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倾城之恋》中体现的婚姻观
韩淑鋆
摘要:本文以《倾城之恋》的文本为基础,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所体现的婚姻观进行分析,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婚姻对于女性的禁锢。
对于研究女性解放以及婚姻自由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婚姻观
张爱玲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所推崇,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渗透了她的传奇人生,还因为她的作品总是在短小的篇幅中阐释了她的人生观念,比如《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表现和思考。
要讨论《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首先需要站定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我的观点是范柳原爱着白流苏,白流苏却未必爱范柳原。
在白流苏遇见范柳原之前,她的处境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白流苏与前夫早已离婚多年,在她前夫死后,她的哥哥却竭力劝服她去给前夫守寡——“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
现在人死了,难道你还记在心里?……他的侄子多着呢,随你挑一个,过继过来……他家是个大族,就是拨你看守祠堂,也饿不死你们母子。
”
从这几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白流苏的哥哥对于婚姻的看法。
在白流苏的哥哥看来,当初白流苏前夫死了没有关系,他们早已离婚没有关系,他曾对白流苏不好没有关系,没有孩子也没有关系,那么白流苏回去的意义是什么呢?为了“饿不死”,为了一张“免费的饭票”而已。
在白流苏的哥哥看来,婚姻不需要感情,不需要后代,甚至不需要双方都在,只需要能提供稳固的物质供给就行了。
白流苏两个哥哥花完了白流苏的钱之后,开始阴阳怪气地想将白流苏撵走,连白流苏的母亲也说“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在白流苏的母亲看来,婚姻中的束缚是自然的牺牲,只需要“熬个十几年”,“就有出头之日”了。
徐太太给白流苏的七妹宝络和范柳原做媒这一段则集中体现了白流苏两个嫂子对于婚姻的看法。
徐太太告诉他们,“范柳原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无数的太太们急扯白脸的把女儿送上门来,硬要挜给他,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
这一捧却把他捧坏了。
从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
”于是白四奶奶就说:“这样的人,想必是喜欢存心挑剔,我们七妹是庶出的,只怕人家看不上眼。
”在三爷说明范柳原也是庶出之后,白四奶奶又接着说,“可是人家多厉害呀,就凭我们七丫头那傻劲,还指望拿得住他?倒是我那个大女孩机灵些,别瞧她,人小心不小,真识大体。
”这才将她的真实目的说出来——她想钓到范柳原这个金龟婿。
在三奶奶提出范柳原和她女儿之间的年龄差几乎快二十岁时,她说出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三嫂,你别那么糊涂!你护着七丫头,她是白家什么人?隔了一层娘肚皮,就差远了。
嫁了过去,谁也别想在她身上得点什么好处!我这都是为了大家好。
”从这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宗法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庶出”依然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卑贱的,在四奶奶看来,嫁女儿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家族投资,只需要考虑家族的利益。
在她们的观念中,婚姻中根本没有把感情作为考虑,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自由。
然而可怕的是,连女性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婚姻观念对女性的伤害,并且在持续地给自己的后代
造成这种伤害。
白流苏的婚姻观念与她的哥哥母亲四嫂等相比有了一些进步。
白流苏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勇敢。
面对伤害,她选择了和前夫离婚,在那个讲究“从一而终”的年代是很勇敢的,然而白流苏对于婚姻也抱着一种依赖的态度。
在她在这个家待不下去的时候,她考虑的不是勇敢地出去自食其力,而是期待找到一个好人嫁了。
当然,这也是她“淑女”的身份对她的禁锢以及生活的环境的影响——“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哪儿肯放我们出去交际”。
在家里人冷嘲热讽地进攻下,白流苏也终于“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所做的也不是和给妹妹介绍的对象跳舞,虽然一开始并不是有意为之。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在白流苏的内心早已将女性看得比男性低了。
所以,在后来她与范柳原的交往中,她看似占尽优势,但是实际上她患得患失,早已将范柳原的婚姻看做一场赌博,一场背水一战的战争。
她所追寻的不是一段心心相印的感情,也不是一段平等自由的婚姻关系,而是“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而是为了“出尽她胸中这一口恶气。
”
白流苏的精神境界远远比不上范柳原。
范柳原看似玩世不恭,“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但是范柳原却是书中唯一一个在追求精神之爱的人。
在徐太太寥寥几句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范柳原的身世其实很惨,他是私生子,一直流落在国外,父亲死后费了很多心思才取得继承权,回来以后却被周围的亲人仇视。
范柳原以为在家庭生活中处境艰难的白流苏是理解他的,他的所有的努力不仅仅是想娶到白流苏,他更希望白流苏可以懂得他,爱上他。
然而两个人之间的鸿沟是如此之宽——范柳原夸白流苏身上有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很像唱京戏”,白流苏却认为范柳原在讽刺她唱戏装假。
白流苏赞成范柳原的精神恋爱,原因却是“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
”范柳原激白流苏吃醋,希望白流苏可以爱上他,但是白流苏却认为她中了范柳原的计,认为“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
”范柳原费劲心机把白流苏弄到香港,希望远离家庭的白流苏能少一些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能够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接纳他。
范柳原想娶白流苏,但是想娶的是一个懂他爱他的白流苏。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
”这也是范柳原“浪子”“绅士”态度转变的原因,他可以和随便的女人调情,却只想要一段有感情的婚姻。
但是白流苏一直不懂,即使在他给她租了房子之后,白流苏想的依然是“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
”
大多数的人认为,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然而我对此持悲观的态度。
突然的战乱让白流苏意识到了范柳原对于她的重要,“在那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然而这种依赖是范柳原一直寻找的感情吗?一个城的陷落才成全了他们“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的谅解也只够他们“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更何况这种所谓的完美结局,也是因为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妥协——“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前一个“恋爱”指的是范柳原的“精神恋爱”,后一个“恋爱”指的是白流苏的“物质恋爱”了。
范柳原终于还是放弃了他对婚姻的追求。
故事的结尾白流苏获得了绝对的胜利——她获得了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出了一口恶气,还成为了一个“好榜样”。
然而这个圆满的结局却透着惆怅——“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白
流苏获得了一个她所希望的物质的稳定的婚姻,却永远失去了一个获得自由平等互相理解互相爱慕的婚姻的关系。
故事的结尾还提到了一个四奶奶的离婚。
起初那个嘴里念叨着“离婚岂是容易的事?……我还有三分廉耻呢”的四奶奶终于在白流苏的成功案例的鼓励下和不成材的四爷离了婚。
也许这才是这个灰暗的故事里的真正的亮色。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