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季风环流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含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气温年较差小,西部气温年较差大B.东部河流结冰期长,西部河流结冰期短C.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城市化水平高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种植业发达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读亚洲季风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A.1月左右B.4月左右C.7月左右D.11月左右4.此时我国东部地区()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D.高温多雨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示季节,福建省的气候特点是()A.寒冷干燥B.低温少雨C.高温多雨D.温和干燥6.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受地形的影响D.沿海海水流动的影响甲、乙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有关甲乙两图所示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8.当图乙中所示风向盛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北部正值雨季,而西南部降水较少B.日本西岸较东岸降水少C.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收获季节D.美国南部飓风盛行读“亚洲东部大气环流形势图”完成下列小题。
9.B处气压的名称是A.亚洲高压B.亚洲低压C.蒙古高压D.阿留申低压10.图示所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关于F处风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主要成因B.风向为东南风C.在F风的影响下会出现寒冷干燥的特征D.来自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13.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15.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地转偏向力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陆轮廓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图示甲、乙盛行风中()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C.甲为西北季风,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17.在甲风盛行的季节()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19.此时,南亚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0.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印度半岛1月等温线(单位:ºC)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甲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海陆位置D.洋流22.图中25ºC等温线邻近海岸线且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原因是()①沿海地带海拔低②沿岸海域有暖流流经③位于沿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④纬度偏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3.此时,影响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向南季风D.东南季风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4.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25.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读下面“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完成下列小题。
26.此时南亚、东南亚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27.图中所示季节中A.天津:白昼长黑夜短B.重庆:室内空调主要用于制热C.北京:香山绿树成荫D.上海:羽绒服专卖店正值淡季东亚季风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不同地质时期,由于夏季风强弱程度不同,锋面雨带界线的位置存在相应变化。
下图为地质时期末次冰盛期(距今2.65~1.9万年)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锋面雨带北界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28.形成东亚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D.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9.末次冰盛期以来,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表现为A.夏季风呈减弱趋势B.冬季风呈增强趋势C.气候呈变湿趋势D.气候呈变冷趋势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30.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A.A是高压,B是低压B.A低压,B是高压C.A、B都是高压D.A、B都是低压31.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32.下图为1951—2010年华北地区某城市年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判断形成该地降水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B.夏季风的强弱C.亚洲高压势力的强弱D.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33.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A.A是高压,B是低压B.A是低压,B是高压C.A、B都是高压D.A、B都是低压34.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5.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在A.1月份前后B.4月份前后C.7月份前后D.11月份前后36.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表形态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7.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38.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受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读亚洲季风图,完成下列小题。
39.甲图为几月份的季风示意图A.一月B.七月C.三月D.九月40.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地表形态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II卷(非选择题)41.左图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
右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分)(1)简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说明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原因。
(4分)(2)据图分析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6分)(3)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的年份,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异常?(2分)试卷答案1.C2.B“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分别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欧洲西部的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较差大,欧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年较差小;我国东部沿海和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河流都没有结冰期;我国东部人口稠密,欧洲西部人口也密集,欧洲西部乳蓄业发达,欧洲西部以技术导向型产业发达,我国城市化进程快,而西部城市化水平高,A、B、D错误,故本题选C。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经过印度洋,而印度洋夏季属于季风环流,洋流流向呈顺时针方向,而从印度洋北部经过,恰好逆风逆水,红海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以荒漠为主,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而梅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正确。
3.C4.D读图,图中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东亚盛行东南风,根据风向确定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左右,C对。
1月左右盛行风是偏北风,A错。
4月、11月左右没有西南风影响,B、D错。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正值夏季,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D对。
寒冷干燥是北方冬季的气候特征,A错。
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B、C错。
5.B6.A图示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是北半球的冬季。
福建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福建省的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B正确。
其余选项可排除。
M地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亚洲东部是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7.C8.A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从而形成西北风,故A项错误;甲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成,乙位于东亚,西北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B项错误;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为冬季,季节相同,故C项正确;甲图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乙图的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气候干冷,故D项错误。
当乙图盛行西北风,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的北部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日本西岸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岸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B项错误;此时为冬季,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的生长季节,故C项错误;飓风出现多在夏秋季节,故D项错误。
9.B10.B11.D图中的亚欧大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陆地上的气压是亚洲低压,故B正确。
ACD的气压出现在北半球的冬季,可排除。
根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识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
其余选项可排除。
F处的风向是西南风,其成因主要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在其影响下,形成高温多雨的特征,故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2.D13.A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由南半球的向左变成北半球的向右),东南信风偏转而成;故D正确。
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
A、B、C错误。
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