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各种操作
分离输液器时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
◦ 建立职业暴露监控系统及相关制度 ◦ 强化职业暴露安全培训 ◦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 严格医疗废物分类 ◦ 提供充足个人防护装备 ◦ 使用安全的技术和设备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建立登记和报告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报告科室负责 人,通过信息系统上报,同时到感染管理科填写 职业暴露登记表,携带职业暴露登记表到预防保 健科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处理方法。
三、标 准 预 防
标准预防的概念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认为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 染性,强调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向防护。
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外形塑造鼻夹,如图A.6。
不正确的戴口罩
注 意事 项
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 应进行密
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 快速的 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 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2016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人员组成
工人 11%
医生 19%
医生 护士 工人
护士 70%

护理人员暴露方式主要为利器,包括输液器针头刺伤 9人,占36%;输血器针头刺伤1人,占4%;注射器 针头刺伤13人,占52%;其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 器械、物品刺伤2人,占8%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方式分类
其他 8%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锐器伤
◦ 注射(回套针帽)
医疗废物二次分拣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锐器伤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拔出针头时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锐器伤
拔出静脉输液针或静脉穿刺中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锐器伤
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不规范使用锐器盒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直接接触
分娩
口腔治疗
气管插管
职业暴露后的处置
1.任何一种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的锐器损伤,
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进行处理。
2.皮肤污染: 皮肤污染部位用肥皂和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并
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 3.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避 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10分钟。
脱隔离衣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洗手或消毒双手后,解开颈后带子; •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 •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 •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后将污染面向里放入污衣袋,清洗。
•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 •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 •脱袖子,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下衣污染面向里由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 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 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咳嗽礼仪
正确的咳嗽礼仪
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套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
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
应戴无菌手套。 3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4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戴手套
◦ 接触无菌组织,必须戴无菌手套; ◦ 接触不同病人或病人的不同部位必须更换手套; ◦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 戴1层手套可减少50%的接触血量, 2层减低70%的
医用外科口罩: 可阻隔90%的非油性颗粒,用于百日咳、 白喉、流感、外科手术、侵袭性操作等
普通医用口罩: 可阻挡直径≥5um的微粒 8层棉纱布口罩: 防病毒过滤效果只有20-30% 日常卡通口罩: 基本无效, 静电会吸附尘埃, 仅用保暖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洁与消毒。 建议使用一次性用品
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 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 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 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 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接触血量; ◦ 戴手套不能预防锐器伤,一次性手套不能重复使用; ◦ 手套要有一定弹性, 须盖住袖口; ◦ 不要在公共场所戴医用手套; ◦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皮肤有破损时, 建议戴2层手套。
防护用品的使用:口 罩
医院防护口罩(N95): 可过滤掉95% 0.075um 的颗粒, 用于TB、水痘、麻疹、非典等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 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 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衣
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服
穿隔离衣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后露出;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将颈后带子系好;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
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 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 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防护用品的使用: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 / 面罩使用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应注意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使用。 对于反复使用的护目镜或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
标准预防原则
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 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标准预防应用于 ◦ 所有病人的诊疗活动 ◦ 不论病人的诊断是什么 ◦ 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医护人员标准防护流程
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病 人的血液、体液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手接触
可能飞溅面部 可能污染身体
侵袭性操作
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 立即洗手,必 要时手消毒
戴戴戴 手口护 套罩目

戴戴戴穿或 手口防隔围 套罩护离裙
镜衣
小心锐器刺伤
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垃圾放入黄色袋
手卫生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 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HIV 4%
乙肝 32%
感染源不清 20%
梅毒 16%
HIV 乙肝 梅毒 感染源不清 感染源阴性
二、职 业 暴 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 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 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 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及放 射性、物理性(高温、噪声)、化学性(如消 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 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 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偶发化学或放射的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摘口罩方法
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 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防护用品的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
注射器针头 52%
输液器针头 36%
输血器针头 4%
输液器针头 输血器针头 注射器针头 其他
暴露源(病人)情况:HIV阳性1例,占4%;乙肝 抗原阳性8例,占32%;梅毒抗体阳性4例,占16%; 暴露源情况不清5例,占20%;暴露源传染性阴性7 例,占28%。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源情况
感染源阴性 28%
锐器盒应放在 使用处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锐器盒
有研究显示:回套针帽刺伤率10-15%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如需要可单手回套
提供随手可得的 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
防渗透、防穿刺、带盖的收集器
正确处置锐器,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建立规范化操作规程
1、手术过程中锐利器械的传递一定要按规程进行。
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
主要内容
一、2016年全院职业暴露情况反馈 二、职业暴露 三、标准预防 四、《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节选 五、《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节选 六、《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指导原则》(节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