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工作场所5S管理规定1. 目的通过长期不懈地推行5S管理方法,加强内务管理,塑造整洁有序、节约盛行的现场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 范围5 S 概念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留下来,不必要的物品彻底清除。
整顿: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数量,加一标示。
清扫: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清洁:将上面的3S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提升。
素养:人人养成好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仓库5S管理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
5S是由这5个日文单词的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而构成的。
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简称为5S活动。
5S起源于日本,并在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
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
它对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5S活动的核心和前提是素养。
如果没有职工的队伍素质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1.整理(SEIRI)整理是指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分类,并把不要的物品坚决清理掉。
其目的:是为了腾出更大的空间,防止物品混用、误用,创造一个干净的工作场所。
(1)经常用。
此类物品应放置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到的位置,以便随物可以取到。
(2)不经常用。
此类物品应贮存在专用的固定位置。
(3)不再使用的。
此类物品应坚决清理2.整顿(SEITON)整顿是指把有用的物品按规定分类摆放好,并做好适当的标识,杜绝乱堆、乱放、物品混淆不清,该找的东西找不到等无序现象的发生,以便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可以有整齐明快的工作环境,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清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其方法:(1)对放置物品的场所按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合理的规划,如经常使用物品区、不常使用物品区、废品区。
(2)将物品分类摆放在上述场所,并摆放整齐。
(3)对这些物品在显著位置做好适当的标识。
3.清扫(SEISO)清扫是指将工作场所内所有的地方及工作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工量夹具、货架、材料等打扫干净,使工作场所保持一个干净,宽敞、明亮的环境。
其目的是维护生产安全,减少工业灾害,保证品质。
其方法:(1)清扫地面、墙上、天花板上的所有的杂物灰尘。
(2)对仪器、设备、工量夹具、模具等的清理、润滑,对破损的物品进行修理。
(3)对水源、噪声等污染源进行治理。
4.清洁(SEIKEISU)清洁是指经常性的做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并对以上三项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方法有:(1)5S工作责任人相关的5S责任事项。
(2)每天上下班花10-15秒钟做好5S工作(3)经常性的自我检查与相互检查,专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5.素养(SHITSUKE)素养是指让每个员工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积极主动。
如遵守作息时间、工作精神饱满、仪表整齐,保持环境的清洁。
1 目的通过长期不懈地推行5S管理方法,加强内务管理,塑造整洁有序、节约盛行的现场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 范围研究院管辖范围内实验室和办公室。
3 职责与权限3.1 工作人员负责各自日常工作区域(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清洁、整顿工作。
3.2 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内务的日常自检自查,并每月召开会议对内务管理情况总结。
3.3 QHSE管理人员在日常自检自查活动中,监督检查5S的落实情况。
4 术语与定义1)5S:“两整三清”的简称,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给出英文2)整理:将室内(实验室、办公室)物品分类,分为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搬走或弃去不必要的物品。
3)整顿:合理放置必要物品,实施“三定”(定品名、数量、及位置)。
4)清扫:经常进行清扫和检查,保持清洁状态。
5)清洁:通过整理、整顿和清扫,使物品状态一目了然,达到环境整齐清洁。
6)素养:养成遵守内务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增强维护“5S”的责任感。
7)安全: 通过管理使各种损害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状态。
8)可视化管理:即标识管理。
场所内物品、设备、物流等应有明确、醒目标识,做到一目了然。
5 工作程序5.1 实验室工作要求5.1.1 各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商讨、确定实验室卫生区划分责任人,填写《实验室卫生区划分》表格存档,确定的卫生区责任人每周一进行实验室清洁,垃圾倾倒等工作,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整洁有序、楼道楼梯通行无阻。
5.1.2 工作现场的物品要经常整理、整顿,搬走或弃去不必要物品,将闲置物品送仓库留存,只保留与工作相关的物品,按区存放并做好标识;5.1.3 定时清扫工作场所的地面、墙角、门窗、标识、工作台、机器设备、工具等,维持清洁状态,如试验完毕,工作台面物品及时清理,不得堆积在操作区域;试验用抹布用完清洗;垃圾桶垃圾及时倾倒;地板上的油污、设备以及设备下方的灰尘及污渍、化学品要清洁干净;保持实验室用玻璃器具清洁干净;实验室人员要养成随时拾捡地上杂物的良好习惯,保持地面清洁。
