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组案例学习去年11月,由亿万富豪莱昂·布莱克(Leon Black)、马克·罗文(Marc Rowan)以及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掌控的强大并购投资机构——阿波罗(14.01, 0.43, 3.17%)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完成了一项投资的退出。
这项投资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
该公司将化学品生产商利安德巴塞尔(98.38, 1.07, 1.10%)工业公司的股票分批次大量出售,总价值达数十亿美元。
显然,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不管按照何种指标衡量,这项投资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利安德巴塞尔公司主营塑料制造和石油精炼厂,总部位于鹿特丹,其主要行政办公室则设在休斯顿。
自2008年以来,阿波罗公司将投资于该公司的20亿美元变成了120亿美元,取得五倍投资回报,从而让其最大基金取得30%的净内部回报率。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对金融危机后的华尔街来说。
这笔交易让阿波罗公司私募股权投资成为业内最挣钱的公司,并借此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
该公司目前市值为105亿美元。
仅在去年一年里,哈里斯就从阿波罗公司获得了3.97亿美元的收入,而布莱克则将5.46亿美元揽入怀中。
虽然阿波罗公司的亿万富豪们决定从利安德巴塞尔公司退出,但有一位亿万富豪投资者却在继续加倍投注。
2013年,莱恩·布拉瓦尼克花费5.75亿美元从阿波罗手中买进利安德巴塞尔公司850万股股票。
考虑到原本的投资已经帮助他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如此高额的追加投资可谓史无前例。
对于他这样做的原因,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莱恩-布拉瓦尼克莱恩-布拉瓦尼克“理由很简单:如果连阿波罗公司都在卖出,你为什么还要买进?”布拉瓦尼克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告诉《福布斯》,“在我每一次增持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股票之前,身边都有一些人会说这是一个错误,我应该卖出,而不是买进更多。
”不过,到目前为止,布拉瓦尼克做得很正确,非常正确。
自从他上一次从阿波罗公司买进大量股份以来,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股价已经暴涨超过50%。
在华尔街历史上,像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这样的摇钱树并不多见,自该公司在四年前摆脱破产困境以来,其股票回报率达到了500%。
而57岁的布拉瓦尼克从中获得的利润尤其多,他一手组建了这家公司,又眼睁睁看着它失败并沦落到破产法庭,而后,他再次涉足这一资产,在第二轮投资中注入另一笔23.7亿美元的个人资金。
目前,布拉瓦尼克的投资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为他自己带来80亿美元的未实现个人获利。
《福布斯》认为这是有史以来个人从单笔投资交易中获得的最大利润。
尽管布拉瓦尼克目前登上新闻头条通常是因为他对媒体资产的投资,比如华纳音乐公司(Warner Music),或是他在耳机厂商Beats Electronics持有的股份,但相较于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带给他的回报——让他个人净资产突破200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位列第33位——那些投资只是助兴节目。
“这是一笔历史性的交易。
”野村证券(Nomura)私募股权投资银行部门的马克·艾普利(Mark Epley)说。
研究利安德巴塞尔公司重组案例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金融学教授斯图尔特·吉尔森(Stuart Gilson)则表示:“就回报来说,它非常出色。
但是如果我们回想起2008年时那种末日般的感受,再看看这项投资当时所背负的巨大风险,那么这个结果显得更加了不起。
”布拉瓦尼克通过他的阿卡斯工业公司(Access Industries)持有利安德巴塞尔公司16%的股份,他认为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并押注该公司的股价会继续上涨。
“我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也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感到自豪。
”他说,“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好运是否会继续下去。
”当莱恩·布拉瓦尼克第一次拿到荷兰化工公司巴塞尔(Basell)的投资者备忘录时,它封面上有个64的编号,这引起布拉瓦尼克的一位同事的警觉,他劝布拉瓦尼克重新考虑这个投资决定。
为什么要投资一家已经有63位投资者考虑出手的公司?布拉瓦尼克没有理会,他想要创建一家全球性的化学品帝国,这就是他的切入方式。
作为美国公民,布拉瓦尼克出生在乌克兰,在俄罗斯长大。
1978年,21岁的布拉瓦尼克移民到了美国,后来从哈佛大学(Harvard)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苏联解体后那段无所不可的时期,布拉瓦尼克跟他的俄罗斯同学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Viktor Vekselberg)在石油和铝的交易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布拉瓦尼克在俄罗斯的最大投资成就是秋明-英国石油(39.9, 0.77,1.97%)公司(TNK-BP)以及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Sual),前者是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参与组建的合资企业,最终被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5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是一家铝生产商,后来跟规模更大的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合并。
而布拉瓦尼克接下来的壮举则围绕着跟俄罗斯毫无瓜葛的化工公司。
