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为此,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汉阳铁厂D、创设京师同文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
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三民主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
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探索D、伟大的抗日战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同学评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
他这么说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资产阶级太软弱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B、康有为C、邓小平D、孙中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但丁、莎士比亚、陈独秀、恩格斯)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B、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C、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C、光绪帝颁布变法令D、强学会的成立【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公车上书D、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并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C、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他强调的是( )A、引进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文化C、学习西方的制度D、效法西方的教育【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以下活动中,由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①改组军机处②设立翻译馆③筹建海军④兴办新式学校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19题【单选题】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观知识。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 )①中国戊戌变法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英国工业革命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20题【材料分析题】鸦片战争后的80年中国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
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发展。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6页材料三: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
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业行医。
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0、41页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
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摘自(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5页材料中“军事失败”具体指什么事件?“少数人”是如何学习“西洋”的?他们学习“西洋”的运动在客观上起了什么积极影响?与材料一中“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相比,严复的思想在学习“西洋”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维新运动的开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孙中山“医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材料四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探索救国新出路的?他们的探索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答案】:【解析】:第21题【材料分析题】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以下是世界历史“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线速示意图请你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内容。
材料一: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材料二: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在“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的历史进程中,英、法、美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请你结合《人权宣言》的内容,谈一谈政府、法律与人权之间是什么关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想一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答案】:【解析】:第22题【材料分析题】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材料反映了该运动期间提出的什么口号?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试举一例。
材料二的内容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失败之处?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四描述的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为以上四次运动(革命)拟定一个主题。
【答案】:【解析】:第2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材料二:近代走向衰落的中华民族开始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经历了“自强求富”、“维新救国”、“民主共和”、“思想解放”不懈的探索历程。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列强在战争中犯下的一例滔天罪行。
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位清朝将领。
写出材料二“探索历程”中的三次运动名称。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解析】:第24题【材料分析题】思想是行动的先驱。
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材料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一所陈述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上述思想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一次讲话的历史影响是什么?【答案】:【解析】:第2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