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习题集

仪器分析习题集

《仪器分析》习题集一、选择题:1.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100nm的光子能量为A. 12.4 eVB. 124 EvC. 12.4×105 eVD. 0.124 eV2 .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0;若浓度增加1倍,此时吸光度为A. T0/2B. 2T0C. -2 lgT0D. (-lgT0)/23 .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4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为0.300,则该溶液在同样厚度下的透光率为A. 30%B. 50%C. 70%D. 10%5 . 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A. 白光B. 单色光C. 可见光D. 紫外光6. 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A. 10~400nmB. 400~750nmC. 0.75~2.5mmD. 0.1~100cm.7. 为了减少试液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如基体、粘度等)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进行定量分析。

A. 标准曲线法B. 标准加入法C. 导数分光光度法D. 补偿法8.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阴极材料B. 阳极材料C. 内充气体D. 灯电流9.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A. 加入释放剂B. 加入保护剂C. 扣除背景D. 采用标准加入法10.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阴极材料B. 填充气体C. 灯电流D. 阳极材料11. 锐线光源的作用是A. 发射出连续光谱,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B.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发射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C.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吸收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D. 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有利于原子化作用12. 空心阴极灯为下列哪种分析方法的光源A. 原子荧光法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C. 原子发射光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13. 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及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A. 所依据的原子吸收原理不同B. 所采用的光源不同C. 所利用的分光系统不同D. 所采用的原子化方式不同14.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 提供式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 产生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生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15.原子化器的作用是A. 将待测元素溶液吸喷到火焰中B. 产生足够多的激发态原子C. 将待测元素分子化合物转化成基态原子D. 吸收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16.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C. Hg和AsD. As和Hg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时,它会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B. 在用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它对钠离子和其它碱金属离子没有响应C. pH玻璃电极有内参比电极,因此整个玻璃电极的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膜电位之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 pH电极在使用前活化的目的是A. 去除杂质B. 定位C. 复定位D. 在玻璃泡外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比电极是提供电位测量标准的电极,它必须是去极化电极B. 新用玻璃电极不用在水中浸泡较长时间C. 离子选择电极电位选择系数K pot ij越大,该电极对i 离子测定的选择性越好D. 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的选择性优于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20.电位分析法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电动势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指示剂21. 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待测成分的浓度之间A.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B.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C. 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D. 无定量关系22.下列关于pH玻璃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是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B. 可做指示电极C. 电极电势与溶液的酸度有D. 可做参比电极23.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24. 玻璃膜电极使用的内参比电极一般是A. 甘汞电极B. 标准氢电极C. Ag-AgCl电极D. 氟电极25.经常用作参比电极的是A. 甘汞电极B. pH玻璃电极C. 惰性金属电极D. 晶体膜电极26.电位滴定法不需要A. 滴定管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指示剂27.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A. 金属电极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电解电极28.当pH玻璃电极测量超出电极使用的pH范围的溶液时,测量值将发生"酸差"和"碱差"。

"酸差"和"碱差"将使得所测量pH值分别A. 偏高和偏高B. 偏低和偏低C. 偏高和偏低D. 偏低和偏高29. 两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分离的可能性与哪个因素无关?A. 检测器灵敏度的高低B. 选择性的大小C. 分配次数的多少D. 分配系数之差的大小30.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 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A. 增加1 倍B. 增加3 倍C. 增加4 倍D. 增加1.7 倍31.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A. R≥0.1B. R≥0.7C. R≥1D. R≥1.532.某色谱峰峰底宽为50秒,保留时间为50分钟,则该柱子的理论塔板数为A. 57600B. 19944C. 10196D. 23040033.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A. 归一化法B. 外标法C. 内标法D. 标准工作曲线法34.在柱温一定时,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A. 更细的载体B. 最佳线速C. 高选择性固定相D. 增加柱长35.当载气流速远大于最佳流速时,为了提高柱效,合适的载气为A. 摩尔质量大的气体B. 摩尔质量小的气体C. 中等摩尔质量的气D. 任何气体均可36.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A. 热导池B. 氢火焰离子化C. 电子捕获D. 火焰光度37.在液相色谱中,在以下条件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 减小填料粒度B. 适当升高柱温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 降低流动相的粘度38.气-液色谱中,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素是A. 改变载气流速B. 增加柱温C. 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D. 增加固定液的量,从5% 到10%39.已知某组分在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为1600块,调整保留时间为100秒,则半高峰宽为秒A. 11.8B. 5.9C. 23.6D. 47.240.在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A.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C.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41.一色谱柱长2米,总理论塔板数为1600。

若将色谱柱的长度增加到4m,理论塔板数应当为A. 3200B. 1600C. 800D. 40042. 用气相色谱法定性是依据A. 色谱峰面积B. 色谱峰高C. 色谱峰宽度D. 保留时间43.用气相色谱法定量通常根据A. 色谱峰面积B. 保留时间C. 保留体积D. 相对保留值44.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A. 沸点差B. 温度差C. 吸光度D. 分配系数45. 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A. 没有变化B. 变宽C. 变窄D. 不成线性46.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A. 沸点高低B. 熔点高低C. 相似相溶D. 化学稳定性47.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C. 保留时间之比D. 保留体积之比48.GC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分配系数K的大小,对于气-固色谱法而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是依据于A. 溶解能力大小B. 沸点的高低C. 熔点的高低D. 吸附能力大小49.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微量含磷农药的含量,最合适的检测器为A. 热导池B. 氢火焰离子化C. 电子捕获D. 火焰光度50. 将纯苯与组分i 配成混合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得当纯苯注入量为0.435μg时的峰面积为 4.00cm2,组分i 注入量为0.653μg 时的峰面积为 6.50 cm2,当组分i 以纯苯为标准时,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是A. 2.44B. 1.08C. 0.924D. 0.46251.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A. 静电力和诱导力B. 色散力C. 氢键力D. (1)、(2)和(3)52.在气-液色谱分析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哪种过程?A. 吸附-脱附B. 溶解-挥发C. 离子交换D. 空间排阻53.空间排斥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A. 分配平衡B. 吸附平衡C. 离子交换平衡D. 渗透平衡54. 应用GC方法来测定痕量硝基化合物,宜选用的检测器为A. 热导池检测器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55.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 涡流扩散B. 分子扩散C. 气相传质阻力D. 液相传质阻力二、填空题:1.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2.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max = 280nm,光线通过1.0×10-5mol/L该化合物的溶液时,透光率为50%(用2cm 吸收池),该化合物在280nm 处的摩尔吸收系数(要求写出单位)为。

3.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是指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分配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和中的浓度比。

4.在色谱分析中,分离度指。

5.仪器分析所涉及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和。

6. 通常,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光度计的吸收池材料分别为和。

7.色谱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三种。

当样品中不是所有组分都能出峰,不要求对所有组分作定量分析时,宜采用或。

8. 组分A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组分B需25.0min,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流出柱需2.0min。

(1)B 组分对A组分的相对保留值是。

(2)A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

(3)B组分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

9.在分光光度法中,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光吸收曲线,浓度不同的同种溶液,在该种曲线中其最大吸收波长。

10.如果在其他色谱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相的用量增加一倍,样品的调整保留时间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