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桥钻孔桩施工方案

公路桥钻孔桩施工方案

目录二、编制原则 (3)三、工程概况 (4)1、工程概述 (4)2、桥位地质情况 (4)场区地层为软弱岩层状结构,岩性由上第三系砾岩、粘土岩和砂砾岩构成。

各岩层强度相对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第②层粘土岩具中等膨胀潜势,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较深,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

(4)3、主要施工内容与工程量 (5)(1)计划工期 (5)(2)施工道路交通条件 (5)四、施工准备 (5)1、机具准备 (5)2、砼搅拌站布置 (5)3、施工场地平整 (6)4、施工用电及应急电源 (6)五、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6)1、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 (6)2、工艺流程 (7)3、钻孔施工及清孔 (7)(1)桩位放样及护筒埋设 (7)六、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计划 (20)1、机械设备配置 (20)2、施工劳动力计划 (21)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22)1、质量方针、目标 (22)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2)3、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25)(1)质量检查制度 (25)(2)质量验收三检制度 (25)4、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27)5、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8)八、、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2)九、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36)1、文明施工措施 (36)2、环境保护措施 (37)一、编制依据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宝丰郏县段第六施工标段》合同文件;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下发的相关文件;2、我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现场实际地形条件。

3、依据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情况合理安排各公路桥施工准备、桩基施工、桥梁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引道及其他尾工施工。

4、《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宝丰郏县段第六施工标段》招标文件。

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宝丰郏县段第六施工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6、现行有关公路桥工程施工的行业标准、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标准、规程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

主要包括:《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编制原则1、工程投资、进度及质量三者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总体施工进度,配备足够的材料、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

2、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不断优化,保证其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及经济实用性。

3、严格贯彻招、投标文件及合同书规定的质量标准。

4、在施工中贯彻环境保护,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

5、按设计要求及施工技术规范,坚持文明施工的原则,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

三、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谒王庄北公路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谒王庄北,该桥轴线与总干渠中心线交点设计桩号SH(3)49+228.7,该点的大地坐标:X=3763933.650,Y=518762.223。

在总干渠左侧设排水涵洞一座,孔口尺寸采用1.5m×2m。

该桥设计净宽为5m,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设计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位处地面高程0#台为130.502m,1#墩为129.876m,2#墩为129.016m,3#台为128.405m。

总干渠渠底高程120.844m,一级马道高程129.326m,属挖方渠段,左岸防洪堤高程为132.5m,桥面高程132.667~132.646m。

桥位、桥长按渠道斜开口原路而置。

路渠夹角为60°,渠道斜交开口宽85.7m,桥长按渠道斜开口宽而置,上部结构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跨设计(30+35+30)m,全长为95m,桥台处支座采用GYZF4 300×76四氟滑板支座,桥墩处30m跨径方向采用GYZ300×74板式支座,35m跨径方向采用GYZ350×85板式支座。

桥面铺装采用100mm厚C50混凝土桥面现浇层,2%的桥面横坡,桥面设计80mm厚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两侧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两侧桥头搭板长设计为6m,桥两侧设有防护网及纵向排水管。

下部结构设计采用排架式砼灌注桩桩基,桩基采用C25砼浇筑,0#,3#台单桩桩长设计18m,直径1.4m,1#,2#墩单桩桩长设计28m,直径1.6m,在桩顶设系梁梁1.2m×1.4m(宽×高)1#墩墩柱顶面高程为129.426m,2#墩墩柱顶面高程为129.332m。

设计盖梁顶面高程1#墩为130.646m,2#墩为130.732m,设计盖梁,墩柱,系梁采用C30砼浇筑,桥梁斜度按30°设计,桥头接线左、右岸分别采用0.85%~-3.06%纵坡与原路面连接,边坡采用总干渠边坡防护方式。

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7月1日,计划完工时间2011年8月31日。

2、桥位地质情况工程场区位于丘前坡洪积裙上,地面高程128.89~129.8m。

建筑物场区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分别为:①砾岩(N1L),层厚5.5~5.8m,棕黄、棕红色,由砂、砾、卵石组成,砾卵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粒径一般20~40mm,泥质胶结差,呈松散状;②粘土砂(N1L),层厚4~5m,棕红杂绿色团块,具弱~中等膨胀潜势,岩性不均;③砂砾岩(N1L),层厚8.4~9.1m,灰黄色,粗粒状结构,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泥质胶结,成岩较差,砾石粒径一般20~30mm;④粘土岩(N1L),层厚4~5.9m,棕黄杂棕红色、灰绿色,岩性不均,夹砂岩透镜体;⑤砂砾岩(N1L),层厚8.9m,棕黄色,粗粒状结构,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泥质胶结,成岩较差,砾石粒径大多在15~30mm;⑥粘土岩(N1L),揭露最大厚度13.7m,未揭穿,棕黄杂灰绿色,岩性不均,成岩较差。

