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会议纪要模板语录质量控制方面一、模板工程1.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在轴线部位拉设通常线,校正梁、柱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2.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选用整洁、无翘曲、无损坏的模板,对于有损坏、翘曲等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的模板应于剔除处理。
3.在楼层板面结构模板安装过程中,应使用足够数量的钉子,将模板与基层结构钉牢,防止因日晒而引起的板面上翘现象。
4.在底层模板支架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通常使用通长木板作脚手架垫板)防止因回填土不实而引起的楼层结构下沉。
5.柱钢筋安装完成后,应派专人清扫根部的垃圾,自检合格后,应报监理部验收,不得私自进行模板封闭。
6.所有的结构支撑多必须在靠近地面20cm处设置扫地杆,严禁不设扫地杆就进行上层结构施工。
7.严禁模板拆除过早,一般情况下冬期7天可以拆除侧模,非冬期3天可以拆除侧模,梁、板底模必须在拆模报告到达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情况下方可拆除。
8.模板使用过程中应涂刷隔离剂,严禁使用废机油。
采用隔离剂的做法能增加模板使用次数和混凝土表观质量。
9.梁、柱接头处,模板安装过程中应作重点控制,防止因模板接缝不严而引起漏浆问题。
10.二、钢筋工程1.箍筋弯钩长度不得小于10d。
对于弯钩长度小于10d钢筋,不得使用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中。
2.在柱、剪力墙箍筋安装过程中,箍筋间距应严格控制,严禁漏设加密区,不放拉钩,箍筋间距偏大等不良现象。
3.梁柱接头处应按要求设置加密区,不得因施工不便就不设或漏设或设置了仅将箍筋叠放在一起,不得漏放拉钩和内置箍筋。
4.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得因下料的方便而忽略锚固长度要求。
5.在设计图纸中,要求箍筋加密的梁为重要受力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严禁按普通不加密的梁设置。
6.在梁钢筋安装过程中,梁底钢筋为主要受力部件,梁底钢筋上浮,保护层偏大会影响梁底钢筋受力分布,所以严禁梁底钢筋位置不准确。
7.在《江苏住宅通病防治控制标准》中要求,板中无负弯矩钢筋的部位必须设置温度筋,防治混凝土开裂。
8.在板筋负弯矩钢筋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设置,不得使用下料多余下来钢筋进行拼凑,影响钢筋安装质量。
此外负弯矩筋间距应均匀,弯钩向下,不得杂乱无章。
9.保护层厚度为梁柱钢筋防治锈蚀的重要保护措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梁、柱、板等侧面、底面和顶面保护层厚度,保证施工质量。
10.钢筋焊接应连续饱满,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d,焊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掉上面的焊渣,保证施工质量。
11.电渣压力焊接头部位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12.电渣压力焊焊接完成后应及时将焊渣清理干净,不得在接头处有所残留。
13.柱受力钢筋位置应准确,对于有少许偏位的主筋应在柱钢筋安装前就应及时调整,对于偏位较大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
14.钢筋网绑扎,四周两行钢筋的绑扎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绑扎可以相隔交错扎牢,一般情况下,负弯矩筋、大于等于20cm的和温度筋应每点扎牢,总之,以保证钢筋不位移为基本原则15.独立基础钢筋网片,首根钢筋应在构件外边缘减去保护层厚度在减去5cm的位置安装,不得为节约钢筋少放1根。
16.保护层厚度为梁柱钢筋防治锈蚀的重要保护措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梁、柱、板等侧面、底面和顶面保护层厚度,保证施工质量。
17.因光圆钢筋外加工冷拉率常常超过规范要求,因此要求现场光圆钢筋不得进行外加工处理。
、18.三、混凝土工程1.楼梯踏步处留置的施工缝,应设置成与板相互垂直,且接浆前应将接头部位冲洗干净。
2.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减少混凝土收缩形成的裂缝,确保混凝土密实、美观。
3.天气寒冷,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加以保湿,用草包覆盖加以保温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天气炎热,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对混凝土浇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参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5.对于混凝土构件拆模后有少量露筋,蜂窝,麻面,孔洞,裂缝等现象,如确认属于一般缺陷,先将有缺陷部位有疏松,露石部位,冲洗干净,在采用高标号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修补完成。
如属于严重事故,需凿除重新浇筑或由设计院出具加固措施弥补。
6.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温度小于25度的情况下,小于等于C30混凝土间隙时间不得大于120分钟,大于C30混凝土间隙时间不得大于180分钟,在温度大于25度的情况下,小于等于C30混凝土间隙时间不得大于180分钟,大于C30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50分钟。
7.对于存在涨模的混凝土构件,应采取人工凿除,注意切不可将钢筋凿露出来。
8.混凝土在浇筑之前,监理验收合格之后,仍应在检查一遍,确保模板内无杂物,模板缝隙已封堵完毕,并浇水湿润后,然后在浇筑。
