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协整检验:分别针对城镇农村中收入消费数据,运用eviews进行协整检验。
6.方程回归:得到城镇农村人均的边际消费倾向。
7.比较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实验过程与步骤】
1.输入数据
Y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Y2: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Y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276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Y1)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Y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5.95883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2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Y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X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57931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X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174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各数据均符合平稳性检验。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1=a+bX1
首先,变量Y1,X1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8.953734,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
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1,Y1是协整的。
(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2=a+bX2
同样,变量Y2,X2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9.293611,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
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2,Y2是协整的。
【实验结果】
1.城镇居民:Y1=a+bX1
b=0.68
2.农村居民:Y2=a+bX2
b=0.74
【结果分析】
1.回归方程
(1)城镇居民:
t prob 2
R F
103.8919>2 且6.014989>2 均小于0.05 0.997044 10793.52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1=a+bX1,做回归分析得到
Y1=406.9314+0.60506 X1
R为0.997044,拟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
并且可决系数2
合度较高。
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406.9314,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8,即每增加1元钱的收入,愿意花费0.68元用于消费。
(2)农村居民:
t prob 2
R F
162.6323>2 且3.476055>2 均小于0.05 0.998792 26449.28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2=a+bX2,做回归分析得到
Y2=52.66733+0.743654 X2
R为0.998792,拟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
并且可决系数2
合度较高。
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52.66733,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74,即每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