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纲要求:
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
1、情境导入约2-3min
二、明确目标约2min
三、预习导学约10min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
10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1、风的形成: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根据公式。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而上升(密度小于空气上升,密度
大于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
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一般、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知识点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水遇冷会结成冰,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解:1Kg 水的体积,由于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1Kg冰的体积为,通过比较结果,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2、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密度变。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3、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遵循热冷的规律,温度在4℃以下时,遵循热冷的规律。
知识点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
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做的吗?
2、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的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例如对酒精和煤油的鉴别、冰和蜡和的鉴别,还需要通过判断它们的才能鉴别。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1、自主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
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
五、整理收获精讲点拨约4min六、达标测评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1页内容,结合学习目标将相关知识点和疑问作好记号,记住规律性知识,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导学案小组内互批后组长反馈释疑组内探讨,交流。
(合作探究时要全员参与。
(解答提示:找出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找出这些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再利用关系式或其变形式进行求解。
注:单位不一致的要进行换算)自主作答,分级、分层达标,限时完成。
反思升华(学生反思小结,教师教学反思)1,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难?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达标测评
1、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的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2、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质量的食用植物油?
3、有一个体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4、某研究所要将体积为500cm3密度为
1、2103kg/m3 的盐水,稀释为密度为
1、1103kg/m3 ,应再加多少体积的水?
5、汽车、飞机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合金材料、玻璃钢)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铜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少?(ρ铜=
7、9103kg/m3 ,ρ铝=
2、7103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