2005年,在以50亿美元对巴塞尔公司(Basell)进行杠杆收购的交易中,布拉瓦尼克支付了其中的11亿美元。
之后,他又尝试收购其他化工企业——其中包括亨斯迈国际公司(Huntsman International)——但未能如愿。
2007年,布拉瓦尼克决定收购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利安德公司(Lyondell)。
这家公司生产用于制造塑料的大宗化学品,同时还拥有炼油厂资产,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是特别好。
布拉瓦尼克一直密切关注着利安德公司,他收购了该公司8%的股份。
2007年7月,当布拉瓦尼克决定利用巴赛尔公司以每股48美元的价格(较市场价格有45%的溢价)收购利安德公司的控股股权时,他的同事感到很紧张。
艾伦·比格曼(Alan Bigman)是布拉瓦尼克的忠诚副手,已经为其效力了十年时间。
7月里的一天,比格曼在凌晨4:30惊醒,对这笔交易感到忐忑不安。
“我知道你已经下了决心。
”根据一份法庭文件显示,比格曼在写给布拉瓦尼克的信中这样写道,“但我对估值问题感到不安。
”布拉瓦尼克没有理会比格曼的意见,当另一位同事菲利普·卡辛(Philip Kassin,他也是巴塞尔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表达他的顾虑时,布拉瓦尼克也同样没有理会。
他告诉《福布斯》,员工可以说出他们的意见,但他“是拿自己的钱冒险,而不是他们的钱。
”2007年12月,巴塞尔公司在一项价值20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交易中兼并了利安德公司,于是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诞生了,它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独立化工企业。
这项收购交易选择的时机极其糟糕,仅过了短短数个月,金融危机袭来,让这笔交易看起来简直是一场大灾难。
随着经济走向崩溃,被超过200亿美元债务拖累的利安德巴塞尔公司也撞上南墙。
化工订单没有了,休斯顿的炼油厂也发生了事故——一台大型起重机的吊臂倒塌,造成4名员工死亡;飓风“艾克”(Ike)则造成该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停产。
到2008年年底时,大约2,50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15%)被解雇。
2009年年初,布拉瓦尼克推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耻辱的时刻。
“提出破产申请是我绝对不想再重复的经历,那真的是一个黑暗的时刻。
”在谈到那个时候时他如是说。
这也是他个人蒙受的最大财务损失。
他到底亏了多少钱,这也成为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债权人在诉讼中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他们对布拉瓦尼克提起诉讼,而官司至今尚未完结。
最保守估计,他至少亏了12亿美元。
但尽管如此,布拉瓦尼克仍然对这家公司的资产和潜在盈利能力深信不疑,他觉得该公司只是运气不佳,没赶上好时候。
布拉瓦尼克并非唯一有志于投资化工企业的亿万富豪。
阿波罗公司也涉足这个行业,其收购和持有的化工企业资产包括瀚森特种化学公司(Hexion Specialty Chemicals)以及迈图高新材料公司(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这些公司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并拖累了阿波罗公司的业绩。
然而,跟布拉瓦尼克一样,哈里斯、布莱克和罗文了解这个行业,他们决定继续投资。
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走上破产法庭之前,哈里斯以折扣价从步履蹒跚的花旗集团(Citigroup)手中买下了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定期贷款(term loans)债权,并不断以低至五分之一的折扣买进该公司的银行贷款债权。
由于金融危机恶化,那些贷款债权的价值大幅缩水。
哈里斯知道华尔街有一些人觉得他失败了,但阿波罗公司的分析显示,只要不发生全球经济崩溃,对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债务投资就会带来很好的收益。
“每天只要价格下跌,我们就会买进利安德。
我们有信念,而且我们是以超低价买进的。
”哈里斯告诉《福布斯》,“我们把自己在化工行业深厚的专业知识跟一个高度复杂的艰难历程匹配起来,因此这也在危机控制方面突出了我们的专长。
”哈里斯大胆投资了20亿美元,这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在破产法庭上将他的债权转换成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大量股权,这也意味着跟布拉瓦尼克一道合作。
哈里斯和布拉瓦尼克是好友,他们目前仍有来往,而且他们的妻子也彼此认识。
尽管如此,他们之间也曾爆发了一场小冲突,争执的焦点是谁来主持“债务人持有资产”(debtor-in-possession)的破产融资——也就意味着谁拥有公司更多的控制权。
最后哈里斯胜出,他主持了80亿美元的破产融资,引入了创新的逐次递增(roll-up)投资策略,把阿波罗公司的部分债权调整到资本结构中更高的位置。
哈里斯和阿波罗公司另外两名代表成为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们在公司重组过程中跟布拉瓦尼克及其团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总体而言,我们跟阿波罗公司拥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布拉瓦尼克说,“这种关系有时候很紧张,这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有些不同的利益诉求。
”破产导致布拉瓦尼克丧失了他在利安德巴塞尔公司持有的股份,但他找到了重新持股的办法,主要是通过与债权人的私下交易以及在粉单市场(Pink Sheet)购买股票——利安德巴塞尔的股票正是在该市场进行交易。
布拉瓦尼克还让自己新聘请的主要顾问斯蒂芬·库珀(Stephen Cooper)进入了公司董事会。
库珀曾在安然公司(Enron)破产重组时担任其首席执行官(他现在是布拉瓦尼克旗下华纳音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在破产法庭上甩掉了拖累它的重负,其中包括垃圾合同和高成本资产,并关停了位于得克萨斯州和德国的运行成本昂贵的工厂。
它将自己的债务负担缩减至25亿美元,砍掉了17亿美元的年利息费用。
利安德巴塞尔公司还请来了新任首席执行官吉姆·加洛格利(Jim Gallogly),他曾执掌雪佛龙(94.41, 0.63, 0.67%)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