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新时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7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对美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载体。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
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
组合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创造、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原则
2.1信息化与工具性原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2.2彰显学科性质原则: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时、空限制,凸显了美术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
2.3知能并重原则: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立足于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
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单纯以美术知识体系构建美
术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和任务上已显得力不从心。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使学生的思路更为开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3.1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新课标》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所表现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用废弃品制面具》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各国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曾使用的面具,让学生了解面具的由来和使用环境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了解和制作面具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家所搜集到的面具,并让同学们自己介绍各种面具的使用背景和意义,穿插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动画片和卡通形象,更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表现面具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的艺术文化的情感。
3.2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
间的高效性、效果的预见性、学习的主动性等诸多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整合了信息技术的美术学习必然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
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自身的探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老师示范、学生比葫芦画瓢的单一形式,使学生学习转变为信息化、多元化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美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由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发散思维,使每一个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现-积极尝试-获得成功,从这种学习方式中体验到的真正快乐。
整合了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
3.3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审美,提高欣赏水平是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欣赏是重要的环节。
主要通过书本、挂图、教师作品等,单一、无味,学生感受不深。
整合了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学具有图、文、声、影并茂的特点,形式多样,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全面地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真实地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可塑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想象能力、创造思维,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0]35号
【2】《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邵泽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