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终身体育2.体育教学目标3.体育课的生理负荷4.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5.重复训练法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①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②体育现象及规律③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④体育课现象及规律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①教育学科②综合性学科③社会学科④自然学科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①健身功能②教育功能③教养功能④促进个体社会化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①体育课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运动训练④体育竞赛5.(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①教师②学生③教材内容④传播媒介6.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是()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发展学生的体能④培养良好品质7.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多用()①正面示范②侧面示范③镜面示范④背面示范8.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充足时应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①分组不轮换②两组一次轮换③三组两次轮换④先合组,后分组9.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①体育课密度②体育课综合密度③体育课一般密度④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10.写好体育课教案的首要问题是()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②钻研教法③安排课的内容④合理安排各部分时间11.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时,一般先构思()①开始部分②准备部分③基本部分④结束部分12.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①体育教学②课外体育锻炼③课外运动训练④课外运动竞赛13.下列未列入课表,成为学校作息制度一部分的锻炼形式为()①早操②课间操③班级体育锻炼④体育节14.下列属于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之共同点的是()①训练成绩的表现性②训练对象的广泛性③训练内容的基础性④训练时间的课余性1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①掌握战术知识②培养战术意识③培养战术能力④实践战术行动16.下列哪一种训练方法应严格控制间歇时间()①持续训练法②间歇训练法③重复训练法④变换训练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何时起施行()①1995年9月10日②1996年9月10日③1995年10月1日④1996年10月1日18.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是()①全国人民②中老年人③残疾人④青少年儿童1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①增强学生体质②健康第一③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发展学生个性20.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途径是()①自学②短期培训③参加学术会议④函授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设立(),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
7.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主要有()、()、()等。
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个学习方面。
10.全民健身计划以()为实施对象,以()为重点。
11.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等。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
()2.毛泽东于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3.“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4.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5.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性的要素。
()6.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时数。
()8.发展学生体能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
()9.指示是以较简明的语言,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
()10.侧面示范一般用于显示左右运动动作。
()五、辨异题(每题7.5分,共15分)1.隐性教材与显性教材2.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课外运动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七、实践题(共40分)主教材:鱼跃前滚翻。
请你设计该教材适合的水平与年级,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准备活动,示范方向,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易犯错误,教学步骤,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考核优秀标准,课后小结内容。
中学体育教师招聘理论考试试题答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6.体育课的生理负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7.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素质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表现出一个发展的最佳期,称之为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5.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③)①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②体育现象及规律③学校体育现象及规律④体育课现象及规律2.学校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②)①教育学科②综合性学科③社会学科④自然学科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①)①健身功能②教育功能③教养功能④促进个体社会化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①)①体育课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运动训练④体育竞赛5.(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②)①教师②学生③教材内容④传播媒介6.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是(③)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个性③发展学生的体能④培养良好品质7.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模仿的动作多用(③)①正面示范②侧面示范③镜面示范④背面示范8.在班人数少,场地器材充足时应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①)①分组不轮换②两组一次轮换③三组两次轮换④先合组,后分组9.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④)①体育课密度②体育课综合密度③体育课一般密度④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10.写好体育课教案的首要问题是(①)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②钻研教法③安排课的内容④合理安排各部分时间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设立(体操科),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历史。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主要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等。
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4.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等。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正确,- 错误)1.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学现象及规律。
(- )2.毛泽东于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 - )3.“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 + )4.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 + )5.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具实质性的要素。
( - )6.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
( +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时数。
( - )8.发展学生体能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
( + )9.指示是以较简明的语言,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
( - )10.侧面示范一般用于显示左右运动动作。
( - )五、辨异题(每题7.5分,共15分)1.隐性教材与显性教材显性教材主要指写在课程标准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习与练习内容。
隐性教材主要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不写在课程标准中的那些因素。
例如,教师的态度、课堂常规要求,教学场地、器材的设置。
在教学中应认真处理好两类教材,既不应取代,也不要偏废。
2.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
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
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六、简答题(共10分)课外运动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竞赛规程是课外运动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学年度运动竞赛日程计划的细则,是课外运动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方法等);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报名办法(各项目参加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等);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等)等。
七、实践题(共40分)主教材:鱼跃前滚翻。
请你设计该教材适合的水平与年级,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准备活动,示范方向,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易犯错误,教学步骤,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考核优秀标准,课后小结内容。
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水平四初一体操技巧内容:鱼跃前滚翻。
本课教学目标: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方法,65%学生能基本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35%学生能努力做到鱼跃腾空有一定高度和一定远度,并腿前滚翻自然、协调,团身滚动圆滑,方向正。
通过鱼跃前滚翻练习,增强学生两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发展灵巧、柔韧、协调和定向能力,增强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发展平衡能力。
培养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精神等优良品质。
1.准备活动:队伍慢跑成一圆圈(半径9米)行进间徒手操:上肢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踢腿运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头颈、手腕。
2.教学步骤完整示范一次(学生站在海绵垫两侧,教师做侧面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双脚蹬地跃起腾空,两手撑垫迅速屈臂缓冲,及时低头,团身滚翻快,沿直线向前滚翻。
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可简单地概括为蹬、摆、撑、滚四个字。
完整示范一次(学生站在海绵垫两侧,与第一次方向相反教师做侧面示范)讲解教学重点:蹬地跃起腾空有一定高度、远度。
难点:及时屈臂缓冲滚动圆滑。
学生练习一:复习前滚翻(小组长带队到指定的练习场地,)教师提问:前滚翻与鱼跃前滚翻的区别,学生在练习前滚翻后和观察鱼跃前滚翻示范的基础上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练习二:远撑前滚翻;学生练习三:站在高处(30-40厘米箱面)做远撑的前滚翻教师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半屈腿站在练习者手撑垫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和低头向前滚。
学生练习四:跃过实心球的前滚翻逐步提高学生的腾空跳跃能力教师巡视,辅导、点拨、提示、激励,学生互学、互帮学生练习五:跃过一定高度和远度的障碍(实心球、横绳或横竿)前滚翻学生练习六:学生独立完成动作老师找一组同学成果展示,给予掌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