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病例讨论题二

内科学病例讨论题二

1,患者,男,62岁。

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20年,冬季易发作。

近2~3年来症状加重,发作时出现心悸、下肢浮肿和不能平卧。

I0天前受凉后咳嗽,气喘症状加重,咳黄痰,心悸,夜间不能平卧。

吸烟史30年,每日I0支,否认饮酒史。

体检:T38.1℃,PI20次/分,BP14/8kPa。

慢性病容,营养中等,神志清晰,端坐呼吸,口唇发紺。

颈静脉怒张。

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可闻散在较多干湿啰音。

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I20次/分,律齐,心音低远,三尖瓣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

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2cm,剑突下5Cm,质软、光滑,肝颈回流征阳性。

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无杵状指 (趾)。

血常规:血红蛋白156g/L,红细胞4·8×I012/L,白细胞14.0×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I4。

血清K+4·2mmol/L,Na+136mmol/L,Cl-I00mmol/L。

胸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增多呈网状,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I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凸起。

ECG: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电铀右偏十I20°。

动脉血气pH7.35,PaCO,7.20kpa (54mmHg),PaO25·60kPa(42mmHg)(吸空气)。

2,患者,男,26岁。

发热、咳嗽3天。

3天前淋雨受凉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痰,伴有右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遂收治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史等无特殊。

体检:神志清楚,稍气促,T39.5℃,P110次/分,R26次/分,BPI4/8kPa(I05/60mmHe)。

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语颤增强,右下肺闻及湿啰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浊音界末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无杵状指 (趾)。

血常规:血红蛋白136g/L,红细胞4.5×I012/L,白细胞I8.0×I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

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痰直接涂片见革兰阳性成对球菌。

动脉血气分析:pH7.36,PaCO25.33kPa(40mmHg),PaO2,7.07kPa(53mmHg)(吸空气)。

3,患者,男性,50岁,驾驶员。

因活动后胸闷半年,加重I周而入院。

患者于半年出现上4楼有胸闷发作,持续约5分钟,休息后能缓解。

近I周来上述症状加重,稍活动即感胸闷,发作频繁,每天3~4次,每次发作持续8~10分钟,休息及含硝酸甘油能缓解。

同时半夜也有胸闷发作,伴气促,坐起后较为好转。

既往有高血压史I0年,高血脂史5年,吸烟史20年,每日I包。

体格检查:T37℃,PI00次/分,R20次/分,BP22/15kPa(165/1I2.5mmHg)。

一般情况良好。

颈静脉无怒张。

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I00次/分,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心尖部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SMⅡ级);吹风样,向左腋下传导,A2﹥P2。

腹平软,无压痛,未们及肿块。

肝脾未们及。

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一),尿常规(一),血胆固醇6·8mmol/L,甘油三酯3.2mmol/L,HDL-C1.09mmol/L,LDL-C5.I0mmOl/L,ApO-A0·93g/L,ApO-BI.38g/L,血糖6.1m0l/L。

ECG示窦性心律,v1~V5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I5mV,T波浅倒。

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增多,肺门阴影增大,心影向左下扩大。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轻度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4,患者,男性,42岁,反复发作性上腹隐痛I年,加重I月余。

患者于I年前出现反酸,嗳气,进食酸甜食物尤甚,常于餐后半小时开始中上腹隐痛,灼烧样,持续9~3小时逐渐缓懈,曾按"胃炎"治疗不见好转。

I个月前症状加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4kg。

无夜间痛及饥饿痛。

大小便正常。

有吸烟史I0余年,每日I包。

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特殊。

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以剑突下偏左处较明显。

肝脾不肿大。

腹水征(一)。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象正常。

粪隐血试验(+)。

血清胃泌素正常。

心电图(ECG)、B超(BUS)无异常.。

GI:胃小弯IC m×2Cm龛影,周围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

内镜:胃窦小弯侧I·5C m×9Cm溃疡,边缘规则,充血水肿明显,中央凹陷覆白苔。

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无异常。

活检符合慢性溃疡改变,未见肿瘤细胞。

5,患者,男性,45岁。

上腹部不适、乏力、纳差4年,腹泻2天,嗜睡I天。

患者于4年前因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去医院检查,发现ALT﹥400U,诊断为"急性肝炎",给予益肝灵、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治疗及休息I月余,逐渐恢复正常。

但多年来自觉乏力,食欲不振,右季肋部疼痛,曾多次查肝功能,除ATT及AST轻度增高外,白蛋白逐渐减少,球蛋白逐渐增多,白/球比例倒置。

近年常有鼻出血、齿龈出血,轻微碰撞皮肤出现淤斑。

近2日水样腹泻,昨起嗜睡,给予黄连素治疗,腹泻次数减少,但嗜睡反而加重。

有饮酒史10年,患"肝炎"后戒酒。

其母亲死于肝癌。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慢性肝病容,神志恍惚,计算能力差。

巩膜轻度黄染,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颈部可见三个蜘蛛痣,肝掌(十),双手扑翼样震颤(十),心肺无特殊。

