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引言1.1 中国制造定义及现状1.2 中国制造与企业发展1.2.1 中国制造企业普遍缺少的是广泛的消费者的信赖1.2.2 中国制造企业粗滥制造自毁其身1.2.3 中国制造企业忽略民族品牌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2.1 中国创造的产生2.2 中国创造与工业设计3 工业设计的现状及发展3.1 国内工业设计的现状3.2 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2.1 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基本没有形成3.2.2 工业设计人才普遍缺乏3.2.3 缺乏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3.2.4 缺乏行业统计体系和服务体系3.2.5 缺乏规范的行业准入和市场引导4 工业设计对企业发展的意义4.1 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作用4.1.1 工业设计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4.1.2 工业设计是建立完整的企业文化的手段4.2 开展工业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4.2.1 设立国家专门机构对工业设计发展加以规划和引导4.2.2 加强产业政策支持,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4.2.3 加强创新设计的开发投入4.2.4 加强创新设计的竞争策略研究4.2.5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论致谢参考文献1 引言1.1 中国制造定义及现状中国制造,是指在中国生产,版权不一定在中国,制造只是产品的加工环节,不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低下。
1.1.1 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率低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和增加值率,与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我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
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
1.1.2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我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能够参与国际主流渠道竞争的产品很少。
1.1.3 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
在我国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 % 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比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出口大部分是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件、家用试听设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低端产品。
“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
在重装备制造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一路下跌。
比如机床出口,我们十台还卖不上一台瑞士机床的价格。
我们的竞争优势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层次上。
1.1.4 产业组织的不合理“十五”时期以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投资和建设规模过度扩张,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同时,落后生产能力比重过大,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结构依然过于分散,企业竞争过度集中于价格竞争;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影响了产业竞争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缺乏;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尚未形成,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仍较低。
1.2 中国制造与企业发展1.2.1 中国制造企业普遍缺少的是广泛的消费者的信赖一提起中国品牌产品多数消费者是不屑的,为何?更深次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过硬的技术,缺乏过硬的技术就缺乏市场话语权,自古有道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企业不能与时俱进的跟上升级换代,就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与其以盲目、粗暴的手段去强行开拓市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产品技术上,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品牌、装备和技术的升级,靠创新取胜,除此之外,还要提升装备和人员素质,还要提升经营理念和信息管理系统。
否则就会沦为外国企业“作嫁衣裳”。
1.2.2 中国制造企业粗滥制造自毁其身再继续深入挖掘下去就不难发现“不认真”是中国制造粗滥的一个根本原因,永远都是差不多,大概也许,这是国内制造业亟欲摆脱的窠臼。
而精益求精带来的则是口口相传,享誉海内外:最好的汽车在德国;最好的钟表在瑞士;最好的帽子在英国;最好的衣服在法国;最好的皮革在意大利;最好的机床在比利时……所以中国制造企业要货真价实,提供高品质标准、高技术含量的“中国高端制造”。
当然“中国制造”的粗滥还存在于管理体制、工人素质等等原因,这都是需要制造企业不断解决和完善的。
1.2.3 中国制造企业忽略民族品牌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中国企业的产品卖不出价格,长期处于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
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东南亚、中欧、南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原有的制造成本优势将被削弱,制造业势必急剧萎缩,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以极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获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
这一个“世界加工厂”的中国就好比一个“大厨房”,捧出去的是精华,留下来的除了满屋蒜皮就是一地鸡毛。
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2.1 中国创造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融入世界经济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一天你发现,在国外的大大小小的商场里面,大多贴上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世界经济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因为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那么无疑就是,“廉价”,就像德国制造给人以“质量好”,日本制造给人以“技术领先”一样,“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签。
我们总是要说,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物美价廉的很少,中国制造在廉价的同时,也顶着一顶这样的帽子,那就是,质量不好,大路货,技术基础差。
为什么会这样?大多的中国制造没有真正核心的技术而言,大多是模仿,所谓少数的创新,也无非是模仿有了一些创造性。
那么中国创造,就是迎合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而产生,它更多的希望,中国民族产业,有更大精力投入到对自身的技术研发投入,做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2 中国创造与工业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国制造代表的是加工型企业,例如富士康,它只是将中国大量的富余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来帮LG、三星、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生产商品,那么她最后的酬劳只是商品市场价值最末端的一部分。
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制造,那么可能将来的发展会很局限,永远都是被设计牵着走,而企业有自己的工业设计,那么无论设计、加工、制造都可以驾驭!一个企业的转型不仅需要大量的政策,金钱,而且更需要大量的工业设计师,他们才是将来企业永久的中坚力量,所以说工业设计是现代企业的脉搏,工业设计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工业设计是企业永盛不衰的支撑!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 C S I 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对于企业来说工业设计是现代企业生存必备的一种手段。
3 工业设计的现状及发展3.1 国内工业设计的现状“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工业设计的中心”TCL彩电全球设计总监、总经理杰拉德·沃尼奥认为,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作为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工业设计业,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将成为不可阻遏的必然趋势。
现代工业设计在中国成为一种职业始于80年代初轻工业产品高速发展时期,当时中国轻工业产品在国外遭遇地摊货待遇,因此引发了国内对工业设计概念的引进和发展,至今已经二三十年。
我国“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是工业设计。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设计品牌企业仍然没有形成。
二是工业设计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是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
我国工业设计公司处于弱势地位。
目前,全球设计服务业的主要出口国仍然是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等发达国家.。
但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
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医疗、交通工具等。
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
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
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2.1 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基本没有形成工业设计仍然没有纳入国家创新战略。
首先政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由于对行业的整体发展缺乏总体规划行业发展基本处于“散兵游泳”自生自灭状态。
其次缺乏产业促进政策支持。
由于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中的先导性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有关工业设计促进政策,为设计机构提供财政、税收、融资等支持,而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完整的设计产业促进政策。
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基本缺位。
目前,中央及地方都组建了工业设计协会,这些协会普遍缺乏行业管理的职能和调控手段,多数地区工业设计协会因经费紧张难以运转,许多协会缺乏固定的办公场所,人员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协会职能的发挥。
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和动力仍然不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企业没有设计创新活动,二是设计开发费用投入普遍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以模仿为主,缺乏设计费用投入,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制造商处于代工阶段,二是设计模仿抄袭成本远远低于创新成本。
由于设计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设计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国内设计市场的成长,也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3.2.2 工业设计人才普遍缺乏缺乏设计专业化人才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承接国际设计服务外包与印度、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计公司认为寻找合格设计人才“难”或“很难”。
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国际化视野、缺乏国际语言沟通能力、缺乏熟悉国际标准、国际行业规范、技术规范、法律规范的专业人才以及缺乏项目经理人才等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3.2.3 缺乏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据调查了解,目前,无论是企业工业设计机构还是专业工业设计公司,都存在设计成果被侵权的现象,侵权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侵权泄密;二是设计公司在无偿竞标中落选时,设计成果被客户企业盗用;三是一些小型公司或自由设计师抄袭模仿;四是公司内部设计师在发生跳槽过程中将原公司设计创新成果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