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林业大学绿规2精品PPT课件

北京林业大学绿规2精品PPT课件


对北京的观测表明,有绿地穿插分割的城市其热岛也 呈分散的多中心状态。各高温中心都集中在绿化覆盖率 较低的地区。城市热岛强度与绿化覆盖率成反比。绿化 覆盖率越高,热岛强度越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 到大于30%时,绿地对热岛有较明显的的削弱作用;覆盖 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弱作用极其明显。
(2)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应根据有害气体的种类选择适合的树种。
c. 吸收放射性物质
在有辐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设置一定结构的林 化绿带,选择抗辐射树种,针叶林净化放射性污染 的能力比常绿阔叶树林低得多。
d. 吸滞粉尘
•降低风速,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阻滞
•叶面及枝干的下凹部分吸附尘埃——过滤。
(2) 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强管理和综合 利用 树木根系的净化作用
·密集的城市建筑,阻挡城市通风道,不利于城市热 量的扩散。
·城市自然下垫面遭到破坏,绿化总量不足,水体面 积减小,湿地消失,使整个城市的环境生态承载力降 低。
·人为活动:工业生产、机动交通、居民生活等产生 热量。
.调节温度
水泥地坪 56℃
一般泥土地面 50℃
树荫下 37℃
上海园林局
树荫下的草地 36℃
结点与道路有关系——它是人们旅程中,汇集的地方。 结点与区域也发生关系——因为它也许就是某一区域的 中心和缩影
•标志物——是一大批可能的目标中的一个突出因素 , 如孤塔,高山。
·永恒的方向标志; ·有限地点和特点道路上能看到的重要场所也是一种 标志 。
四、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发生灾害时的作用 1 灾民的临时住所(指挥中心、照明、供水、通讯、 厕所、消防等设施的设计) 2 救灾物资集散地 3 救灾人员驻扎地及临时医院所在地 4 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 5 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所
——蒸腾作用
(3)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1)减低风速 两行落叶乔木的行道树能降低风速20%左右,小 片针叶林和绿化较好的庭园,能减弱风速25%以上, 各行乔木与灌木搭配的道路绿化能减弱风速50%左右。
2)增加城市的竖向通风
•林下冷空气与铺装处的热空气对流 •林冠上低压区,使林下气体上升,形成竖向气流。
3. 降低噪音
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
•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 使两个地区互相连接起来的接缝。 不同于上面所说的道路因素的一些线性要素。
河川、海岸线、山崖、开发区的边界,围墙
•区域:是指城市中较大范围的地区。区域中的构成 物具有共同的用途和性质(主题)
•结点是城市中观察者能够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 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如街角的集散地,广场,或 更广阔层面上指市中心。
(3)净化土壤 净化土壤,增加肥力
(4)杀菌作用 植物杀菌素
(5)增加空气负离子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局部地区 气候。
(1)改善城市热环境状况 大城市中,市区内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种现象被称 为城市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的主要成因
·城市中人工下垫面如建筑、地面铺装等的大量增加, 改变了下垫面的热特性.
(3)地震与火灾
开放空间对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大正大震灾 新泻大火 岩内町大火 能代大火
平均
开放空间 63% 43% 75% 51% 58%
其他 37% 57% 25% 49% 42%
开放空间:公园、河川、农耕地等。
其他:浇水、扑火、耐火建筑等人为阻止的措施。
7. 监测环境污染
7. 监测环境污染 8.保护生物多样性
2003年北京第一个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灾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到2008年,北京已建27个防灾公园,包括海淀公园、 黄城根遗址公园、朝阳公园等。
2007年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 (室外)规划纲要》
5. 水土保持
减少表土流失。 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地下水量。
6. 安全防护
(1)水灾
城市绿地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在发生水灾的 时候补充河道存水量的不足,减轻自然灾害。
此外,植物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河道下 游的淤泥沉积,保持河道的存水量,避免发生洪灾。
(2)台风
•林带栽植的行列大约在7行左右,宽30m左右为宜。 •防风林的最佳密度是枝、叶、干合计约60%,即应有 40%空隙最佳。
二、游憩及文教功能
1.日常游憩娱乐活动
(1)业余时间增多 (2)业余生活空间扩大 生活空间 a)必要生活空间:城市建成区 b)业余生活空间:市区、城郊或常住地区以外的空间
(3)室外游憩的类型 近距离游憩——在住宅、工作地附近进行 远距离游憩——郊区或外地进行
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1)科学教育 (2)历史与文化教育 (3)思想教育 (4)保护、延续、展示城市的文脉
第二章 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二、游憩及文教功能 三、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四、绿地的避灾功能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1、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净化空气 a.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新空气
b. 吸收有害气体:SO2、氟化物、收能力有显著 的不同,因此在工矿污染区绿化时,应注意树种的选 择。在污染较重的地区,应首先选栽抗性强的植物, 以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尽快改变地区面貌。在污染不 太重的地区,应选栽有一定抗性并具有较强吸能力的 植物,以便有效的净化空气。
•树木枝叶茂密,层叠错落的树冠减噪效果好。 •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减噪效果好。 •林带在靠近音源处减噪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篱 防噪声效果最佳。 •树木分枝低的比分枝高的减噪效果好。
4. 保护农田,增产增收
农田防护林,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自然灾害。 建立复合的农林结构农田生态系统。
3.休疗养基地
三、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景观——landscape
(1)城市景观的构物因素
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印象》中提出影响城市景观 的五个因素:
道路(Path) 边界(Edges) 区域(Districts) 结点(Nodes) 标志物(Land Marks)
(2)各景观要素与绿地的关系
•道路:运动网络(Network)、渠道——可识别性、 方向性和连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