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电泵系统施工程序机组作业提合乎质量标准的机组,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
1电潜泵系统搬运、摆放电潜泵系统往现场搬运工作的好坏,是决定着该机组一次下井成功与失败的问题之一,在往井场搬运的过程中,完全按搬运的方法要求进行,不碰、不压、不摔、不折弯,才能提高电泵机组的一次下井成功率。
1.1 井下机组部分的搬运、摆放1.1.1 搬运1)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多级离心泵的搬运必须放入运输箱内,两端在1/4处用胶垫上下垫好放平,两头用方木顶紧,然后盖好,上紧箱体螺钉。
2)吊装吊卸箱体时,用两点起吊,保持水平,轻吊轻放,不允许有拖拉、碰撞、震动或跌落现象发生。
3)放入车内,应保持水平平行放置,伸出车槽的长度不超过1米,最好用绳子捆牢。
1.1.2 摆放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泵等部件,按下井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与作业机对称的井口一侧,箱上带有标记的一端朝着井口,距井口1.5~2米。
1.2 动力电缆的搬运、摆放1.2.1 搬运1)电缆的起吊搬运工作,都是把电缆绕缠在滚筒上,一起起吊搬运。
在起吊电缆滚筒时,在滚筒中心孔内装有一根一定强度的假轴,然后用特别的起吊横杆起吊,特制的起吊横杆吊装方式如下图所示:Array2)电缆的插头一定要牢固系在滚筒上防止挤压,为了防止电缆滚筒在车内滚动挤撞电缆,故滚筒下边一定要垫上木块。
在运输中绝对不允许把电缆滚筒平放在车上运输。
3)往电缆滚筒支架上放电缆时,一定要考虑电缆插头的反方向与电机插座相符合;在地面上滚动电缆滚筒时,滚筒的滚动方向必须顺着电缆的缠绕方向。
1.2.2 摆放1)电缆滚筒的安装应符合规定,即安装在距井口位置15~20米处,并与井口和作业机中心连线的夹角为30°~40°,如下图所示:1-机组2-井口3-井架4-作业机5-电缆2)电缆的插头一定要牢固系在滚2)电缆导轮应系在井架上方距井口9~10米左右,导轮的切线方向应对准井口成垂直方向并且电缆滚筒、导向滑轮、井口三者中心必须在一个垂直地平面的平面内。
1.3 控制柜和变压器的吊装搬运、摆放1.3.1 搬运1)起吊控制柜时,吊索的夹角不应大于60°。
应采取防震、防变形、防损伤、防脱漆措施。
吊装变压器时,应使用变压器的吊耳起吊,严禁用油箱盖上的吊铁芯的吊环起吊。
2)在运输中,控制柜和变压器上面不准放任何的重物,并捆牢,防止歪倒撞击。
1.3.2 摆放1)控制柜应放在电源变压器附件的位置,距井口17至30米为宜;接线盒距井口不少于5米,到控制柜不少于12米,离地面高度为0.5米不大于1米;控制柜与变压器应大于2~3米的距离。
2)变压器、控制柜、接线盒、井口之间的电缆应穿防护管,埋在地下0.7米处,它们的接地线和油井套管要牢固接好,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
2 电潜泵机组下井前的检查及准备2.1 机组的检查2.1.1设备清点1)铭牌核对,核实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离心泵等规格大小是否符合油井的设计要求和配套要求。
2)核实动力电缆、引接电缆的规格、长度是否符合机组要求,长度是否比泵挂深度有余。
3)检查控制屏的型号、参数、容量是否与电机要求相配套。
4)记录机组包装箱的编号及电机、保护器、分离器、泵、电缆、变压器、变频器等部件编号和铭牌参数。
5)检查变压器的初级电压和次级电压的额定值是否符合输入电压和电机的额定电压。
6)熟悉掌握各部件的组装图、组装要求尺寸及辅助设备、工具、仪器、仪表等说明书。
2.1.2 电机的检查1)外观检查没有损伤弯曲,打开运输帽,盘轴应轻快无阻滞,不缺零件。
2)绝缘电阻测量。