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肝脏未触及,侧卧位脾肋下3Cm,移动浊音(十)。

下肢轻度浮肿。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周围血红细胞3·2×I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80×I09/L,白细胞3·8×I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4,单核细胞0·04。

尿胆原 (十),尿胆红素 (十)。

粪常规:黄色稀便,白细胞、脓球少许。

血生化:Na+130mmol/L,K+3.6mmOl/T@,CI-98mmOl/L,CO2CP25mm0l/L。

血氨75μ.mO1/L(正常<35μmol/L),血糖5·4mm0I/L。

肝功能:总胆红素38μmOl/L,结合胆红素26μmο1/L,白蛋白30g/L,球蛋白32g/L.ALT72U/L,凝血酶原时间(PT)I5秒(对照I2秒)、AFP30ng/ml。

HBsAg(十)、HBsAb(一)、HBcAb(十)、HBeAg(一)、HBeAb(十)。

抗HCV(一)。

腹水常规:淡黄色漏出液。

B超:慢性肝病图像,脾肿大,门脉内径I4mm,腹水。

GI:食管粘膜呈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呈菊花样缺损。

内镜示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慢性糜烂型胃炎。

6,患者,女性,46岁,农民,上海籍。

因乏力、纳差I月余,昏迷、抽搐I天入院。

病史由患者丈夫陈述。

患者约在I0年前曾有一过性眼险浮肿,未经注意,亦末诊治。

I个月来曾诉疲乏、胸闷、胃纳明显下降,未见呕吐。

入院前I天起床活动后不久,突然昏倒在地,有"抽搐",即送来我院急诊。

急诊检查发现慢性病容、贫血外貌、皮肤萎黄,毛发焦枯,测血压26/I5kPa(I95/II2·5mmHg),颈部略有抵抗,左下肺有少量干啰音,余大致在正常范围内。

查血肌酐2I39μmOI/L,BUN95·6mmOI/L,拟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尿毒症性脑病入院。

家属否认有肾毒物接触史和高血压等病,否认有阳性家族史。

入院体检.T36·0℃(肛表),P84次/分,R24次/分,较深大,BP26·5/15kPa(I98·8/112.5mmHg)。

神志不清,发育中等,营养差,贫血外貌,面色萎黄,毛发焦枯,皮下无水肿,浅表淋巴未及。

颈部稍有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双侧对称,呼吸运动稍深大,左下肺少量干性啰音,未闻及胸胸摩擦音,两肺叩音清音。

心界略向左下增大,心律齐、A2亢进,各瓣膜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2一3级,以肺动脉瓣区最显著,心尖部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肋下可触及,质地软,光滑无结节,脾末们及,腹水征(一),脊柱四肢无明显异常,肾区叩痛(一),脑神经未见异常,双侧巴彬斯基征可疑阳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红蛋白39g/L,白细胞II·6×I09/L,分类在正常限内,尿检蛋白十+十,红细胞3一5/Hp,白细胞0~2/Hp,管型0一2/LP。

粪检除隐血试验阳性外余均阴性。

肝功能除血清的蛋白稍低外余均正常,肾功能同急诊时所测。

血糖正常,血钾4.8mmO1/L,血钙2·0mm0I/L,血磷2·4mmOI/L。

CO2CPI2mmOl/L。

B超示左肾7·6mm×4·0m m×4.2mm,右肾7·4m m×4·2m m×3·8mm。

血甲状旁腺素290pg/ml(正常13一54pg/ml)。

X线胸片示心影稍向左下扩大,左下肺少许炎症。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扩大,心包有少量积液。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稍延长,提示低钙血症。

头颅CT未见异常。

眼底检查,视乳头清晰,有I°动脉硬化,少量火焰状和絮状渗出及出血。

因病情危重未做脑电图与肌电图测定。

脑脊液检查正常。

抗核抗体、抗ds-DNA和其他风湿病血清学测定结果正常,末查到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阳性结果。

入院后即予以降压治疗,经颈内静脉插管下透析,I周后逐渐转为清醒。

并经促红细胞生成素、骨化三醇I,25(OH)2D3等处理后,贫血改善,血钙、磷水平接近正常。

经医学指导后,出院门诊维持性血透治疗,约2个月后病人可自行活动和做轻便家务。

7,患者,女性,30岁,农民,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I 年余入院。

患者I年前开始每于劳动或登楼时感到头昏、乏力、心慌、气急,且有加重趋势,同时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

无发热、鼻出血、牙跟出血及皮肤瘀点等。

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及补血药治疗,治疗I个月症状无好转,自行停药。

发病后胃纳稍减,平时无挑食习惯。

既往体健,近3~4年来常感上腹部隐痛不适,疼痛与进食无关,与季节及气候变化无关,无反酸、暖气症状。

出生于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有农药及疫水接触史。

25岁结婚,婚后生一子,产后置宫内节育环,月经尚规则,月经量较前有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