁欧阳修在《题滁州醉翁亭》一诗云:“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又《赠沈遵》:“我时四十犹彊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欧阳修时年仅四十而以醉翁为号,其实是自娱自嘲的说法。

贬谪的失意假托于杯中物,或许可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正如文中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般,表面上是好饮、易醉的自嘲之语,实则别有一番感触!(三)作文在三上欧阳修曾对人说:“我平常作文章,多在三上,一是(马上),一是(枕上),一是(厕上);尤其厕上,最能引发巧思。

”谢希深、梅圣俞二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

(宋欧阳修《归田录》)(四)文不厌精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和一位同事出游,看到一匹奔马把一条狗给踩死了。

欧阳修就问同事:“要把这件事记下来的话,你该怎么写?”同事回答道:“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他听了摇摇头说:“若是请你去编写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同事问:“那您怎么写?”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

”相较之下,欧阳修的措辞确实精鍊许多。

韩琦当宰相时,建造了一座昼锦堂。

请欧阳修写了一篇《昼锦堂记》。

欧阳修精心构思,反覆修改,最后才送给韩琦看。

韩琦果然非常欣赏这篇文章,特别是文中的:“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句,更符合他的心志,于是,他想把文章镌刻在昼锦堂上。

不料没过几天,欧阳修派了一个仆人,重新送来一个抄本,原来欧阳修已改了文章,在上两句话的“仕宦”和“富贵”后面各添了一个“而”字,变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韩琦反覆斟酌咀嚼,发现添上这两个“而”字以后,语气就更流畅了,并且顿挫分明,疏缓有致。

(五)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1.诗:主张反映民生,批判宋初(西崑)体的浮艳空洞。

2.文:继承(韩愈)的古文运动,反对浮艳晦涩的文风,力主明道致用(阐明道理,切合实用)。

散文以韩愈文为楷模,但不宗韩愈奇险之作风,于婉约中时见刚劲之气,又长于创新;议论文平直详切,深中时弊,如《朋党论》、《纵囚论》;记叙文则具浓厚抒情气息,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杂文则不脱议论人生,富现实意义。

创立散文赋代替律赋,最有名的是《秋声赋》在当时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3.改革科举风气,积极提拔后进:纠正“太学体”,拔擢三苏、曾巩及王安石,使古文运动得以成功,与范仲淹并为北宋文坛的领袖。

【补注】‧西崑体:诗体名。

宋初杨亿、钱惟演、刘筠等相互唱和,有《西崑酬唱集》行世,后世称他们诗体为“西崑体”。

其特色为模拟李商隐诗风,词藻富丽,声调铿锵,好用僻典,末流或失于餖ㄉㄡˋ飣ㄉㄧˋ(堆积)晦涩。

ㄥ‧太学体:太学体的文风以新奇相尚,钩章棘句,险怪艰涩。

据《宋史》本传载述:“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

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则黜。

毕事,向之器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六)欧阳修和韩愈有何异同?三、国学常识(一)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二)欧阳修史学成就不凡:撰写(新五代史、新唐书)1.《旧五代史》VS《新五代史》2.《旧唐书》VS《新唐书》(三)《岳阳楼记》、《桃花源记》VS《醉翁亭记》(四)苏轼臧否人物1.(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2.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3.元稹、白居易:(元轻白俗)。

4.孟郊、贾岛:郊寒岛瘦。

5.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论事似陆贽,诗赋似(李白)。

6.陶渊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四、课文深究(一)本文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递进来介绍醉翁亭的位置。

‧依文章提及的景点依序排列为: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让泉→醉翁亭(二)本文在运用虚字上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和二十五个“而”字,在文章中形成不同的作用和特色。

“也”字属解释句、判断句,连用后读来如押韵的诗,每出现一个“也”字就是一层意思,使得层次十分清晰。

“而”字作为句子之间的连接,使文气舒缓从容,充分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适。

而且“也”和“而”的反覆运用,使文章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读来铿锵有声,富有节奏感。

(三)本文所提及的各种“乐”事,最主要有三种层次及内涵。

1.(山水)之乐:言滁州山林之美。

2.(宴饮)之乐:言滁人游山的闲逸欢乐,及太守与民同宴酣之乐。

3.(与民同乐):因政治清明,而“民生乐利”,方能使执政者“与民同乐”,是士人立志求学用于世的最高境界之乐。

正与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见十、延伸学习)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说相呼应。

(四)本文最后一段写太守尽兴醉归,宾客宴罢而归的情景,此段表现了三种快乐层次,内涵的表现分别如下:1.禽鸟之乐─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2.众宾之乐─知(从游宴饮)之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3.太守之乐─(与民同乐)‧作者为了凸出“太守之乐”,用的是“(层层烘托)”的笔法。

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

五、形音义比较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七、修辞举隅层递:说话行文时,针对至少三种以上的事物,依大小、轻重、本末、先后等一定的比例,层层递进的修辞方法,叫做“层递”。

请阅读下列各文句,找出文中层层递进的事物:例句: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5.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6. 做不成天空的星子,就做山上的燎火吧!做不成山上的燎火,就做屋中的一盏灯吧!7. 谈恋爱三部曲:起初是三心两意,其次是有意无意,最后是一心一意。

8. 失掉金钱,只不过损失某些东西;失掉了爱,可能丧失大部分人生;若失掉勇气,就一无所有了。

八、 结构表九、 成语集锦1.( 蔚然深秀 ):草木茂盛,幽深秀丽。

义近:郁郁苍苍、离离蔚蔚反义:不毛之地、童山濯濯2.( 峰回路转 ):指山势周折,路也随之转弯。

比喻事情有了转机。

义近:柳暗花明、山重水复、山环水抱反义: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土地平旷醉翁亭记记建亭之由来-山僧智僊建于滁州琅邪山中,滁州太守欧阳修命名 写亭中所见之景 朝暮 (变化万千) 朝景-日出而林霏开(明朗) 暮景-云归而巖穴暝(幽暗) 四时 (各异其趣) 春-野芳发而幽香(以花香写春) 夏-佳木秀而繁阴(以木繁喻夏) 秋-风霜高洁(以霜洁状秋) 冬-水落而石出(以水落言冬) 抒游亭之乐 滁人之游-负者歌于涂……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太守之宴-临谿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众宾之懽-宴酣之乐……起坐而諠哗者,众宾懽也 太守之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写宴游后之感 禽鸟乐 宾客乐 太守乐正-树林阴翳……禽鸟乐也 反-然而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中之乐 醉意山林之乐 与民同乐3.(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指喝酒时意不在酒,而在寄情山水,舒放心胸。

后比喻别有用心。

义近:别有用心、项庄舞剑,志在沛公4.(水落石出):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

后转用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义近:拨云见日、真相大白、图穷匕见反义:沉冤莫白、含冤莫辩、迷离惝恍、浑沌不明、扑朔迷离、讳莫高深、深藏不露5.(山肴野蔌):山上的野味和蔬菜。

义近:粗茶淡饭、疏食恶肉、草衣木食、豆饭藜羹反义:龙肝凤髓、山珍海味、象白驼峰6.(伛偻提携):老人和孩童。

佝偻。

义近:黄发垂髫、皓首孺子、骀背鬻子、斑白童稚、老老少少7.(觥筹交错):酒杯、酒筹交互错杂。

比喻畅饮。

义近:酒酣耳热。

十、成语古今义词语的运用、因时代的变迁形成古今义的不同,请说明下列词语之古今义。

十一、延伸学习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剗ㄔㄢˇ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