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物吸收一、选择题1.细胞膜最新的结构模式是:()A. 类脂模式B. 流动镶嵌模式C. 双分子层模式D. 三层蛋白质模式2.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径:()A. 舌下B. 直肠C. 经皮D. 口服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欲使溶解度很小的碱性药物能从小肠很好地吸收,必须首先暴露于酸性胃液中使之分散B. 在服药的同时饮大量的水,可促进胃排空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C. 一般来说,在空腹时服药的胃空速率要比饱腹时慢D. 对于主动转运的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比空腹时吸收率高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剂型或者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产品之间,不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B. 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或制成固体分散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或体内吸收C. 药物的晶型对药物的溶解度有影响,但是对生物利用度没有影响D. 只要是同一药物,给药途径和剂型不同时,其产生的血药浓度一定相同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的影响B. 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或不同的血药浓度C. 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标D.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学科6.以下不属于药物通过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的是:()A. 被动扩散B. 微绒毛吸收C. 载体转运D. 离子对转运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较高的pH可以使弱碱性药物呈离子状态,增加其脂溶性B. 中性和极弱的碱性药物的吸收受pH的影响比酸碱性药物更明显C.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越大,其脂溶性越大,吸收越好D. 某些药物由于溶解速度慢,因此药物的溶出过程就成了吸收的限速过程8.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脂溶性,影响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药物的理化性质是:()A. pK aB. pHC. 油/水分布系数D. 晶型9.以下不属于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是:()A. 脂肪B. 多糖C. 氨基酸D.蛋白质10.被动扩散吸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A. 需要存在浓度差B. 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 需要载体D. 需要消耗能量11.已知阿司匹林的pK a为3.5,计算其在pH2.5的胃液中的离子化率为:()A. 0.1B. 0.01C. 1000D.10012.主动转运吸收具有以下特征中的:()A. 需要存在浓度差B. 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快C. 不需要载体D. 存在饱和现象1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灰黄霉素是一种难溶性药物,其水溶性很差,颗粒的大小对溶出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B. 油脂性食物与灰黄霉素同时服用时,能明显增加其血药浓度C. 灰黄霉素颗粒大小对药物吸收有影响,但对血药浓度基本无影响,大小颗粒出现峰浓度的时间不会有差异D. 灰黄霉素粗粉经制成微粉后,吸收增加,其制剂剂量可以明显减小14.进食()食物有利于灰黄霉素的吸收A. 淀粉类B.多糖类C. 高蛋白D. 脂肪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离子型药物脂溶性小,分子又大,不能通过类脂膜,也不能通过膜上的微孔B. 被动吸收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转运速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C. 易化转运也是一种载体转运系统,不需要消耗能量,可以逆浓度梯度透过D. 当pH值升高时,能使弱碱性药物离子化或转变成解离状态而增加其溶解度,有利于药物在胃肠道的溶解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般药物从剂型中的溶出速率或化合物本身的可吸收性是药物吸收体内的限速因素B. 油脂性基质栓剂中,水溶性低的物质易溶于基质,因而从基质中扩散得更慢C. 对于被动扩散吸收的药物,由于增加溶液粘度可以增加药物在胃肠道内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而有利于吸收D. 使用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使细胞膜崩解或溶解,使部分膜蛋白变性或以薄层包在细胞膜周围,从而干扰药物吸收17.胆汁中的胆盐一般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因为其具有:()A. 表面活性作用B. 重吸收作用C. 胃空作用D. 首过效应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载体转运过程中,胃肠道与血液间药物的浓度梯度决定着药物的转运B. 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一样需要化学能量,但药物分子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C. 主动转运过程中当吸收速率达到饱和点时,药物浓度的增加不再使吸收速率增加D. 易化转运与主动转运一样,需要消耗能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透过19.通常胃液的pH值为:()A. 1~2B. 1~3.5C. 4.0~5.7D. 7.6~8.220.主动转运与被动扩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主动转运是:()A. 逆浓度梯度B. 可饱和的C. 竞争性作用D. 需要能量21.下列口服剂型中,其吸收速度最快的是:()A. 混悬液B.水溶液剂C. 片剂D.胶囊剂22.关于表面活性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浓度越低越好B. 只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才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可以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D. 表面活性剂可能与某些药物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23.