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及庐山植物园简介庐山: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
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Sassafras tsumu)、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
庐山植物园自1 934年建立以来,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使庐山植物增添了许多外来成分,总数达到3000余种。
其中,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主要植物便有30科40种之多。
庐山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
植被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Japan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分别与华南、华中、华北三地区毗连。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山拐枣、喜树、香果、长年兰等。
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等征。
庐山植被垂直带谱的基本特征: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
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
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
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落叶阔叶林带:这一带海拔高度,东南坡大致在1000--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Japan柳杉林、Japan扁柏林等。
针叶林带:在海拔1250米(西北坡)或1300米(东南坡)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
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
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
庐山植物中,Nation重点保育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44科57属9 3种(包括引种部分)。
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保护的3 6种,三级保护的52种。
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Society进行过调查;尔后,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
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国我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
它的创建为庐山的植物区系增加许多外来成分,为中国的植物科学研究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也为庐山平添了一道风景。
今天,在庐山植物园300公顷土地上,3400余种植物飞翠溢绿,郁郁葱葱。
嘉木奇树的秀色,带来了他乡异域的风韵;异花珍卉的芬芳,带来了天涯海角的深情。
庐山植物园现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园家近3 00个单位建立了种籽交换等关系。
每年接待近百所高等学校学生实习,接待参观者也达数十万人次。
一、百合科:大多数为草本,具根状茎、鳞茎、球茎。
茎直立或攀援状。
单叶互生,少数对生或轮生,或常基生,有时退化成鳞片状。
花序总状、穗状、圆锥或伞形花序,少数为聚伞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多为虫媒花,常3基数;花被花瓣状,裂片常6,排成2轮;雄蕊常6,花丝分离或联合;花粉粒2核,稀3核,多具单沟,稀为2沟、4孔、螺旋萌发孔,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表面具细至粗网状雕纹。
此外,有的花粉为球形,无萌发孔,具瘤状突起或小刺。
子房上位,少有半下位,通常3室而为中轴胎座,稀1室而为侧膜胎座,每室有少至多数胚珠。
蒴果或浆果。
二、报春花科: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很少呈亚灌木状。
茎直立或匍匐,具互生、对生或轮生叶,或无地上茎而叶全部基生,并常形成密集的莲座丛。
花两性,整齐。
花萼(3~)5(~9)裂,宿存;花冠合瓣,(3~)5(~9)裂;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花丝分离或下部合生,多少贴生于花冠筒上。
子房1室;胚珠多数,生于特立中央胎座上。
果实为蒴果。
冬青科:双子叶植物,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稀对生,单叶;花小,辐射对称,单性,稀两性,单生或成束生于叶腋内;萼3-6裂;花瓣4-5,分离或于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上位,3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颗;果为核果。
伯乐树科:三、唇型科: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
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毛或星状毛。
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
叶通常为单叶,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
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歧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的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二片盾形;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个心皮形成;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
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
车前草科:四、大戟科:乔木,灌木或草木,常含有乳状汁。
具个种不同习性,偶有似仙人掌科植物(如:火殃簕)。
单叶,稀为复叶,互生,有时对生,具叶托。
花序为聚伞状花序、杯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单性,双被、单被或无花被;子房上位,常三室;蒴果,少为浆果或和梨果;种子有胚乳。
五、豆科:木本或草本。
单叶或复叶,有托叶,叶枕发达。
花两性,两侧对称,蝶形花冠,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雄蕊10,常结合成两体或单体。