出厂的新电机冷态电阻(用大于1000V型兆欧表测量)相对地应大于500MΩ,旧电机绝缘电阻应大于300MΩ,测完后须对地放电并装好护盖。
3)三相直流电阻测量。
三相直流电阻的不平衡度应小于2%。
2.1.3 保护器、分离器、潜油泵检查1)外观检查。
无损伤、弯曲、缺件现象。
2)打开运输帽检查。
盘轴应灵活无阻滞,不缺零件。
3)各种部件的轴伸量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4)保护器的整体密封试验,应符合出厂要求。
现场检查是否有漏油现象。
2.1.4 电缆的检查1)外观检查。
铠皮有无明显的压痕、损伤和扭折现象。
2)打开电缆头护帽,测量相间、对地绝缘及三相直流电阻,阻值要求与电机测量数据要求相同,测完绝缘电阻后应对地放电,并安装好护盖。
2.1.5 控制柜的检查1)主回路相间对壳体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控制回路对箱体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
2)检查控制屏的所有电器元件是否有松动、脱落。
3)按控制屏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对控制屏进行空载试验。
2.1.6 变压器的检查1)检查变压器的铭牌、标准是否符合机组的要求。
2)变压器的挡位电压是否与机组相符。
3)变压器的接线是否牢固可靠。
4)检查变压器是否漏油,否则需要进行处理并补充变压器油。
5)变压器的高压跌落开关是否牢靠,保险丝的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2.2 施工设计复合检查2.2.1 油井套管内径的检查1)对于新下电泵机组的油井,首先核实油井套管规范、套管管柱结构,包括井口套管短节的内径大小,是否与下井机组的规格尺寸相符,一般要求套管内径大于机组轴向最大投影尺寸4~6mm为宜。
2)无论新井老井,下电泵前,必须选用长度不下于9m、外径略大于机组最大投影尺寸的通井规通井,起下应顺利无卡阻,通井深度应在电机以下10米左右。
3)若套筒内径变形、损伤、有毛刺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好后再下机组,否则不能下井。
4)对原来的井口装置如井口大法兰、钢圈、大四通、套管阀门等,应重新检查。
2.2.2 下井深度检查机组下井前,应按照施工设计,核实下井深度,配置所需长度电缆及油管数量,并配置油管短节,已保证潜油电泵设备下到预定深度。
2.2.3 下井前对油井施工要求1)对于有一定井口剩余压力的油井,在下电泵前,必须用清洁无固相、比重合适的压井液压井,不允许用泥浆或易结垢的液体压井,泵车上水管线的头部要装滤网,防止杂物进入井内。
2)下电泵油井未下机组前,须探砂面,有积砂时必须冲砂。
冲砂的深度要求在泵设计深度50m以下,或至人工井底,如油井出砂较严重,应采取防砂措施。
如不需要冲砂,也要把油管下到井底,大排量反洗井。
洗井用水量一般应达到2倍以上的井筒容积的水量。
3)备好井口装置、短节、阀门,并对以上设备做全面检查。
2.3 施工前对动力、附属设备检查2.3.1 动力设备、电器仪表、工具的准备和检查1)作业动力要求运行状况良好,刹车装置灵活可靠,洗井压井的特种车辆上贮水容器应配合有余。
2)井架有效提升高度应在14m以上。
井架绷绳松紧适合,并保证井架上的游动提升系统与井口中心对正。
3)专用设备、电器、仪表如吊卡、注油泵接头、拉紧钳、锁紧钳、剪断钳等必须与规格大小相符配套齐全,灵活耐用。
万用表、兆欧表、相序表等也必须符合精度标准。
2.3.2 附属设备的准备与检查1)检查滚筒绞车的支架是否固定牢靠,有无刹车装置,如用电动滚动绞车,电源线拉接是否方便等。
2)电缆导向滑轮应牢固地装在井架上并距地面应7.6米(25ft)左右,并与井口、电缆滚筒成一作业平面,导轮上的减震器和防跳槽装置应完好。
3)检查单流阀、泄油阀的密封性能应可靠、配件齐全,泄油阀芯应无伤痕等。
4)检查下井附件。
如卡子、护罩、电机油、纱布等器件的数量与质量。
