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

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

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

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解析】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此说法正确。

光的色散就是把复色光通过折射现象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的过程。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说法正确。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有物体挡住光线的传播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没有光照射到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此说法错误。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符合题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此说法正确。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

◆典例二:(中考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一种电磁波,光能在真空中传播;B.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D.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解析】A.光是一种电磁波,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此说法正确。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B.虚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被人眼观察到;此说法错误。

虚像是人能看到,但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

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此说法错误。

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

D.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此说法错误。

此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不是反射。

【答案】A。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

★考点二:平面镜应用◆典例一:(中考•烟台)“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解析】“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中“鸟在水中飞”,这种现象是天空中的小鸟通过光的反射照射到眼睛看到的现象,这是光的反射现象;“鱼在云中游”是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通过折射照射到眼睛看到的现象。

故,前一句是光的反射,后一句是光的折射。

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典例二:(中考•常州)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解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像与物成等大、等距、反向的虚像。

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故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考点】平面镜成像。

1.(中考·北京)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s1=s2 B.s1<s2 C.h1>h2 D.h1=h2【解析】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8cm,铅笔离镜4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4cm,故s1>s2;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h1=h2。

故选D。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2. (中考·襄阳)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A正确;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3.(中考·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解析】(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解答】A、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答案】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4.(中考·潍坊)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解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且像距与物距是相等。

【解答】在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此时物距为60cm,则像距为60cm,那么镜中的像到小丽本人的距离为60cm+60cm=120cm。

故选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

5.(中考·益阳)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特点可知,尺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像与尺子关于镜面对称,故BD错误。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

6.(中考·柳州)如图所示,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解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

【解答】A、蜡烛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符合题意;B、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

7.(中考·黔东南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解析】(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与实物等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靠近玻璃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8.(中考·江西)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考点】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

【解析】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