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在语文教学中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作者:王方婷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2期
【摘要】
教育的起点与回归是人的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任。
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开展生命教育,遵循儿童生命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小学生的生命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教学
生命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人人平等、生命第一的意识,懂得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教师要明白,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做好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成为尊老爱幼,亲师近长。
关爱同伴的人,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充分挖掘现行教材,寻找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儿童时期打好人文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文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并且有效的手段,生命教育又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一环。
小学生年纪尚幼,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还是一张白纸,处于非常敏感、脆弱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学校、教师方面的良好教育与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在将来陷入误区,甚至误入歧途。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教师务必要做好生命教育工作,为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打下思想、精神上的良好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大量地依托教材,将书本上那些蕴含了生命教育意义的课文充分解读,开展生命教学。
例如,《那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就包含珍爱生命之情,教师应当向学生充分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创设生命教育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存在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开展,通过营造出的情感与氛围来感染学生,将热爱生命的信念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融入到学生的骨髓里,学生可以从情境中感悟到生命独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