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8册美术教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8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为中国队加油一、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通过“为中国队加油”这一切入点,让学生们了解有这样一类专门为体育运动设计的奖杯。

由于功能的多样,各种寓意丰富、造型独特的奖杯能让学生开阔眼界。

因此,这节课内容贴近学生,应为学生们喜欢。

通过这节“应用·设计”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实际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

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彩泥、毛线、羽毛等综合材料。

(教师)课件、奖杯、奖杯底座(可用泡沫板做一个大型奖杯底座)。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小游戏:猜猜看,它们(各类型奖杯的图片)是属于哪一类型、什么项目(如体育奖、绘画奖、科学发明奖等)的奖杯?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讲解奖杯的设计要点、设计过程。

积极参与猜猜看的小游戏,进一步提高对奖杯的认识。

(1)确定奖项,是用于学习奖、体育奖、绘画奖,还是科学发明奖等。

(2)构思奖杯的造型(紧扣主题)。

(3)用概括夸张的手法画出来。

(4)添画红绸带着色,并尽量简练地写上奖项的名称。

2.欣赏探究。

(1)提供奖杯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让他们能更好地认识奖杯的外形结构特征。

(2)创作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奖杯,为中国队加油(揭题)。

3.师生探讨制作步骤。

(1)构思,设计草图。

(2)根据构思,用彩泥或废旧物品制作奖杯的底座与奖杯身。

(3)装饰。

用彩泥、毛线、羽毛等废旧材料装饰。

4.学生创作(独立制作或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固定在几个圆形泡沫板上,并进行展示。

(2)学生挑选几座自己喜欢的奖杯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加以评价;教师挑选几座有代表性的、有创意的奖杯展示于实物投影上,并加以评价。

(3)教师将固定着学生作品的泡沫板组装成一个更大的奖杯。

(4)创设颁奖情景,将大型奖杯颁发给班级中公认的体育特长生,鼓励其奋发向上,力争将来为中国体育事业发挥自己的特长。

结束语:我们用今天精心制作的奖杯来预祝中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希望全体同学努力学习,将来能够在各行各业捧到光荣的奖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相关资料乒乓球男子团体奖杯——斯韦思林杯和乒乓球女子团体——考比伦杯的由来。

1962年12月,在英国伦敦斯韦思林的图书馆里,举行了第1次具有历史性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同时举行了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英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首任主席伊沃·蒙塔古先生的母亲,前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名誉主席斯韦思林女士,捐赠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斯韦思林杯,作为男子团体冠军奖杯。

1934年,第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比赛中,首次设立了团体赛项目。

作为东道主法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捐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赛尔·考比伦杯,作为女子团体赛的优胜奖杯。

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

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持该项奖杯到下届世乒赛开始前交给国际乒联,然后颂发给下一届世乒赛的冠军。

唯有男女单打冠军如果连续3次获得勃莱德杯或连续4次获得盖斯特杯,则由国际乒联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由获得者永远保存。

五、教学反思第二课茶乡四溢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等,还展示了学生记录家乡茶文化所画的长卷联画。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我们可安排三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

第二课时设计造型新颖的茶叶包装盒。

通过设计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课时掌握茶具的结构特征,发挥想象力,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爱的茶具。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茶文化的相关图文资料及茶用品(茶叶、茶具、茶罐、茶叶包装盒)。

(教师)茶文化的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1.课前资料收集。

教师将学生分7组,每组分别按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组收集有关茶的历史的资料;(2)第二组收集有关及中国名茶的品种资料;(3)第三组收集有关传统制茶的方法及茶道艺术;(4)第四组收集有关茶的诗歌、散文、对联、谜语,感受茶文化的精髓;(5)第五组收集有关茶的典故,感受茶文化的源远流长;(6)第六组收集有关茶具的图片,从色彩、图案意境等方面感知中国茶文化的情韵;(7)第七组收集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了解茶疗作用。

2.导入课题。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有关茶的用品,教师用学生带来的茶具泡上一杯茶,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茶香四溢。

3.交流学习。

(1)将各小组研究的主题内容写在黑板上。

(2)教师掌握各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对于资料收集不足的小组再分发补充资料。

(3)学生组内交流资料,学习相关的内容。

(4)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一个其他小组研究的有关茶的问题,由那组同学来解答。

如:可以提一个关于茶文化的历史的问题,由第一组解答,并在这组同学中评出“茶史小灵通”。

(5)同学们交流学习,从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发表感受。

(1)谈谈学习感受,教师简单小结。

5.课后延伸。

(1)课后多关注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

(2)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工具及资料。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蜡笔。

(教师)范作,收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知道了中国是茶的故乡。

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家乡出产的茶吗?学生谈谈家乡的茶。

(2)教师:最近,我们这里的茶厂厂长想招聘小设计师,为家乡的茶叶设计包装盒,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2.小组讨论,研究创意。

(1)想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向他人学习,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

(2)教师展示一些茶包装的实物及图片,再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茶叶包装盒。

说说最喜欢哪一个包装及原因。

(可引导学生从文字、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欣赏)(3)提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必须有哪些内容?(茶名、品牌、生产厂名及简要说明)3.确定内容,设计构思。

(1)学生为家乡的茶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小组讨论。

(2)教师选择茶名、品牌、生产厂名,根据文字的内涵来示范构思创意,开拓学生思维。

(3)用水彩笔或蜡笔为我们家乡的茶叶设计包装盒,对于茶名、品牌突出、图案美观、色彩漂亮的作品设计者可获“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4.大胆创造,设计包装。

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5.自主评价,颂奖鼓励。

(1)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参与“小小设计师”评选。

(2)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画上五角星。

(3)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评五角星的理由。

(4)为得星较多的学生颁发“小小设计师”奖。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泥或粘土。

(教师)茶具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创作了许多具有美感的茶叶包装盒,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泥塑的方法对茶具进行设计制作。

2.引导欣赏。

(1)请学生翻开教科书,欣赏书中的各式茶具,教师再提供一些茶具的挂图,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2)提问:茶具中包含哪些东西?你认为在茶具中,什么最难设计?为什么?(茶壶、茶碗、茶杯、茶托盘等。

茶壶,因为它结构最复杂)3.深入研究。

(1)师生共同分析茶壶的结构:壶身、壶嘴、壶盖、壶柄。

(2)归纳各种茶具的造型特点。

茶具造型以圆形为主。

(3)启发:我们还可以把茶具设计成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方形、八角形、菱形、南瓜形……小结:几何形、仿生形都被应用在茶具设计中。

4.学生创作。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

小组分工,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茶壶,其他的可做茶杯、茶托盘等。

(1)构思:确定整套茶具的造型,达到和谐的美。

(2)装饰:根据表现需要,可用彩泥在茶具上粘贴花纹、图案、文字等,也可用雕刻的方法来装饰。

(3)组合:将分工制作的一套茶具组合在一起。

5.欣赏交流。

(1)请各小组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

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2)集体评、教师评,将好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下来。

第三课风筝风筝飞上天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

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对中国的风筝传统艺术了解不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