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技术-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工艺技术-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A2
A1 A0
A5 A4
A3
图6-5 齿轮与轴部件 装配尺寸链
A4 为标准尺寸,公差确定:T4 = 0.05 A1、A2、A5 公差取经济公差:T1 = 0.1, T2 = T5 = 0.025
由式(6-12 ),有:T0 k T12 T22 T32 T42 T52
取k=1.4,将T1 、T2 、T4 、 T5 及T0 值代入,可求出:T3 = 0.135 ◆ 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46
0.2 0.1
若要求尾座底板装配时必须刮研,且最小刮研量为0.15。则可最后确
定底板厚度为:A2
46
0.35 0.25
此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刮研量为:Zmax = A00max - A0max = 0.39
为了减小刮研量,可以采用“合并加工”的方法,将尾座和底板配合面配
刮后装配成一个整体,再精镗尾座套筒孔。此时,直接获得尾座套筒孔轴
围内。若A1和A2的基本尺寸分别为50和45,按加工经济精度确定A1和
生产率高,节奏性强, 机械化传输 待装零、部件不能脱节
,装备费用较高
大批大量 生产
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线,半 自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 配工作采用人工方法
半自动、全 自动装配
生产率高,质量稳定, 产品变动灵活性差,装 备费用昂贵
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6章 机器装配
Machine Assembling
第6章 机器装配
本章要点
装配方法 装配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自动装配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6章 机器装配
Machine Assembling
6.1 机械装配概述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Assembling
2
6.1.1 机械装配基本概念
机器装配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零 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 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例6-4】车床主轴孔轴线与尾座套筒锥孔轴线等高误差要求为0~0.06,
且只允许尾座套筒锥孔轴线高。为简化计算,略去各相关零件轴线
同轴度误差,得到一个只有A1、A2、A3三个组成环的简化尺寸链, 如图6-8所示。
若已知A1、A2、A3的基 本尺寸分别为202、46和
156。用修配法装配,试
确定A1、A2、A3的偏差。
11
6.2.2 装配尺寸链
【例6-1】 图示齿轮部件,齿轮空套在轴上,要求齿轮与挡
圈的轴向间隙为0.1~0.35。已知各零件有关的基本尺寸为: A1 = 30 , A2 = 5 , A3 = 43, A4 300.05(标准件),A5 = 5 。 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解】
1)建立装配尺寸链(图6-4 )
A3
A1
3)确定修配环公差带的位置
A2
用A00表示修配前封闭环实际尺寸。本例中,修配环修配后
封 尺寸闭链环极变值小算,法故公A00式的,最可小导值出应:与AA000m的in 最 A小0m值in 相m等A。jm按in 直线n Ak max
j 1
k m1
将已知数值代入,可求出:A2min
=
46.1,
于是可得到:A2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少、装配 精度要求较高又不便采用其它调整装 置的场合
修配法
预留修配量的零件,在装配过 程中通过手工修配或机械加工, 达到装配精度
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 的场合
装配过程中调整零件之间的相
调节法 互位置,或选用尺寸分级的调 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
动调整法多用于对装配间隙要求较高 并可以设置调整机构的场合;静调整 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多、 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相互位置精度
机器装配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3
6.1.1 机械装配基本概念
机器装配精度分析
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
➢ 零件的加工精度(与 多个零件精度有关,图 6-1) ➢ 装配方法与装配技术
➢ 零件间的接触质量
➢ 力、热、内应力引起 的零件变形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
➢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尺寸列 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 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上 ➢又称一件一环原则
10
6.2.2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完全互换法 ➢采用极值算法计算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公差的分配
2
2800..0000255 2800..000175
3
2800..0000575 2800..001125
4
2800..000175 2800..0011255
16
6.2.2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修配法
采用修配法时,装配尺寸链中各尺寸均按经济公差制造,但留出一个 尺寸做修配环。通常选容易修配加工,且对其它尺寸链没有影响的尺 寸作修配环。
,,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按等公 差法计算,各组成环公差为:
T1 = T2 = T3 = T4 = T5 = (0.35-0.1) / 5 = 0.05
考虑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 调整(A4公差不变),得到:
T4 = 0.05, T1 = 0.06 , T3 = 0.1 , T2 = T5 = 0.02
零零零零零 件件件件件 基准零件
零 件
机器
部部 件件
组套 件件
图6-2 机器装配系统示意图
5
6.1.2 机械装配工艺过程
套件与组件示例
a)套件
图6-3 套件和组件示例
b)组件
6
6.1.3 装配组织形式
表6-1 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比较
生产规模
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自动化程度
特点
单件生产
手工(使用简单工具)装配 ,无专用和固定工作台位
①配合件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略多、装配精度
大数互 小于/等于规定的装配公差;② 有一定要求,零件加工公差较完全互
换法 装配操作简单,便于流水作业; 换法可适当放宽;完全互换法适用产
③会出现极少数超差件
品的其它一些部件装配
分组选 配法
①零件按尺寸分组,将对应尺 寸组零件装配在一起;②零件 误差较完全互换法可以大数倍
线至底板底面的距离A23,由此而构成的新的装配尺寸链,组成环数减少为 两个,这是装配尺寸链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的一个应用。
18
6.2.2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调节法
调节法与修配法相似,尺寸链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由此引起的 封闭环超差,通过调节某一零件的位置或对某一组成环(调节环)的 更换来补偿。 常用的调节法有三种:可动调节法,固定调节法和误差抵消调节法
取A5为协调环。A4为标准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A4
30 0.05
除协调环外各组成环公差入体标注: A3
4300.135 ,
A2
50 0.02
,
A1
3000.1
计算协调环的偏差:由式(6-15),得到:A5M = 4.93
于是有:A5
4.93
0.0125
50.0575 0.0825
14
6.2.2 装配尺寸链
手工
生产率低,装配质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 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成批生产
装配工作台位固定,备有装 配夹具、模具和各种工具, 可分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也 可组成装配对象固定而装配 工人流动的流水线
手工为主,
有一定生产率,能满足 装配质量要求,需用设
部分使用工 备不多; 工作台位之间
具和夹具 一般不用机械化输送
6.2 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 Assembling Methods and
Assembling Dimensional Chain
8
6.2.1 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表6-2 常用装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装配方法
工艺特点
适用范围
完全互 换法
①配合件公差之和小于/等于规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少、零件可用 定装配公差;②装配操作简单; 加工经济精度制造者,或零件数较多 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维修工作 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者
9
6.2.2 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度要求 ➢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 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联系线索,分 别查明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 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所有零件上连 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便是装配尺 寸链的组成环
3)确定各尺寸:若活塞销直径
A1(活塞销直径)
尺寸定为:A1 2800.01,将其分为
A0 A2(销孔直径)
4组,解图6-46所示尺寸链,可
求得活塞销孔与之对应的分组尺 寸如下:
图6-7 活塞销与活塞销 孔装配尺寸链
组号 活塞销直径 活塞销孔直径
1
2800.0025 2800..0000575
➢可动调节法
a)
b)
c)
图6-9 可动调节法示例
1 — 调节套筒 2 — 调节螺钉 3 — 楔条 4 — 调节螺钉 5 — 丝杠螺母 6 —丝杠
19
6.2.2 装配尺寸链
➢固定调节法
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调节件来达到装配精度。采用固定调节法的关键
是确定调节件的分级和各级调节件的尺寸大小。
【例6-12】图6-10a所示部件中,齿轮轴向间隙要求控制在0.05~0.15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