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记叙文写作要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记叙文写作要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人教部编版

记叙文写作要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思考,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写的人和事中都有触动我们心灵的一面。

【素材链接】:韩红的歌词《天亮了》: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并经过多方联系,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

故事链接: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

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

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

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

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最小的才7岁。

【名家言论】:①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②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写作经验琐谈》③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作家应该有一颗崇高的、火热的、敏锐的心。

──王蒙《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写法借鉴】:怎样才能抓到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呢?【例文导读】:茧是老死的肉刘平勇茧,是老死的肉。

那一块又一块老死的肉,必然联系着一颗又一颗新生的心。

茧,劳动和时光的脸皮,在岁月的风中木着。

母亲手上的茧,即便是钢针抵达,也会弯曲,乃至折断。

母亲躺在病床上,护士手里捏着钢针,要在母亲的手指上刺血化验。

第一针,扎在母亲的食指上,针弯曲了,但没有血;第二针,扎在母亲的中指上,针又弯曲了,还是看不见血;第三针,扎在母亲的拇指上,针断了,依然看不见血。

第四针、第五针,直到第十针,母亲的十个手指都扎过了,终究没有扎出血。

母亲的血被那厚厚的茧盖住了。

护士一脸困惑,自言自语,怪了,从未见过这么厚的,针都扎不进。

那弯曲的、折断的钢针丢在地上,发出微弱的,但却清脆的声音。

护士让我把母亲的袖子撸到胳膊处,用针在母亲的肘弯处抽到了血。

我知道母亲的血,留在皮肉的最深处。

我握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粗糙,像沧桑的松树皮。

母亲的指甲一点都不规整,有的凸起来,有的凹进去。

指甲里全是黄泥,十个手指上全是硬茧,手掌上缠满了被泥土染黄的线和胶布。

母亲是在地里劳作时突然倒下的,以致她的整个身上沾满了泥土。

母亲像一颗被艰辛和劳苦的蛀虫掏空了的大树,望上去虽然伟岸,但却很难经受风雨的侵蚀了。

她的脸是沧桑的土地,密密麻麻的皱纹,是沟壑和山岭。

花白的头发,无法遮盖母亲将红色的头顶。

她的眼睛紧闭着,嘴角紧闭着,只有鼻孔里还有微弱的呼吸。

母亲的袖子撸着,裤管撸着一双布鞋已有些破了,被泥土掩盖了它真实得颜色。

我把母亲的裤管和袖子撸下来,就有红色的泥土散落在雪白的病床上。

我把母亲的布鞋脱下来,鞋里已然不慢细若尘末的泥土,还有一些褐色油亮而光滑的小石子这些,与母亲脚掌上的硬茧有关。

母亲患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心衰竭、肾衰竭、有时身子瘦得像干柴,有时身子肿得像水桶。

母亲昏迷了三天,才好容易醒过来。

医生说,母亲患的是糖尿病,至少也有十五年的历史了。

那是,母亲每天最少要和十多斤的凉水,常常用凉水泡饭,呼啦啦的一口气要吃三大碗,儿女们还误认为那是母亲身体好的表现。

其实,只要儿女们稍稍留心一下,就知道是那是糖尿病的征兆。

但在母亲的硬茧下遮风挡雨下成长起来的儿女,有谁能够留心一下自己的母亲呢?拉着母亲的手,摸着母亲手上的硬茧,在空茫的时光中,我就能看到母亲在她的土地上,弓腰摘菜,荷锄劳动,阳光把母亲的青丝晒成白发。

斜飘的风雨,侵透了母亲的全身。

我看见水稻、玉米、大豆、辣椒,所有的农作物在呼啦啦的疯长,在大地上蔓延。

而母亲的脸,从红润到苍白,再到衰老,成为一块贫瘠的土地。

她健壮的腰身,渐渐瘦了,小了,直至隐入大地,无影无形。

看得见的,只是天空和满世界的植物。

当我再次在空茫的时光中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佝偻着身子,独自拄着锄把,眯着老眼看通向山外的小路,期盼的目光愈拉愈长。