3 电潜泵机组安装及注意事项3.1 潜油电机安装3.1.1 井下测试装置安装首先,应将吊卡卡在测试装置的顶部,卸掉尾部丝堵,连接好尾部大小头、油管短节和扶正器,上紧下部注油孔丝堵,下放并坐在井口。
然后,卸掉上端护盖,测量其三相直流电阻为0Ω,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标准。
最后,从上往下注满电机油。
3.1.2 下节电机安装并注油将下节电机上护帽螺丝拧松,但不要取下来,目的是既能放气又能防止污尘进入电机。
然后用电机吊卡,将下节电机吊起,卸掉下端护帽,清洗干净端面,更换O型密封圈,对好测试装置三相插座,慢慢下放电机使其与测试装置连接,对称均匀上紧螺栓,并按要求用扭矩扳手上紧。
吊起电机,卸掉吊卡卸掉电机尾部(或测试装置顶部)注油孔丝堵,连接上注油接头,以8~15r/min的速度缓慢摇动注油泵进行注油,直到电机顶部出油为止,停止3~5min后再注油,反复三次,确保电机腔内无空气。
卸下注油接头,更换铅垫,用丝堵将注油孔堵塞。
缓缓下放电机坐在井口。
3.1.3 上节电机安装并注油将吊卡卡在上节电机顶部,将上端护盖螺丝拧松,但不要取下来,目的是既能放气又能防止污尘进入电机。
吊起上节电机,卸掉下端护盖,清洗干净端面,同时卸掉下节电机上端护盖,清洗干净端面。
测量上、下节电机的三相直流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标准要求各绝缘电阻均大于500МΩ,三相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小于2%。
装上花键套,盘上、下节电机轴应轻松灵活,更换O型密封圈,对正定位销、三相引线插座、花键套,缓慢下放上节电机和下节电机进行连接,对称均匀上紧螺栓,并按要求用扭矩扳手上紧。
吊起电机卸掉下节电机吊卡。
将下节电机顶部注油孔丝堵卸下,连接上注油接头,以8~15r/min的速度缓慢摇动注油泵进行注油,直到电机顶部出油为止,停止3~5min后再注油,反复三次,确保电机腔内空气排净。
卸下注油接头,更换铅垫,上紧注油丝堵,缓缓下放电机坐在井口。
3.2 保护器和分离器安装将吊卡卡在保护器顶部,吊起并卸掉下端护盖,清洗干净端面。
卸掉电机护盖,装上花键套,分别盘电机及保护器轴应轻松灵活,更换O型密封圈,下放保护器和电机连接,对称均匀上紧螺栓,并按要求用扭矩扳手上紧。
吊起机组,卸掉电机吊卡,下放机组坐在井口。
以同样方法完成分离器安装。
3.3 电缆头安装打开电机引线盒和电缆头护盖,分别测量电机的三相直流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及电缆的三相直流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测量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更换电缆头根部及径向O型密封圈,然后连接电缆头。
对于插入式电缆头,直接对好三相引线,将电缆的插头和电机的引线插座相连接,对称均匀上紧螺栓即可。
对于缠绕式电缆头,将电机引线拉出50~80mm,将电缆的插头和电机引线的插座逐相进行连接,并用专用压紧钳压紧,同时逐相绕包绝缘胶带2层,再用绝缘胶带总包2层,绕包时要求1/2搭接,并拉伸至原宽度1/2。
最后用白布带绕包2层系好,将其压入电机引线盒内,对称均匀上紧螺丝即可。
连接工作完成后,在电缆终端测量机组的三相直流电阻和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3.4 保护器注油待保护器注油完成后,装上电缆护罩,打好电缆卡子下放机组座在井口。
并用转向表确定电机转向,并做好A、B、C三相记号。
3.4.1 胶囊式保护器胶囊式保护器(沉淀腔和胶囊式的复合结构)注油工艺如下图所示:打开上节电机头上的注油阀丝堵,安装上注油接头,并把它连接到注油泵上,以8~15r/min的速度摇动注油泵进行注油,打开1#孔丝堵,直到电机油从1#孔排出无气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