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不再如旧时代女性
一般依附于男人,做男人附属品。张爱玲的作品大都反映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她对
于女性生存处境的描述,即便在今日,对于我们而言,仍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值得共同探
讨和研究。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
性的描写来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从而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与埋葬,从中更加明白新时
代的女性应该走出历史的沼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
张爱玲无疑是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她笔下的女性是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
又普通的女性,正如她在《传奇》扉页中写的——“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
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着重刻画那些
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女性。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她作品中特定时代、
特定阶层女性的共同悲剧。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这些女人无论身处
什么位置,她们都逃脱不了压抑、扭曲、驯服甚至变态的命运。结合作品,我们分析一下张
爱玲作品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女性人物。
张爱铃的小说中《倾城之恋》是《传奇》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唯一一个以大团员收场的
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与前面提到的两位女性人物不同,曹七巧和葛薇龙
是被迫害,最终走向人生深渊的代表人物。但白流苏却是精明的,善于抓住机会,并勇于寻
找挣脱家庭出路的一个女性。如果说前面两位女性人物都是以悲剧收尾,那么这一位无疑是
张爱玲作品中唯一逃脱家庭传统束缚之后,修成正果的女性人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
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祖上曾盛极一时、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
小姐白流苏嫁给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
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
的同时,还要应对丈夫的风流新闻,心力交瘁。经历夫妻冷战、一元纳妾、腹的孩也意外流
产、协议回娘家、家人算计、自杀、离婚等等,流苏深感寒心。原本也是一个普通的闺阁小
姐,然而却有着异于常人之处。在那个年代,她敢于离婚,这勇气,也不是一般大家闺秀能
及的。原本回到娘家可相安无事,但由于家道的破落,离了婚的她就成了兄嫂奚落的焦点。
迫于无奈的她为保护已有的淑女身份和舒适的物质生活,只好以自己最后的青春作资本,寻
求第二次婚姻,并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处心积虑地经营,这本身就是女性生存的一种悲哀,
其追求的过程和结果只能是“说不尽的荒凉”。江宝钗在《论张爱玲小说的通俗性》一文中
指出:“中国妇女的悲剧:恋爱是生命中唯一的冒险,充满想象的成素,而婚姻是唯一的事
业。”
白流苏是一个较为坚强的女子,她会反抗,能够大胆地顶着众人的唾弃与前夫离婚,可
见是很有勇气的,然而她也是妥协的,因为最终她不过是一个在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
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她不得不学会算计。可是,再精明的人
也有无奈的时候,她那西式的外壳下包裹着充满了典型的封建式的对金钱的依附,这与男主
人公范柳原要的普通的对“花瓶”的欣赏和把玩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矛盾,两人不得不进行
一场关于爱情的较量。如果不是香港的沦陷,或许,这样的“爱情之战”还得继续下去,然
而,当流苏处于似乎不可挽回不可更改的生命悖论中时,当她陷于无垠的“爱情迷宫”时,
一座城池的沦陷成全了她。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带着几分诙谐、几缕辛酸。
同张爱玲笔下的其她女性相比,流苏应该算一个勇敢的女性,她敢于离婚,也敢于走出去,
寻求新的生活,然而女性在几千年高压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形成的对于男性根深蒂固的依赖性
与寄生性却又深深束缚着流苏的灵魂,那种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世相已经渗透为一种
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积淀于她的心灵深处,所以她出走的身影只能被定格
为一个“潇洒苍凉的手势”,出走的结果也无非是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从一个家庭进
入另一个家庭。用美好的肉体取悦于人,是女性在退出社会的主导地位沦为男性附庸后所采
取的最古老的求生手段,也是最古老、最普遍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全可以归在
这一项下”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女人,也只能是这样的女人。她虽曾深罹婚姻之苦,并试图摆脱
这条将一生的悲欢都依附于男人的浮萍之路。但生存空间的狭小和生存出路的有限又使她不
得不重投婚姻的罗网。虽然在新一轮的“求嫁”途中流苏的态度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
并将之视作一次“愉快的冒险”,但这和她第一次旧式婚姻并无任何实质的不同。流苏仍将
男人作为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标准,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她是否爱他,而是他是否爱她,她所
关心的也只是对方与她自己有关的那一部分——范柳原到底想不想娶她。至于柳原到底是怎
样一个人,他的真心是什么,她统统不懂也不想去了解。这样的流苏已经毫无人的主体性可言,
除了她那堪可倾城的美丽容貌和在封建大家庭中养成的小智小慧,流苏剩下的就只有一个狭
隘卑俗的灵魂,她的精神世界里充满的是人性失落后的荒凉。
白流苏作为一个已离异七八年的女人开始寻求她的第二次婚姻,这次寻找显然带有多重
目的——以自己的漂亮和名誉作赌注,把经济能力作为择爱的标准,确保富足的物质生活,
组建可靠的小家庭。她是一个用前途作赌注,用婚姻为下半辈子铺路,从旧派走向新派的中
国女人。这类女性执著于生活,生命欲望强烈,小心谨慎、费尽心机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
西。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白流苏逃出了狼窝,又落入了
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
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用一个城市的倾覆去成全一段爱情太过奢侈,只能是偶
然,却千载难逢。
张爱玲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人物,这些女性擅长在自己的生命里制造各种戏剧化的场
面,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一点点摆脱不公平、不平等命运的希望。张爱玲用其细腻的笔触、
对女性内心深处敏锐的洞察力,细致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个性格残缺却真实、形象鲜明的人物,
展现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形形色色的女性,虽然难免片面化,却有其独到之处,为当时
的女性意识的开掘开辟了一条道路,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我们在阅读其作品的同时,能从
中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
所吞噬与埋藏,从中更加明白新时代的女性应该独立自强,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