9.在浇筑混凝土前需对混凝土工进行交底,在浇混凝土期间,不得扰乱钢筋垫块,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10.四、砖砌体工程1.为确保砂浆均匀性以及和易性,自落式搅拌机,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60秒。
进度控制方面一、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交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总工期应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
二、施工单位应每月提交月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应满足总进度计划要求。
三、在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施工方应定期与月(总)计划进行比对,如发现施工进度滞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确保工程进度如期执行。
四、在工程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因甲方原因而造成的工期损失,而非甲方原因造成的工期损失,施工方不得提出工期索赔,且总进度计划不得延期。
五、施工单位因(施工人员投入不足,材料供应不及时,设备进场不及时)引起施工进度滞后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保证工期。
六、施工单位因(钢筋或模板验收不合格)产生返工现象,引起工期滞后。
七、因最近雨(雪)天气较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开展。
八、因甲方(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引起工程进度滞后,经确认工期可以顺延。
安全控制方面一、安全管理1.管理人员进场后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到责任明确,重源头上加以重视安全生产。
2.工程开工后应按规定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安全员应时刻在工地现场,指挥和管理好现场的安全生产。
3.施工方应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排查工地不安全隐患,查出事故后应立即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
4.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对新员工,不懂本工种技术操作规程人员,以及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应及时教育,保证在思想上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
5.特种人员如脚手架工、电焊工、塔吊工、人货电梯操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6.现场在重要出入口部位,如脚手架上,工地大门处,四口五临边处悬挂安全标语牌,以示警戒作用。
二、文明施工1.现场围墙应连续设置,高度不小于规范要求,实行现场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管理。
2.现场施工场地应保持道路畅通,地面无积水现象。
3.现场的材料堆放应按名称、品种、规格等分类堆放整齐。
4.在建工程不得作为员工住宿,生活区、办公应于施工作业区分区规划,做到周围环境卫生,无苍蝇、蚊虫滋扰。
5.现场应设立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如木工房,配电房,主要楼梯口处均应设置灭火器材。
6.施工现场大门口处应悬挂五牌一图,标牌应规范,整齐。
7.施工现场应设立厕所、垃圾临时堆放场地等人员生活必备设施,不得在在建房内随地大小便。
8.现场应有防尘、防噪音等不扰民措施,夜间施工应经过相关单位许可,保证与能周边居民和谐施工。
三、脚手架1.脚手架工程必须有专项方案,2.脚手架基础应密实,牢固,一般情况下浇筑C10以上混凝土垫层,上垫通长垫木。
脚手架外测须设置排水沟。
3.双排外脚手架搭设钢管之间间距,需经过设计计算,验算合格后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审批合格后方可搭设。
一般情况下多层以下楼房,立杆间距不大于1.8m,横向间距不大于1m,步距不大于2m。
剪刀撑沿全高设置。
4.脚手架外侧需满挂安全网,安全网必有有相应的合格检测报告,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私自将安全网摘除。
5.施工作业层脚手板必需满铺,且需经过验收,确保无翘头板,无漏固定板,无朽木板。
6.脚手架工程搭设需与工程同步,且必须比操作面高1.2m以上,确保人员安全施工。
7.卸料平台需经设计计算,审核合格后方可搭设,搭设时许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施工,且严禁与外脚手架相连。
四、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1.超过8m柱模板设施需经过专家论证。
五、三宝四口防护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且安全帽要正确佩带2.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必须进行安全防护六、施工用电1.塔吊等设备必须与电线有一定安全防护距离。
2.配电房接线系统必须采用TN-S系统,且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3.配电箱开关必须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漏电保护装置参数必须与工程匹配。
七、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1.待完善八、塔吊1.待完善九、起重吊装1.待完善十、施工机具1.所有有金属外壳的设备,需安装接地线。
十一、资料控制方面材料送检控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