胃肠液中有时含有影响吸收的一些物质,其中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可以增加水溶性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的是:()A. 蛋白质B. 胆盐C. 多糖D. 维生素24.影响胃液体排空的主要因素是:()A. 空腹与饱腹B. 内容物的成分C. 胃内液体的量D. 混合运动25.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肌肉注射D.舌下给药26.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溶液剂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剂B. 胶囊剂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剂C. 片剂吸收速度大于包衣片D. 胶囊剂吸收速度大于包衣剂27.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A.胃肠中吸收差B.在肠中水解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首过效应明显28.通常在口服剂型中,其吸收速度的次序是:()A. 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剂B. 水溶液剂>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C. 混悬液>水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散剂D. 散剂>混悬液>水溶液剂>片剂>胶囊剂2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肠途径给药,药物可能经过或绕过肝脏B. 药物溶液从泪点和鼻泪管中的流失是整个溶液一起流失,会降低药物溶液的浓度C. 从耳朵给药只能起局部治疗作用D. 药物从口腔粘膜吸收可不经过肝脏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3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些药物可以晶型存在,也可以无定型存在,两者之间可能产生生物利用度差异B. 药物的不同形态会呈现出生物利用度的显著差异是由于溶出速率不同之故C. 由于不同的晶型有不同的溶解度和吸收速度,最终可产生不同的生物利用度D. 受水合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药物的水溶性,通常无水物的溶解性小于含水者31.肺部给药时,若要起局部作用,则适宜的粒子大小应为:()A. 0.5~1 μmB. 1~3 μmC. 3~10 μmD. 10~50 μm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可以被完全吸收B. 肌肉和皮下注射是一种绕过胃肠道的快速、可靠的给药方式C. 所有的药物在肌注或皮下注射部位均能有规律的释放D. 亲水性药物肌肉注射时可能与肌蛋白结合,而导致药物吸收减少33.全身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用药部位在:()A. 接近直肠上静脉B. 应距肛门口约2cm处C. 接近直肠下静脉D. 接近直肠上,中,下静脉34.肺部给药的主要吸收机理是:()A. 主动转运B. 易化转运C. 被动扩散D. 胞饮作用35.以下吸收机制中需要载体蛋白参加的是:()A. 被动扩散B. 离子对转运C. 易化扩散D. 胞饮作用36.已知阿司匹林的pK a为3.5,计算其在pH6.5的肠液中的离子化率为:()A. 0.1B. 0.01C. 1000D.100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乳糖可以加速、延缓或阻碍某些药物的吸收B. 对于胶囊剂,不管处方如何,充填的密度对释放速率的影响都很大C. 疏水性润滑剂使药物溶出量增加,亲水性润滑剂可以使溶出量减小D. 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以延缓药物的扩散,但药物的吸收增加38.下列药物中,宜空腹服用的是:()A. 刺激性大的药物B. 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C. 主动吸收的药物D. 被动扩散的药物3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服用水溶性青霉素V钾、钙盐比服用青霉素V有较高的血药浓度B. 甲苯磺丁脲制成钠盐以后,可以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正是临床所期望的结果C. 缓冲的阿司匹林与碱性药物联用,可以降低溶出速率,增大胃刺激性D. 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等与酸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以迅速升高胃内容物的pH40.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 缓释片B. 肠溶片C. 使用硬脂酸盐D. 薄膜包衣片二、填空题1.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向转运的过程。
2. 细胞膜主要由脂肪、蛋白质及少量多糖组成。
细胞膜是由的三层结构所构成。
3. 在被动扩散过程中,药物的转运速率由药物的理化性质、膜本身的性质及浓度梯度决定。
药物的扩散动力是胃肠道内液体与血液间的。
4. 被动吸收符合,转运速率与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成正比,即当浓度加倍时,转运速率亦倍增。
6. 胃肠液中有时含有影响吸收的一些物质,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可增加水溶性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7. 食物中若有脂肪存在时往往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速,胆汁中的胆盐具有作用,故一般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
8. 药物进入全身循环前首先受肝脏代谢,称,其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有重要的影响。
9. 药物的是影响药物穿透生物膜的主要理化性质,其数值越大,其脂溶性越大。
10. 如能适当提高药物在中的溶解度,则药物分子从大颗粒中释放及达到吸收部位的速度就会增加,这可用来提高弱酸性药物在胃内的溶解度。
11. 肺部给药是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药物的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
12. 药物口服后,首先要通过,即吸收部位的细胞膜而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13. 细胞膜最新的结构模式是。
14. 主动转运与被动扩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主动转运是,即当给药剂量大大提高时吸收速率不一定随之增加。
15. 影响胃液体排空的主要因素是,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量与胃内液体量成正比关系。
16. 除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在胃中不稳定的药物或外,一般药物都应尽可能空腹服用。
17. 某些药物由于溶解速度慢,因此药物的就变成了吸收的限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