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354汉语基础》资料(第1章 语言学基础)【圣才出品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354汉语基础》资料(第1章 语言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1章语言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______词,“话筒”是______词,“维他命”是______词。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音译(借词);意译;音译兼意译
【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形成的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多。

“麦克风”是“microphone”的音译,属于借词;“话筒”是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译兼意译词。

2.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______语言学的奠基人,______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案】结构主义;乔姆斯基
【解析】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兰盖克、莱可夫等;语言类型学,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科姆里等;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拉波夫。

3.[i、u、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______、______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
【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4.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案】语音同化
【解析】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5.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解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6.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______,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案】音高;音长
【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
区别主要是音长。

7./p、b、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
【解析】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b、p 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b/是不送气浊塞音,/p 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8.有些方言中“花生”与“发生”听起来读音一样,而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这是因为[f]、[x]在这种方言中是______,在普通话中是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相同音位;不同音位
【解析】[f]、[x]在有些方言中读音相同,是因为这些方言中[f]、[x]两个音属于同一个音位,不能区别意义;而两者在普通话中发音不同,且能区别意义,所以它们在普通话中属于不同音位。

9.“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案】量词;转移
【解析】词义的变化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

“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虚,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10.“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案】异化;脱落
【解析】“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

“酱紫”是“这样”发生了合音,“这”的元音音位脱落,所以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

二、名词解释
1.词语的替换[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答: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

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俸禄”,包括“俸米”和“俸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

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2.词义的扩大[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研]
答: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

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3.类推[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类推是语法化的一种重要机制,指两个本来意义和功能相同的成分或形式,当其中一个成分或形式语法化以后,另一个成分或形式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受其影响,发生同类的变化。

例如英文cow的复数本该是kine,但因为dog、pig等的复数都是在后面加s,所以cow的复数就逐渐类推为cows。

类推是语言经济性、系统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语言规则性和条理性的体现。

4.语音[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5.音素和音节[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从音质的角度对音节连续进行切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ān)”它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

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

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一对应。


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

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

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l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三、简答题
1.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答:语境是指语言环境。

在书面语中表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的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

如“家里门没锁。

”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这一词单一化。

如加上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

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

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

”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关主题