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
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
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
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
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
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
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
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
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
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
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
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深圳2701.55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四。
武汉出口总额58.25亿美元,深圳1619.79亿美元,不足深圳的百分之四。
武汉进口总额56.48亿美元,深圳1081.76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五。
武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61.62亿元,深圳16938.19亿元,只有深圳的二分之一多。
武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35.32亿元,深圳11646.34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二。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深圳880.82亿元,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多。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深圳29244.52元,为深圳的五分之三多。
二、深圳的主要优势深圳在很多方面和领域都领先武汉,尤其是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强。
2009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深圳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启动建设,制定并出台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政策。
2009年,深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6.56亿元,占GDP比重3.6%。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落户深圳,使深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3万多家,其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武汉只有433家。
深圳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均居全国第一,是国内创业投资集聚力最强的地区,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公司500余家,约占全国50%。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7家,占两板上市企业数的11%。
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武汉只有2055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
深圳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20520件;专利授权量25894件,其中发明专利8132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
武汉专利申请量14600件,其中发明专利6800件;专利授权量3900件,其中发明专利1100件。
二是城市竞争力强。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香港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列内地城市第一,自2007年来,深圳已经第四次成为内地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2009年,深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13家,鸿富锦、华为、富泰宏等12个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产值超过1000亿元企业2个,产值500亿-1000亿元企业1个,100亿-500亿元企业9个。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721.23亿元,比武汉全部工业增加值还要高,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2%。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830家,上市股票872只,其中,A股818只,B股54只。
总发行股本3907.56亿股,总流通股本2601.08亿股。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92626.66亿元,上市公司流通市值38017.08亿元。
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98733.87亿元,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88446.14亿元,B股总成交金额1028.72亿元。
总成交股数17427.36亿股。
在全国271个名牌产品中,深圳80多个,占全国的26.8%。
在国家公布的9个名牌钟表品牌中,深圳品牌钟表占4个,即“飞亚达”表、“依波”表、“天王”表、“霸王Power”钟,钟表出口量、产值和品牌钟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其中“飞亚达”、“依波”、“天王”分别居全国国产品牌钟表销量前三位。
深圳珠宝业有“中国名牌”产品26个,占全国珠宝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50%,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产品8件。
深圳有20个印刷企业入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
深圳华晶玻璃瓶有限公司的废弃玻璃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利用社会废弃玻璃9万吨。
深圳还拥有世界名牌产品3个,占全国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
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全球前列,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60%多,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手机占全球20%。
3、经济外向度高。
200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702亿美元,其中,出口1619.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实现十七连冠。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深圳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1864.13亿元,比武汉工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占比54.3%。
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8030.83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54.4%。
深圳港港口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7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19364.96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箱,深圳港连续7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
截至2009年底,累计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
世界500强大企业有166家进入深圳,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聚集了众多跨国500强公司及世界知名企业,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百安居、香港华润集团等已在深圳开花结果。
日本永旺中国总部和采购中心落户深圳。
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深圳与世界16个外国省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目前,在深圳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1.3万人以上,累计引进海外专家超过27万人次,留学回国人员近万人。
已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405家,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27.3亿美元。
三、学习深圳的主要内容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
深圳工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积极转变。
这种转变是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产业群、产品群来实现的。
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个重要体现是企业自主设计、研发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主设计研发水平的提高,带动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高增值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深圳工业已形成两个“过半”。
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过半。
武汉不可能像深圳在高新技术各领域都站在最前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但必须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一切从武汉的实际出发,从武汉的产业基础出发,认真落实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
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推进富士康二期、4.5代TFT、美国辉瑞武汉研发中心、藤仓烽火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2、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圳的工业化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起步,深圳工业发展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品牌。
1990年以后,随着深圳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部分企业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深圳工业品牌开始崛起。
1995年,深圳提出名牌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奖励措施。
实施品牌战略,伴随名牌战略的实施,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拥有自有品牌、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由此推动了深圳市电子信息、服装、家具、医药等一批产品协作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企业的崛起,提高了深圳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升工业产业层次。
近些年,武汉每年的科研成果都在3000项以上。
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不断创历史最好水平,但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应用率不高。
武汉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交易总额中,流向本地成果的交易额不到50%。
武汉只要充分发挥好智力密集优势,就一定能像深圳一样,竞争力迅速提高。
3、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商务设施、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开放程度吸引了制造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华南区总部以及金融企业总部落户深圳。
目前,深圳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通讯领域有华为、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软件领域有金蝶、金证、亚都等;生物工程领域有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等;新材料领域有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医疗器械领域有安科、迈瑞、金科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