荚果。
期9—12月。
杜鹃花科:禾本科: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竹类中,其茎为木质,呈乔木或灌木状。
单叶互生成2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叶片狭长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叶脉,中脉显著 不具叶柄,通常不从叶鞘上脱落。
在竹类中,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具关节,易自叶鞘上脱落,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
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
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3或1~6枚,子房1室,含1胚珠;柱头多呈羽毛状。
果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
黄杨科:双子叶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或互生;花单性同株,排成头状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稀单生;萼4-12裂或缺;无花瓣;雄蕊4至多数,分离;子房上位,2-4室,每室有胚珠1-2颗,花柱2-4,离生;蒴果或核果。
虎耳草科: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
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
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
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花被片通常4~5基数,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
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
葫芦科:花—单性;雄蕊5枚,两量结合,1枚分离;下位子房。
果实—瓠果。
景天科:双子叶植物,草本或亚灌木,通常为肉质状。
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单生,多数无柄,全缘,有锯齿、浅裂或羽状裂,无托叶。
果实为蓇葖果,膜质或毛质,常为残存之膜质花瓣所包被,开裂;种子小,碟状,常有肉质胚乳。
锦葵科:花——花的外面多具有苞片;花瓣5枚,离生;单体雄蕊。
果实——有些是蒴果。
夹竹桃科:直立或蔓茎灌木至乔木或草本,具乳汁。
叶:单一,对生,轮生或互生,托叶无。
花:聚伞花序;花萼4~5裂片,花冠4~5裂瓣,有时具副花冠;花叶常为瓜形,经常贴于柱头,果:骨葖果。
菊科:大多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些种类具有白色乳汁。
菊科的主要特征是:花序——头状花序,花序下部有总苞。
雄蕊——花内有5枚雄蕊,聚药雄蕊。
果实——瘦果。
金缕梅科:壳斗科:双子叶植物,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全缘或分裂;托叶早落;花单性同株;雄花常排成葇荑花序或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花被4-8裂;雄蕊4-20,雌花单生或簇生;花被4-8裂;子房下位,3-7室,每室有胚珠1-2颗,花柱3-7;果为一具一种子的坚果,多少包藏于一个有刺或鳞片状的杯状体内或总苞(壳斗)内。
柳叶菜科: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灌木状、陆生或水生。
叶对生或互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或近左右对称,通常单生于叶腋或排成总状或穗状花序;花萼筒与子房合生,裂片4~5;花瓣与花萼裂片互生。
果为蒴果、小坚果、浆果或核果状。
木兰科:葡萄科:[font=ˎ]槭树科:乔木或高大乔木,稀灌木,外观整齐秀丽;鳞芽,稀裸芽;叶对生,无托叶,单叶或复叶,花小绿色,先开花后生叶或嫩叶长大后才开花,秋后落叶前常叶红色。
花单性或两性;萼片5或4,覆瓦状排列,花瓣5或4,稀不发育;雄蕊4~12,通常8;子房上位,2室,每室具2胚珠。
仅1。
蔷薇科: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
本科有100属,3000余种,主产北半球温带,我国有51属,100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
茜草科:瑞香科:灌木,稀乔木或草本,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无托叶,叶柄短。
排列成头状、穗状或总状花序,稀单生,有或无叶状苞片,花萼花冠状,圆筒形,稀漏斗形、壶状或钟形,顶端4~5裂,裂片通常覆瓦状排列;花瓣缺或鳞片状;核果、浆果或坚果,稀为2瓣开裂的蒴果。
三白草科(1)鱼腥草:植株矮小,株高30~50cm。
叶互生,卵形。
地上茎半直立生长,茎叶均有鱼腥气。
种茎先发子蔓,再生孙蔓,主要分布在20~35cm的土层内;一部分地下茎长出地面形成新的地上茎。
须根系,穗状花序。
山茶科山矾科:双子叶植物,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单叶,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为腋生的花束或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很少单生;萼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花冠5-10裂,通常分裂几达基部,一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15枚以上,稀更少,排成数轮,分离或合生成束,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颗;果为一核果松科薯蓣科:山茱萸科:小檗科:天南星科:卫矛科:单叶,花小,淡绿色,聚伞花序,子房常为花盘所绕或多少陷入其中,雄蕊位于花盘之上,边缘或下方.种子常有肉质假种皮.若为灌木,叶对生,若为藤本,叶互生.五加科:双子叶植物,多年生草本、灌木至乔木,有时攀援状,茎有时有刺;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或掌状复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常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稀为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萼小,与子房合生;花瓣5-10,常分离,有时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之或更多,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下位,1-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浆果或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