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

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做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从而产生了想说话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所说的往往是简单的短句,常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

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主动地去亲近、抚爱他们,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地消失。

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会产生说话的愿望。

同时,老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积极去与老师、同伴交往,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乐意讲。

如:我班的周馨怡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不爱说话、文静的女孩。

家长反映她在家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都喜欢把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为了改变这个“双面人”,我们经常主动接近她,与她交谈她家人、谈谈幼儿园里的趣事,与她一起玩玩具,鼓励、吸引她与同伴交往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周馨怡能主动地接近老师了,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了,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可见,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谈话环境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外,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

定期举行幼儿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活动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尤其是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

经过不断的训练,幼儿不仅能模仿老师有表情地讲述,而且还能创编故事的情节,并能表演故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然而,礼貌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

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使幼儿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如:礼貌招待客人方面,有客人来了,要热情有礼貌的招待客人,请客人坐,给客人倒上一杯茶,并说:“叔叔,请喝茶。

”客人走时,送到门口,说:“叔叔,再见。

”小朋友早上来到幼儿园见到老师,会说“老师早上好”。

下午离园时会说“老师,再见。

”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客人好。

"等等。

总之,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教学艺术水平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