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学
20世纪前半叶,自然学科诞生了最具影响力的两门学科,量子力学和信息学。
前者成为目前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离不开的理论基础,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里程碑的突破,它解释和预言了大量奇妙的物理现象,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隧道效应和纠缠现象等等。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不仅解释了原子结构、化学键、超导现象、基本粒子的产生和湮灭等重要物理问题,而且也促成了现代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核能利用技术等的出现。
而后者已明显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0世纪末叶,它们交汇在一起,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量子信息学。
鉴于量子信息学研究与应用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促进了这一学科在诞生后的10多年时间内飞速发展。
目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下面简单介绍两个方面。
纠缠理论的研究:在量子信息学中,量子态是信息的载体,量子信息的许多技术是建立在量子态纠缠的基础之上
的。
因此,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理论和实验上均有重要意义。
但遗憾的是,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在只有2×3量子系统纠缠的充要判断|,而对一般量子体系仅有充分性或必要性判据。
对于不同纠缠态,其内部的关联程度也是不同的。
如果量子态之间纠缠,那么就要掌握其纠缠的程度(即纠缠度)。
纠缠度是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纠缠程度的量度,理想的纠缠度应满足3个条件:①对任意量子态,纠缠度大于零;对正交直积态,纠缠度等于零;②在子系统的么正变换下纠缠度不变;③在局域操作和经典通信条件下纠缠度不能增加。
对对多粒子多维纠缠态的纠缠性质研究是目前量子信息学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量子计算机设计和硬件研究:由于量子计算机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研制量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是各个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重点。
目前,关于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问题已经解决,IBM公司在实验室中已经研制出7位量子计算机原型系统。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信息媒介是量子比特,因此对它的储存、处理、提取所使用的方法与设备和经典计算机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利用核磁共振、离子阱等物理技术已实现了量子态的纠缠与储存,但总的来说量子器件实现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由于量子态储存过程中,量子系统不可
避免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纠缠在一起,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会失去量子相干性退化成稳定的混和态,这个过程叫退相干。
解决量子态与环境之间的退相干现象是目前研制量子计算机面临的技术问题之一。
另外,要制造出高性价比的量子计算机,除了对器件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对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展开研究[zll,这方面研究也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量子信息的研究成果进入应用阶段已为期不远了,当然也因此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