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曹民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曹民

浅谈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曹民
发表时间:2012-04-26T16:35:33.9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曹民[导读]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曹民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引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

例如: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如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

以关于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文字,文字包含一些数据,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题。

老师将这些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

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二、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

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

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激趣。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

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可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图片资料,利用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

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

我们教师特别重视用课外时间因材施教,让优生和差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培养数学优生,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习题;(包括新教材中的阅读思考、教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解答。

辅导数学差生,班级成立了帮差小组。

教师特别注意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关照外,还给吃“小锅饭”,对于他们,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赞扬更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满足,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