5.1.4 生产现场要穿戴好PPE,不可放置私人物品(可在某区域集中放置)。
5.1.5 实验室安全通道保持畅通无阻;灭火器须定期点检,气压不足时,应立即更新。
5.2 机器设备(包括测量设备)要求5.2.1 每台设备都应建立设备档案并随时做好运维保修记录。
5.2.2 实验室存放的各种仪器设备摆放须整洁、干净,设备标签字迹清晰。
5.2.3 根据设备及工作情况,工作交接时应做好设备的交接检查,并作好记录。
5.2.4 实验工具要确定放置位置,标明物品的品名、数量;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5.2.5 检测仪器/器具,标准件应放置有序,位置适当,便于使用和操作,防止变形和使用时磕碰伤。
5.3 材料、化学品及料架要求5.3.1 材料、化学品应在化验室设置区域专门存放。
5.3.2 材料、化学品在规定区域内应整洁有序摆放,并可视化标识。
5.3.3 材料架须牢固存放,材料须整洁摆放。
5.3.4 外来材料要标明厂家、生产日期、品名及编号等相关信息。
5.3.5 配制的药剂要整齐摆放,并标明配制时间及有效期。
5.4 库房要求5.4.1 光线照明亮度应适宜,且储存区域应通风,不积水,不潮湿,干净,整洁。
5.4.2 库房存放的物品、材料等应整齐、有序,物品的叠放不宜过高,要稳当。
5.4.3 库房中存放的危险化学品,须摆放明显标识,并采取消防保护措施。
5.4.4 工具、零配件、器皿、实验室耗材以及劳保用品的保管须定位放置,并以标签或标识牌予以明确标识;5.5 资料管理要求5.5.1 图纸、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书及文件/资料等须有编号、目录,并指定存放处。
5.5.2 资料管理应整洁有序,且易于快速查找。
5.6 办公室要求5.6.1 办公室所属物品要保持整洁、清洁,标识合理,各种物品定位放置。
5.6.2 接电话时如要找的人员不在,须有留话备忘录。
5.7 可视化治理要求5.7.1应逐步建立本单位的治理看板,将治理要求、生产计划、质量目标及进展情况、成本考核、安全考核要求、下属部门绩效考核等内容形成看板。
5.7.2各部门应逐步将工作流程制成图表,形成看板。
5.7.3将本单位的治理规定,装订成册,置于工作现场,方便员工查阅。
可应将工艺规程、设备保养要求、PPE要求制成图文并茂的文件形成看板。
5.7.4 对有利于生产、质量的操作提示、安全警示应形成看板,必要时可贴、挂于设备旁。
5.7.5 应把看板作为一种培训手段,对员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同时也应将公司的政策、取得的成绩反映出,进行企业文化宣传。
5.7.6 不定期对看板进行维护和内容更新,防止出现破损和空栏现象,并保持其整洁和格式、内容新奇。
6 5S工作评价6.1 QHSE管理员不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组成5S检查小组,进行工作区域5S检查;6.2 QHSE管理员负责日常的5S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责任部门处理。
6.3 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应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纠正或改善对策,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整改效果进行检查,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
6.4 可参照附件1、附件2的相关要求逐步改善各项工作。
7 相关记录库房6S要求制作仓库物料储存位置平面图,物料按要求放置,做到区域明确,摆放安全、整洁有序、标识清晰准确、数量、状态、规格、型号与实物一致。
库房地面划线清楚,功能分区明确,通道畅通,不准有物品占用通道,或压通道线。
库房应按需要保持环境满足贮存要求,做好日常温度、湿度记录。
库房定期整理、整顿,保持环境整洁,有必要的消防设施。
对不合格物料隔离存放,标识清晰,防止混用,并组织及时处理。
对“特采物料”、“紧急放行物料”应做到审批手续齐全,标识清晰。
劳保用品及生产辅助用品分类码放整齐,做到防潮、防变质。
做好超期物料的复检工作,复检不合格的及时办理报废手续清理出现场。
定期按时盘点,做到帐、物、卡相符。
消防器材保持清洁卫生、摆放整齐有序,在有效期内可以正常使用。
保持合理库存,防止积压,积压物料、成品每月清理一次报生产部并上报总经理进行处理。
系统一般的会把产品按不同的属性分类,这样你可以把产品的分类属性打印出来,拿着报表核实库房里面大概的存货,然后规划库房物品摆放位置和大概使用的空间。
二、建立料卡系统、如果库房料卡系统完善,库房是是不会乱的(很重要)。
三、盘点,盘点的小窍门就是把盘点的数量记录到料卡上,最后把料卡的数量拷贝到盘点表上。
如果人力资源充足的话可以分工。
四、库管员在盘点的时候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盘点完库房需要正常的工作,有的公司经常会出现盘点完后库管员自己找不到库房的东西。
一点点经验呵呵!一、何谓8S?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
二、8S的定义与目的1S——整理定义: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不要用的清除掉。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
2S——整顿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
目的: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
3S——清扫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消除“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4S——清洁定义: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成果。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
5S——素养定义:人人依规定行事,从心态上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讲究认真的习惯。
6S——安全A.管理上制定正确作业流程,配置适当的工作人员监督指示功能B.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因素及时举报消除C.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D.签订安全责任书目的:预知危险,防患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