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随笔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 笔名TK。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 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中国新 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 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被国际友人誉 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11
佳句欣赏
• 1.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 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 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 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 2.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 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 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 会变得更加坚强。
文艺经历
•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 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 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 和纯真的画风。
•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 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 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 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 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 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 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 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恺先生寓所之名。1924年,弘一法师(李叔 同,子恺先生的老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永义里丰子恺 家中,子恺与弘一法师商量要为自己寓所命名。弘一法师 叫他在小方纸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相互搭配的字。团成 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眸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 打开来都是“缘”字,于是将寓所命名为“缘缘堂”,当 即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副横额,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 这便是缘缘堂名称的由来。其实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 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 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给缘缘 堂赋予真的形。
•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 缘。
•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 《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 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 专科师范学校。
•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0
艺术特点
他的散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目前对于 他的散文艺术已有部分研究,如江苏南通大 学文学院教授徐型的《文学与绘画的结合的 范例》,他以《两场闹》为例,分析了丰子 恺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画面,重点阐述 了丰子恺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所融入的绘画 技术。又如北京师范大学陈亚丽,毋霞的 《丰子恺散文浅论》从丰子恺散文的佛学思 想,文质的纯真方面对其散文做了一系列论 证,以其代表作《秋》,《剪网》,《大帐 薄》为列做了具体而充分的描述。再有福建 师范大学的张胜璋的《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风 格》一文,对丰子恺散文中的童真和自然作 了简明的介绍
• •
11993735年年,9月故1乡5日新逝居世"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4 著。
丰子恺的漫画书法作品欣赏
5
6
缘缘堂随笔简介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 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 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 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 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 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 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 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 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 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 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 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 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 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在十 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 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3
9
写作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 ①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 ②描写儿童的情趣。 ③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 ④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这一
类的散文也是 丰子恺散文创作的主体部分, 能够代表其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名篇有 《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 女》、《作父亲》、《车厢社会》等。
7
• 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 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 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把丰子恺儿童题材书写 命名为"婴行"符号的理由,分析此符号"写生"与"宗趣"两个 特征;中篇论证"婴行"符号所呈示的"复调"现象及其要害; 下篇则追问创造"婴行"符号的人格成因,即从"文化心理结 构"水平,对丰子恺"习性"给出学理性描述。
1
前言
如果提起丰子恺,人们往往称他是现代漫画的开路先锋, 称之为漫画家,而把他的散文放在第二位。其实丰子恺是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特殊的涉足多领域的艺术全才, 正如其友人广恰法师所说:“丰子恺一生乃萃艺术于一身, 为学成就乃博大精深,多才多艺,绘画,音乐,书法,金 石鉴赏,散文创作,古典诗词等等无不精通,自成一家。 又兼通晓日,德,英,俄等多国文字。如此艺术不为国内 文艺界所罕见,实为世界艺术界所稀有”。丰子恺曾说: “综合看来,我对文字兴趣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 到了文学的影响。”可以看出散文创作在其一生的艺术创 作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