母亲举起锄头,让程亮的铁器深深的扎入土地,那金黄色的锄把,发出咕咕的笑声,那是对母亲手掌上的老茧致意。

正是那坚硬的茧,才使得一根坚硬的木头,变得光滑细腻,富有柔情和生命的动力。

茧,坚硬的茧,光滑的茧,呵护着新生命远离疼痛而自己却失去了疼痛变得麻木的茧。

只有镰刀、锄把、泥土、那鞋底的钢针、山野的风光、疯长的植物,才能够与你对视,才能够与你交流。

那些匆忙一生、忘记回头、空留遗恨的我们,面对你,只能独自哭泣。

【技法点睛】一、选材捕捉凸显生活的“真实”。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亮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曾经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材料,再现那感动的一刹那。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有时感动也许只是一刹那,但回味那一刹那,就是体味生活,就能发现真情、启迪心灵。

(1)选材要“以小见大”,切记大而空,心灵触动的诱因在外,但其源在内——心灵的触动看上去似乎是偶然的,其实心中有感,眼里才有泪。

所以作文不一定要选大人物、大事件写,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常事,只要感受独到,都可以写。

(2)选材着眼于艺术的“真情”。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着眼点是自己的感触,有“真情”才有“实感”,作文才有“感”可写,有“情”可抒。

要避免选材虚假、陈旧,当然,文章中的真实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否则,就成了白开水。

(3)、选材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选择触动较深的人和事写,如,写亲人、朋友,因为相处的时间多,交往比较密切,感受也深;写亲身经历的事,亲眼看到的事,感慨也真。

范例导读:2017年国际奥林巴斯大奖赛中,一张记录一家人温馨的照片在十五万张候选照片中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特等奖。

照片上,在树木掩映的村道上,一位父亲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跟在身后的母亲弯着身子逗弄着孩子,她的笑意点燃了孩子,孩子开心笑了,孩子的笑又引燃父亲,父亲看着孩子,也笑了。

他们的身后是两条小黄狗,正悠然地在路上觅食。

这幅照片超越种族、文化、教育,超越了贫富,温馨的笑成为了最简单而丰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说出大家难以言说的温暖亲情。

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感染力和珍贵的?二、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很多同学写记叙文只把事件经过的原原本本地写下来,没有轻重主次、没有“波澜”、没有“旁逸斜出”,平铺直叙完就“无话可说”了。

写记叙文主要是语言的生动传神(文采)的训练,其它的写作技巧其实很简单:写点小景,抒点小情;发点小感慨,写点小哲理;抓些细节,挖点感动;再来点曲折多变,出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写出个性,写出新意的文章就不。

因此,只要抓住那些生活中最能表现人物或时代的精神品质的细节,作文就会感人。

对比阅读:我刚踏进教室,教室里立刻静下来,大家都看着我,好象不认识我似的。

我刚踏进教室,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几十道带着问号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向我直射而来,这些目光古怪而陌生,仿佛他们盯着的不是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是动物园里新来的什么珍惜动物似的。

三、详略构思得当好的主题内容必须要好的形式去表达。

所以动笔之前,要想一下,我要写人还是写事。

如果写人,就得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触动了自己的什么情感,从人物哪点展开叙述;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些环节,准备采用哪些材料,是用顺序还是倒叙等。

【实战演练】1、提炼素材练习学生读下面两则故事,进行提炼素材练习:(1)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的地上了火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扔去。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见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

”这个人脚甘地。

后来他被印度人尊为“圣雄”。

1:当我们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时,何不成全别人得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时时为别人着想。

2:我们要学会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因为坦然舍弃成全他人的同时,你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这比物质上更有意义。

(2)我6岁的时候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

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了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

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

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

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1.惩罚伤害自己的人,最好的武器是宽容,是正义,而不是武力,勾心斗角,正如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用自己的心去战胜别人。

2.宽容和忍让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3.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注意以宽容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从表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2、写一个触动自己心灵的片段描写《那种温暖荡起的涟漪》(片段)那天,我骑着车火急火燎的赶路,前面一位青年男子骑车却不急不慢,他弓着腰骑得很稳。

我怀疑他有腿疾,我想超车但他始终挡着我的路,我有点火了。

等到我好不容易找了个缝隙超了过去,我有些得意的往后面瞅瞅,这一瞅,我惊呆了,我看见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景象:那位约三十岁的男人原来使用右手扶着车把,而左手捧着前座上熟睡的一个幼儿的脑袋!他那种小心翼翼的捧着,仿佛捧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宝——不是仿佛,那就是他最珍贵的财宝!难怪他骑的那么吃力,那么稳当,那么不紧不慢,他是怕惊醒那幼小生命的酣梦啊!那幼儿一定睡的很香、很甜,他躺在父亲用爱心做成的枕头上,那是他永远的避风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