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东部油页岩资源调查展望
[摘要]黑龙江省油页岩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省内中东部地区具备油页岩成矿的地质条件。
由于我国各大油田储量和产量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且油页岩的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开采新工艺使勘查开发油页岩的成本不断降低,这种状况又发生了很大改变,各国都在研究开发替代能源,因此加强油页岩资源潜力勘查很有必要。
[关键词]油页岩盆地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60-01
油页岩是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和生物演化等共同作用产物,这些条件构造了油页岩成矿基本地质背景。
构造运动对含油页岩地层的形成、赋存和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决定了油页岩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含油页岩盆地类型随地壳运动发展,不断转化,我省中东部盆地主要为裂谷盆地,在形成早期以断陷型盆地为主,晚期以坳陷型盆地为主,我省中、新生代含油页岩盆地主要为断陷、坳陷及过渡型,油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是在有一定深度的水体环境中,既有丰富的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尤其是其中的稳定组分,又有丰富的水下植物和低等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和藻类生物,生物是形成有机质的来源,生物演化影响有机质类型,质量和数量,对研究油页岩成因、资源量的调查和评价有重要影响。
在陆相环境中,油页岩与陆相湖泊发育密切相关,腐植煤和泥质岩形成在湖泊体系泥炭沼泽和沼泽
环境中,常位于向岸方向,湖泊黑色泥岩形成在湖泊体系半深湖、深湖区,油页岩多分布在二者过渡地带,在平面上与垂向上依次分布,随沉积旋回的发育而交互出现。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包括松嫩盆地及其以东地区,地质构造单元属松嫩—佳木斯—兴凯联合板块,为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复合造山区,自晚侏罗纪以来,受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和板内岩石圈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地幔对流作用的综合因素影响,白垩纪—新近纪主要表现为陆内伸展环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盆岭构造系统,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在松嫩地块和伊春—延寿褶皱带主要发育火山断凹陷山间盆地群,松嫩地块有营城子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等火山—含煤碎屑沉积;伊春—延寿褶皱带有板子房组、宁远村组、建兴组、甘河组、淘淇河组火山—含煤碎屑沉积。
在依—舒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之间,主要为走滑—拉分盆地,形成了鸡西群、龙爪沟群陆相—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
晚白垩纪—新近纪形成了松嫩、三江、兴凯湖等大型含油气、褐煤、油页岩、凹陷盆地,和依—舒、敦—密断地堑型含褐煤、油页岩盆地。
黑龙江省主要盆地成矿地质特征:
1、美丰盆地
位于伊春—延寿褶皱带北部,布列亚盆地南缘,近南北向展布,面积3000km2,早白垩纪—古近纪盆地。
早白垩世形成火山断陷盆地,有宁远村组流纹质火山和甘河组玄武质火山喷发活动,火山活
动间歇期有淘淇河组含煤碎屑沉积。
晚白垩纪早中期与布列亚盆地连为一体,有太平林场组、富饶组河湖相含油页岩碎屑沉积,晚白垩纪晚期隆起。
古近纪北部再度沉陷,形成乌云组河—湖相含煤碎屑沉积。
新近纪整体抬升,形成孙吴组以河流相为主的粗碎屑沉积。
油页岩主要赋存在乌云组、太平林场组及九峰山组(红锈沟组)。
2、松嫩盆地:
位于松嫩地块,晚侏罗—早白垩世为火山断陷盆地群,主要发育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和含煤碎屑沉积,包括营城子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多位于油系地层之下,埋深多在千米以上;晚白垩早—中期形成大型内陆盆地,发育松花江群浅—深湖相含油碎屑沉积,包括登楼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晚白垩纪晚期盆地收缩隆起。
始新世以来,安达以西地区再度沉陷,沉积了依安组、大安组、泰康组、林甸组等湖相—河流相碎屑沉积。
油页岩主要在嫩江组、青山口组、盆地内广泛分布,但地表很少出露。
3、方正断陷:
位于依—舒地堑中部,断陷中心位于方正县会发一带,向两端逐渐抬起。
古新世—渐新世断陷接受河湖相沉积,中新世以后隆升剥蚀。
油页岩主要在达连河组,分布于方正断陷,地表见于达连河、六团镇等地。
在沉积中心方正县会发一带,但油页岩明显不如达连河
地区发育。
4、朝阳—双河盆地:
位于三江盆地东部凹陷区挠力河凹陷东部,靠近完达山地体,晚白垩纪—新近纪断续沉降,接受河湖相碎屑沉积,发育了海浪组、宝泉岭组、富锦组等地层。
油页岩主要在富锦组、宝泉岭组。
5、兴凯湖盆地:
位于兴凯地块,古新世为剥蚀环境,始新世—中新世断拗陷接受河湖相沉积并伴有玄武岩喷溢,上新世抬升剥蚀。
油页岩主要赋存在虎林组中部含煤部位。
6、东宁盆地:
位于太平岭隆起带,早白垩世形成断陷盆地,接受河流—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晚白垩纪隆起。
油页岩主要赋存在穆棱组(东宁组):下部河流相粗碎屑沉积,砂砾岩夹粉砂岩;上部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砂岩、页岩、碳质页岩、煤及油页岩。
黑龙江省油页岩地质工作,没有对全省油页岩特征、分布、成因及资源潜力做出系统评价。
全省油页岩地质研究程度低,勘查程度低。
油页岩调查工作集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随着六十年代初松辽盆地大庆油田的发现,有关油页岩的勘查开发基本停止,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我国各大油田储量和产量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且油页岩的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开采
新工艺使勘查开发油页岩的成本不断降低,这种状况又发生了很大改变,各国都在研究开发替代能源,因此加强油页岩资源潜力调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