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史记选读》重点难点语句翻译集锦1《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
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4.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6.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舜帝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来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7.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鲁周公世家》1.今我其即命於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2.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後,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yǐ,椅)壁,接受诸侯朝拜。
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3.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
5.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无以国骄人。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6.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
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
如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
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
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
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
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仍然以思念故乡为乐。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献礼。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沛县父老乡亲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1.是必射雕者也。
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管仲列传》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