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二章
(四)要素费用是为厂部、产品销售、在建工程等所发生的, 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在 建工程”等账户的借方.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共同性要素费用分配的方法
要素费用的发生如果是为某一个对象所发生的,就可以根据上 述原则记入各有关账户之中;如果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 所共同发生的,则需要在这些对象之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 配。其分配的通用公式是:
间接费用分配率=被分配的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各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间接费用分配率
(一)成果类分配标准
(二)消耗类分配标准
(三)定额类分配标准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1.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 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预先所规定的原材料消耗的数量限额; 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的总的数量限额。
成本会计
第二章 方法
一、要素费用核算的原则
(一)要素费用是在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时所发生,且又设 置了相应的成本项目的,发生时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 户的借方。
(二)要素费用是在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应记入“辅助生产 成本账户的借方”。
(三)要素费用是为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又没有设置对应的成 本项目的,发生时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
217000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领用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例】某企业201×年5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 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00元,本月发出原 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60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 超支2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5000元,材 料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等计算如下: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36000 2.各月分次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3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3000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同累计摊销) 3.报废时,残料冲减有关的成本费用 借:原材料980 贷:制造费用980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36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36000
成本会计
第四步,按标准产品总量(或总系数)分配类内各种产 品的成本。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例】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201×年6月共同耗用A材 料70584元。三种产品实际投产数量分别为320件、350件和380 件,单位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360千克、300千克和240千 克。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4.计算各型号产品的成本 某型号应分金额=某型号系数×分配率
甲产品应分A 材料费用:384×68=26112(元) 乙产品应分A 材料费用:350×68=23800(元) 丙产品应分A 材料费用:304×68=20672(元) 合计70584(元) 5.编制A 材料费用分配表
材料成本差异率= (2000-5000)/(100000+200000)×100%= -1%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60000×(-1%)=-1600(元)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60000-1600=158400(元)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000+200000-160000)=140000(元) 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40000×(-1%)=-1400(元)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40000-1400=138600(元)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四、原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一)领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原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通过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
会计分录为: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60000 80000 6000 3000 8000 60000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原材料费用的核算方法
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包括正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的数量、 金额和共同性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一)消耗材料数量的计算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叫账面盘存制或连续记录法,它是指每次收入、发出 材料时,都根据有关收发材料的原始凭证将材料收入和发出的数量逐笔 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消耗的数量就是根据材料发出的原始记录确定的, 在材料明细账中能随时计算材料消耗数量和结存数量。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叫定期盘存制或盘存计耗法,它是指在材料明细账中, 平时只记录材料的增加数,而发出材料时不作记录,期末根据实地盘点的 结存数量,倒挤出本期发出(消耗)材料的数量。 本期消耗材料数量=期初结存材料数量+本期收入材料数量-
定额消耗量=消耗定额×生产产量 2.费用定额和定额费用 费用定额是指单位产品预先所规定的消耗原材料的价值量限额; 定额费用是指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的总的价值量限额。
费用定额=消耗定额×材料单价 定额费用=费用定额×生产产量
=消耗定额×材料单价×生产产量 3.工时定额和定额工时 工时定额是指单位产品预先所规定的生产的时间限额;定额工 时是指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总的时间限额。
1.计算总定额 甲产品的定额耗用量=400×5=2000(千克) 乙产品的定额耗用量=800×3=2400(千克) 丙产品的定额耗用量=500×2=1000(千克)
2.编制材料定额耗用量计算表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3.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实际耗用量分配率=5940÷(2000+2400+1000)=1.1
A 材料费用分配率=520000÷(24000+26000)=10.4 甲产品应分A 材料费用=24000×10.4=249600(元) 乙产品应分A 材料费用=26000×10.4=270400(元)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定额耗用量分配法
【例】 东方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201×年6月份 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5940千克,每千克单价10元,计材料费用59400元, 本期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800件,丙产品500件,单位产品消耗定额为 甲产品5千克,乙产品3千克,丙产品2千克,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分 配材料费用。
定额工时=工时定额×生产产量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分类
• 原料及主要材料 • 辅助材料 • 外购半成品 • 修理用备件 • 燃料 • 周转材料
材料费用包括企业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 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 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 用备件配件、燃料、包装 物和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五、周转材料的核算
(一)一次摊销法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例】昌茂公司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基本生产车间本 月领用生产工具一批,实际成本1000元。本月报废以前月份 领用的生产工具一批,残料入库作价80元。
1.生产车间领用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1000 用计划成本核算: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 2.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80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2000×1.1=220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2400×1.1=2640(千克)
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1000×1.1=1100(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2200×10=22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2640×10=26400(元)
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1100×10=11000(元)
期末结存材料数量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消耗材料价格的计算
1.按实际成本核算 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时,材料明细账中收 入材料的金额,应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收料凭证登记。
2.按计划成本核算 企业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时,消耗材料的实际 成本等于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加上(或减去)应分摊的材料成 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存料差异额+本月购料差异额)/
贷:制造费用 80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二)分次摊销法
【例】昌茂公司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铸造生产车间1月领用生产专 用模具一批,实际成本36000元.在一年内按月平均分摊.该专用模具本年12月 份报废,残料入库作价980元.
1.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36000
合计
59400(元)
4.编制A 材料费用分配表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三)定额费用分配法
【例】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年6月共同耗用A 材料3000千 克,每千克6元,共计1800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350件,每件产品材料定额 成本20元。乙产品620件,每件材料定额成本25元。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 比例分配。 1.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 甲产品材料定额成本=350×20=7000(元) 乙产品材料定额成本=620×25=155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18000/(7000+15500)=0.8 2.计算甲、乙产品应分材料费用 甲产品应分材料费用=7000×0.8=5600(元) 乙产品应分材料费用=15500×0.8=12400(元) 3.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月初存料计划成本+本月购料计划成本) = Σ 差异额/Σ 计划成本 发料应摊差异=发料计划成本×差异率
成本会计
第二章 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
三、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一)重量比例分配法
【例】东方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年6月份 共同领用A材料52000千克,每千克单价10元,计材料费用520000元,本 期生产甲产品重量为24000千克,乙产品重量为26000千克,按产品重 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编制A材料费用分配计算见表2-1。 材料费用分配步骤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