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教案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总课时安排6课时左右(2节讲读课,4节习题讲评课)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
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1、自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3+3或2+4,先填空再简答。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
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较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发达地区。
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
2014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
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201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一)诗歌内容1、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
2、咏史诗: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5、闺怨诗:对远人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二)诗歌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自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4、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凤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三)诗歌情感:惜别之情、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
(四)诗歌语言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五)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等;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特点:先景后情、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主要的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
4、写作技巧:赋比兴、象征、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六)艺术风格:1、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预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2、代表作家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3、不同类的诗的不同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惋之作。
(七)评价主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等。
(八)常见意象1、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卑微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云:游子、飘泊5、其它类: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四、布置预习题(下堂课讨论)。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复习巩固相关术语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一、温故知新重温上堂课主要内容,将相关术语用投影再展示一遍,通过反复强调,达到理解识记并学会运用的目的。
二、解题要领:古典诗歌鉴赏的答题,要把握六个基本点,一是认真审读题干。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诗歌鉴赏是难度最大的试题,命题者往往要借助题干提出各种要求,同时也可能作出各种暗示,很多重要信息都在题干中有所暗示。
二是读诗要从思路结构入手,把握形象与情感。
诗的结构并不复杂,把握了几种基本结构,就可以找到解读诗歌的门径。
三是参考整体风格,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四是善于捕捉关键词句,即一些表现特征的词句、表达情感主旨的词句和用得有特点或反常的词句。
五是联想相关术语。
术语可以看作是诗歌欣赏的知识提示。
六是善于把握角度,学会多角度分析。
诗的鉴赏角度无非是结构、形象、主旨、情感、手法、语言,而这六点的中心点是情感,一切为表达情感服务。
把握了这些基本角度,就可以以简驭繁,避免盲目。
三、高考题型预测:结合近年高考设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特点可分为五大类型:(1)评价赏析型(2)技巧赏析型(3)对比赏析型(4)完全开放型(5)课内外联系型四、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一)评价赏析型示例:“汕头一模”第16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问题】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