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高程115.66~115.89m,处于第③层砂砾岩中,场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C a”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场区地层为软弱岩层状结构,岩性由上第三系砾岩、粘土岩和砂砾岩构成。

各岩层强度相对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第②层粘土岩具中等膨胀潜势,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较深,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

3、主要施工内容与工程量谒王庄西公路桥桩基主要施工内容与工程量如下表:(1)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7月20日,计划完工时间2012年1月1日。

(2)施工道路交通条件谒王庄西—II级公路桥于干渠的桩号为SH(3)49+228.7,其施工道路及交通,可采用渠道右岸主施工道路与该公路桥施工用的绕行道路接通。

四、施工准备1、机具准备现场已进场CZ102-6和CZ102-8钻机各一台及配套设备(钻头、掏渣桶、护筒等),混凝土水封设备已进场。

钢筋加工设备已到位,开始钢筋笼制作。

2、砼搅拌站布置本合同段在营地6-1内布置1座HZS90混凝土工厂,混凝土产量90m3/h,保证本合同段公路桥混凝土施工的供应,混凝土运输采用3台9 m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作业地点。

混凝土搅拌站内按材料型号及规格设置有粗细骨料仓三个仓位,可存储一次性浇筑1200方混凝土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可满足一次最大混凝土浇筑量。

料仓采用彩钢瓦搭设遮雨棚。

在变压器旁搭设房屋,里面放置1台250KW柴油发电机,并与变压器实现互动,用作备用电源。

谒王庄桥距混凝土工厂约2.4公里,配置3台9m3砼搅拌运输车,能满足该桥梁的砼施工需求。

3、施工场地平整利用挖机将墩台处地面整平,并在桥梁上游侧挖一个40m³水池,用洒水车将水池注满水,作为施工用水;在下游侧挖一个40m³的泥浆池,周围采用钢管护拦,防止人、车坠入其中。

4、施工用电及应急电源已在本桥0#台附近设置一台250KVA变压器,已通电。

应急电源容量仅考虑混凝土浇捣、基坑排水及照明用电,配备两台移动式HTS150发电机供现场断电时使用。

当当地供电系统停电时,通过开关切换至备用电路供电。

五、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1、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1)施工机具CZ102-6和CZ102-8冲击钻机,十字钻头,单扇活门掏泥筒,钢护筒。

因桩基直径不大,地质情况较为明晰,拟采用一次成孔。

(2)材料及水下混凝土水泥、细骨料和粗骨料、水和外加剂,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输送、灌注和养护等,均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灌注混凝土(导管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42.5级,其初凝时间不早于2.5h。

粗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得大于20mm;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

缓凝外掺剂,严格按配合比的规定要求采用。

坍落度宜为180~220mm。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水泥量不宜小于350kg/m3,当监理工程师同意掺入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少于300kg/m3。

水灰比宜为0.5~0.6。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在我部委托的混凝土配比试验结果出来之前,谒王庄西公路桥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计划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宝郏段第三标项目部委托平顶山市南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设计的配合比。

2、工艺流程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详见下页图表13、钻孔施工及清孔(1)桩位放样及护筒埋设复测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按设计给定坐标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

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

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

依据中心开挖钢护筒基坑,埋设护筒,护筒下半部使用黏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填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护筒居中情况,保证护筒位置误差在±10mm以内,垂直度误差±1%,开钻前依据护筒桩中心线,校核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桩位放样工作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护筒埋设(或打入)工作;护筒埋设完毕在护筒上边缘用红(白)漆点上“十字线”控制点。

护筒埋设采用挖坑埋设法,选择壁厚8 毫米、为防止塌孔,施工时孔口使用内径比桩径大40 cm的护筒;钢护筒埋设时,先在桩位处挖比护筒外径大80cm~100cm的圆坑,在坑底填筑50cm左右厚的粘土并分层夯实;再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钻孔的中心位置标于坑底;然后把护筒吊进坑内,找出护筒的圆心位置,用十字图表1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图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图1线定在护筒顶部或底部,移动护筒,使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护筒竖直,平面位置控制在50 毫米,倾斜度不大于1%,埋置深度应下到河床以下0.5 米,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筒顶端高出承压水的稳定水位1.5~2.0 米,护筒底部和四周用优质粘土分层填筑夯实,四周粘土填筑厚度为300~500 毫米,利用粘土压力及隔水作用保持护筒稳定,保护孔口地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